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我願仗劍走天涯,奈何功名利祿不能忘,只好做個酒中仙

我願仗劍走天涯,奈何功名利祿不能忘,只好做個酒中仙

他愛喝酒,愛玩劍,愛作詩。

他放蕩不羈、他灑脫奔放。

他躊躇滿誌,卻懷才不遇

他追求功名,去未曾得誌。

他名叫李白,號青蓮居士。李白,唐長安元年出生,武則天駕崩那年,他開始讀書,那年他五歲。他聰明,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他孤傲,有壹套自己的人生觀。十五歲時,他已經憑借自己的文章在家鄉出名。

於是就有這樣的評價“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練劍習武,他想要仗劍走天涯,行俠仗義。飲酒作詩,他想要抒發胸臆,修道防仙,他想要探索人生的真諦。

用今天的話來說,他所追求的這些生活,算得上是壹種多元生活,也是我們現在人所羨慕的生活,但這並非他所要真正追求的生活,古代人但凡讀過書的人,都有壹顆追求功名利祿的心,李白也不例外,其實他壹生都熱衷於追求功名,這壹點我們從他的詩句中就可以感受到,比如“大鵬壹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裏”,他將自己比作大鵬鳥,希望自己可以沖破雲端,有所成就。

然而李白的仕途之路並不順利,在他二十四歲時,為了謀求發展,實現自己的抱負,他仗劍走天涯,辭別親友,開始遠遊,在這途中他結識了很多朋友,認識了壹些官吏。但他卻未能給自己謀到壹官半職,直到他三十四歲時,他依然是壹介布衣,沒有任何的成就。之後李白也向知名的官吏寫過自薦信,但結果卻是石沈大海,得不到壹點音訊。

在這可能就會有人問了,為啥李白不參加科舉考試呢?按理來說,像他那樣聰明的人考個進士應該不是問題啊!但問題是,李白連參加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唐朝參加科舉考試,是需要進行資格審查的,就像我們今天考公務員壹樣,有年齡,學歷,專業上的限制,報考人員不滿足這些條件,那麽妳就無緣參加考試。那時候的唐朝也有這樣的要求,只不過那時候的標準和現在不壹樣。

如果那時候妳要參加考試,需要先交代壹下妳的家庭背景,比如妳的祖父叫什麽,是幹什麽的,妳父親叫什麽,是幹什麽的,了解了這些基本信息後,就可以判斷妳是否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了,因為科舉考試有這樣的規定,如果妳的家人是商人,或者妳的親友是商人,那麽妳就沒有資格參加考試,在重農抑商的小農經濟下,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被看作是最下賤的職業。而李白的父親就是商人,這就註定了他無緣進考場。

後來,李白在好友賀知章的推薦下,也謀到了壹個官職,他被唐玄宗召進宮,進入了翰林院,唐玄宗很欣賞他的才華,常常將李白帶在身邊,可以說那時的李白就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了,但這樣的好景卻不長,李白壹向孤傲清高,蔑視權貴,最不喜歡諂媚,裝虛偽。而他的這種真性情,卻得罪了唐玄宗身邊的另壹位紅人,他叫高力士,雖然他是個太監,但他得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寵信,有壹次李白當眾讓高力士為自己脫鞋,讓高力士很難堪,從此兩人便結下梁子。

有壹次,唐玄宗召李白為楊貴妃的美貌作詩,喝醉後的李白隨性就做了三首詩,三首詩其實都是在誇贊楊玉環的美貌,剛開始楊玉環對他寫的詩很滿意,還誇贊他的才華,而下壹秒卻臉色大變,原因是高力士為了報復李白,將其中壹首詩的後兩句拿來做了文章,這兩句話是這樣寫的,“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句詩本來是借漢朝的美女趙飛燕來襯托楊玉環的美貌的,結果讓高力士借題發揮,說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穢亂宮中,害死漢成帝,潛在意思是說楊玉環是個紅顏禍水,這讓李白和楊貴妃也結了梁子,唐玄宗也就此開始冷落他,他也多次被貶,他的仕途也就此而完結。

縱觀李白的壹生,其實他在求取功名這條道路上走的很辛苦,他曾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背豈是蓬蒿人”的遠大理想,曾在追求仕途的路上這樣告訴自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曾在面對歲月的流逝時這樣告訴自己“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曾在人生失意時這樣告訴自己“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他樂觀,他豁達,他瀟灑,生活中無論出現哪壹種狀態,他似乎都能應對自如,他的這種生活態度,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積極樂觀的面對,坦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