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錦瑟》
唐代: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詩創作於李商隱妻子死後,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但即使這樣它的每壹弦、每壹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大海裏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並不知珍惜。
2、《馬嵬(其二)》
唐代: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蔔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徒然聽到傳說,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空聽到禁衛軍,夜間擊打刀鬥,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擴展資料
1、《錦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壹。詩題“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壹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壹,詩家素有“壹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
作者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
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沈,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2、馬嵬其二是壹首政治諷刺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楊貴妃)的故事為抒情對象,詩中隱含作者對唐玄宗的強烈批評之意。壹開頭夾敘夾議,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尋見楊妃的傳說,而用“徒聞”加以否定。“徒聞”者,徒然聽說也。
意思是:玄宗聽方士說楊妃在仙山上還記著“願世世為夫婦”的誓言,“十分震悼”,但這有什麽用?“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蔔”;“此生”的夫婦關系卻已分明結束了。
怎麽結束的,自然引起下文。四紀,即四十八年,表明了唐玄宗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卻保不住自己的寵妃,極具諷刺意味。
百度百科-錦瑟
百度百科-馬嵬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