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望洞庭古詩

望洞庭古詩

望洞庭古詩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壹青螺。

註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裏指水色與月光融為壹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裏壹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壹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壹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這裏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譯文: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壹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裏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壹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裏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望洞庭劉禹錫

《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壹青螺。

註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裏指水色與月光融為壹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裏壹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壹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壹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這裏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譯文: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壹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壹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裏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壹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裏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及註釋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與岸齊平,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天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1、選自《孟襄陽集》(《孟浩然集》)壹作《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張丞相(673-7400,即張九齡,時任丞相,同時也是詩人。字子壽,壹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張丞相:即張九齡,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壹年)擔任丞相職務。

2、涵虛混太清:誰映天空,與天混同,形容湖水與天空混然壹體。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3、雲夢澤:雲夢,古澤名。在湖北省長江南北兩側,江南為夢,江北為雲,後世大部分淤成陸地。今屬江漢平原及周邊壹帶。

4、嶽陽城:今湖南嶽陽市,在洞庭湖東岸。

5、濟:渡河。

6、端居:平常居處,閑居。

7、端居閑居不仕,有愧於聖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閑居不仕。恥聖明:有愧於聖明之世。

8、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眼睜睜的看著別的釣魚的人,自己心裏也想得到魚,卻又苦於沒有漁具,空存想望。這裏比喻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坐觀:坐視,旁觀。徒:白白地。羨魚情:想得到魚的願望。出自《淮南子說林訓》:臨河羨魚,不如退而織網。意思是說有理想,就要采取實際行動。

賞析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

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壹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裏。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雲、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說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撼,搖動(動詞,生動形象)。嶽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嶽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嶽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雲夢澤),讀到這裏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只;生活在聖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居,這實在有愧於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濟,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槳,這裏也是借指船。端居,閑居;聖明,聖明之時,這裏指太平時代。最後兩句,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古代俗語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詩人借了這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作壹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裏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裏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幹謁詩是時代和歷史相互作用的產物,壹方面,士子們以之鋪墊進身的臺階,因而言詞頗多限制,作起來往往竭盡才思;另壹方面,由於閱讀對象或為高官顯貴、或為社會賢達,幹謁詩大多表現出含蓄的美學特征,作者也常以比體為之。

這是壹首幹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壹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壹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幹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壹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壹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嶽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壹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壹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壹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於是下面再進壹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妳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幹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壹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壹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制度是很森嚴的,壹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臺。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於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壹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涵虛,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中秋時節,洞庭湖裏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平齊了,壹眼看雲,只見湖山相映,水天壹色,渾然成為壹體,美麗極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在這浩翰的湖面和雲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嶽陽城都受到了震撼。這四句詩,把洞庭湖的景致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願為國家效力,做壹番事業。這是寫景的妙用。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雲。造化辟川嶽,了然楚漢分。

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憶昔傳遊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鼓遙相聞。劍舞轉頹陽,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賞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壹說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壹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