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令方法是喝酒時,對飲的兩人同時伸手指,嘴裏同時喊數,每人所出的手指只能低於或等於自 己所喊的數字;所喊的數與兩人所出手指數之和相等者為勝,對方為輸,輸者飲酒;若口中喊的數少,出的手指多,就要被罰酒。
喊數字時往往用與數字相配的吉利語,如“哥倆好”(2)、“三星照”(3)、“四季發財”(4)、“五魁首”(5)、“六六順(6)、“七個巧(或七七巧)”(7)、“八匹馬”“八大仙”(8)、“九連燈”“快升官”(9)等。由於方法簡單易學,至今在不少地區盛行,幾乎壹喝酒就猜拳,似乎不猜拳不能盡興。?
壹字叫:“壹條龍、壹錠金、壹夫當關”;?
二字叫:“哥倆好,並蒂蓮,兩家好,雙喜臨門”;?
三字叫:“三星照、三羊開泰、三元及第、三結義”;?
四字叫:“四喜財、四季發財、四季如意”;?
五字叫:“五魁首、五花驄、五紀魁”;?
六字叫:“六六六、六六順”;?
七字叫:“七個巧、七仙女、七夕、七子團圓”;?
八字叫:“八匹馬、八大仙、八大壽”;?
九字叫:“九連環、九重天、九馬快、快升官、九龍盤柱”;?
十字叫:“滿堂紅、全來了、合家歡、十全十美”
擴展資料
行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壹般推舉壹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遊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飲酒行令,不僅要以酒助興,往往還伴之以賦詩填詞、猜迷行拳之舉,要求行酒令者敏捷機智,有文彩和才華。行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流行於士大夫中。
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壹人為令官,或出詩句,或出對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續令,所續必在內容與形式上相符,不然則被罰飲酒。
行雅令時,必須引經據典,分韻聯吟,當席構思,即席應對,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華,又要敏捷和機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飲者才思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