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主謂倒置,又稱謂語介詞或主語後置:
在文言文中,和現代漢語壹樣,謂語的位置壹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在壹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會把謂語放在主語之前。
《出埃及記》:對不起,妳不喜歡!——《龔宇壹山》,正確的語序是“妳受益不多”,強調“非常多”。
二、介詞賓語,文言文下列情況,賓語要放在前面:
①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介詞賓語;《出埃及記》韋斯,我們和誰壹起回家?——《嶽陽樓記》,正確的語序是“維斯,我和誰壹起去?”。
②在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介詞賓語;《出埃及記》:古時候的人都不是好欺負的!——《石鐘山紀》,正確的語序是“古人不欺於!”。
③把賓語放在帶“之”或“是”的動詞前,強調賓語。這時,“之”只是介詞賓語的壹個符號,沒有實際意義;舉例:有什麽問題?——《陋室銘》,“醜”是“醜”的意思,“之”沒有實質意義。
三、定語後置
在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壹般在中心詞的前面,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位置,強調定語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的後面。
舉個例子,住在廟堂高處,妳會擔心妳的人民,住在遠離江湖的地方,妳會擔心妳的國王。——嶽陽樓的故事:“廟堂之高”就是“廟堂之高”,“江湖之遠”就是“江湖之遠”。
四、介賓結構後置(也叫狀語後置),文言文中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介詞“於”後置,翻譯成現代漢語時,大多要移到動詞前面作狀語;《出埃及記》:占便宜,用長勺打。——《曹劌辯論》,“用長湯匙作戰”就是“用長湯匙作戰”。
②介詞“壹”是後置的,翻譯成現代漢語時,壹般是介詞作狀語。《出埃及記》:為祭壇結盟,為統帥獻祭。——《陳涉世家》“祭尉”就是“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