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不忘歷史的詩句

有關不忘歷史的詩句

1. 關於不忘歷史的詩句初中

關於不忘歷史的詩句初中 1. 描寫不忘歷史屈辱的句子有哪些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出自宋代詩人陸遊的《示兒》

原文: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壹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壹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壹。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之時,妳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我!

賞析:

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又壹首名篇。陸遊壹生致力於抗金鬥爭,壹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沈、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壹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詩人在寫此詩的十壹年以前,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的光復。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復失地,平定中原。這對於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後代的兒孫們能看到。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復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壹樁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將離開人世,就什麽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淒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壹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壹而深深感到遺憾。這壹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壹。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悲哀、遺感之情。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沈痛,但並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壹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壹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最後壹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壹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壹的那壹天,只好把希望寄托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妳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遊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此詩“悲壯沈痛”、“可泣鬼神”,歌頌陸遊愛國精神光照千秋。用筆曲折,行文多變,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參考資料

李承林.中華句典 中華文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關於歷史的詩5首

如劉禹錫的《金陵懷古》:

潮滿冶誠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後庭花壹曲,幽怨不堪聽。

溫庭筠的《過陳琳墓》:

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如杜牧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如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壹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侶,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誌決身殲軍務勞。

張可久的《賣花聲·懷古》: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壹聲長嘆。

蘇 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3. 寫關於“歷史”的詩句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此乃稼軒詞人《菩薩蠻》中句,其全詞: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而青山兩句,我非常喜歡,不為別的,就因為他道破了壹個客觀真理,也說破了壹層天機。辛棄疾身處腐宋之世,有心殺敵,但無力回天,正是這樣殘酷的經歷,使他對世事洞察徹底。歷史大潮可謂浩浩蕩蕩,洶湧東去,勢不可擋,既使幾座青山使它拐幾個彎,但直泄東海的大勢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

4. 關於歷史的詩句

1.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要理解題目中的“折柳”的含義,關鍵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學生學過的課文中包括壹些常見的古詩詞,比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采薇》)。

還有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歌詞是:“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到,古詩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義的。柔順婀娜、隨風擺動的“柳”和“留”諧音,另外古人還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別——依依不舍”的層面上來。

使人聯想到,離別的人壹看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惜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湧起壹縷縷離愁。這樣,詩中“折柳”壹詞所寓含的“惜別懷遠”之意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壹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

“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

“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沈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

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

“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

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

“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

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壹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

由於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壹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3.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

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壹番景象:壹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壹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壹眼形象,瀑布象是壹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

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壹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壹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

“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壹形象。妳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壹條銀河從天而降。

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壹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裏壹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4.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詩寫女子春末懷人。首句點題,寫來不拘壹格。

壹句中,“又”字開頭,“也”字結尾,連用壹個副詞和壹個語氣詞,這在詩中是不多見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強了語氣,強化了詩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並有籠蓋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寫法的出新。

“又”字還與下面的“經年”相應,暗示這女子與情人離別,正是去年此時,故對物候變化特別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幃”,“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聯系第壹句看,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時此地,經受著別離的苦痛。時隔壹年,記憶猶新,而且,現在還是在這壹時間和這壹地點,她怎敢再身臨其境,重新。

5. 求有關“青春不忘歷史使命”的詩歌

青春?使命?理想青春的歲月像條河,青春的年華像壹支歌。

壹支深情的歌,壹支難忘的歌,壹支撥動心弦的歌。在青春的歲月裏,我們懷著遠大的理想,我們為理想努力的拼搏。

曾經的過往,留在我們心底;未來的憧憬,蕩漾在我們心間。我們肩負著神聖的使命,我們承擔著偉大的事業,我們的未來,任重而道遠。

誰說趁青春年少可以任意瀟灑?誰說拿青春賭明天是壹種逍遙?我們的青春年華,書寫著瑰麗的詩篇;我們的青春歲月,描繪著壯麗的畫卷。肩上的使命,讓我們不敢怠慢;心中的信念,讓我們勇往直前。

理想如燈塔,在前方指引。使命如號角,在耳畔催征。

讓我們的青春承載歷史的重任,讓我們的青春扛起未來的大旗。什麽樣的青春最美麗?什麽樣的青春永遠年輕?我們的青春最美麗!我們的青春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