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於清明節祭奠的詩句
關於清明節祭奠父母詩句 1.清明懷念父母的詩句
《清明祭父母》
清明時日拜新墳,慈母安息兒斷魂。
二老雙親歸鶴去,陰陽兩界各離分。
恩威並重嚴家訓,甘苦同嘗益子孫。
壹炷清香思不盡,兩行熱淚謝深恩。
《清明抒懷》
遙望家鄉有墓田,無從祭掃淚潸然。
心隨鴻雁飛蝴蝶,淚染關山化杜鵑。
垂老思親留網上,還童念舊坐屏前。
人生坎坷須精進,晚照余輝慰九泉。
《清明祭》
遙知老弟拜新墳,異地同心亦斷魂。
事在尊親思不斷,人皆念祖理難分。
清明祭奠隨情況,博愛弘揚利子孫。
同悼同哀同告慰,滿含熱淚報深恩。
2.清明悼念父母親的詩歌
1.《鵲橋仙·步韻兼致老禾先生》
洪山壹別,今宵幾度,又近清明時候。
依然有夢到詩鄉,怕只怕,癡心難就。
櫻花攬客,池亭買醉,連日訪親問友。
有心再赴婺源春,思故裏,流連江右。
2.《酹清明》
千家火冷柳煙輕,道是無晴卻有情;
隴上昏鴉聲不住,人間醉客意難傾;
子推割肉三刀立,高祖尋碑壹紙成;
夢魘紅塵方欲醒,春來點豆在清明。
花開三月正陽春 紫燕南來破紫雲
青草餵魚魚欲醉 清明賦句悼亡魂
又是壹年桃花春,燕剪翠柳風戲雲。
鴨試溪水暖正好,踏青莫忘帶詩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雨中漫步鄉過村。
借問此時何所思,思念不見欲斷魂。
不堪清明雨紛紛,誰讓冪紙過小村。
摘得柳花醉入酒,黃土怎掩思念魂。
杜鵑啼血天鳴哀,淒風苦雨淚滿腮。
雙腳跪拜墳墓地,錦繡難把悲傷揩。
3.《清明》
故鄉幾載遠離行,荒草壹蓬祭未曾。
再遇清明撒細雨,杳思遠念遍插旌。
家山北望虔誠揖,先父西歸化羽成。
黑蝶翻飛何處去,依稀天外訓兒聲。
4.《青玉案 祭父》
鄉山月冷寒江碧,向誰去、孤單意。
雪落冰封愁兩地,蕭管咽語,指節翻飛,寥落吹新曲。
問天北鬥仍無覓,世事炎涼青衫蔽。
念取浮華趨步急,家山未祭,茫然啜泣,望月時時揖。
5.《踏莎行 清明》
泣雨殤魂,鞠躬鶴唳,絲絲細雨心頭系。
清明雕落百花枝,茫茫愁緒飄天際。
歲月蹉跎, 繁華過隙。韶光似水無從憶,
音容昨日筆難書, 浮華壹夢青山寂。
6.《老母住院有感》
豪樓院舍滿愁雲,忍擲千金藥液熏。
垢雪殘冰逢季損,枯枝弱柳死生輪。
禍福今昔難贖定,甘苦明朝自有分。
春風送暖舒人面,又至清明雨洗塵。
清明又致雨紛紛,春紅減半野草深。
異鄉遊子歸故土,掃墓燃紙表孝心。
淚泣親人早亡故,棄兒獨自過紅塵。
九泉父母可安好?誰伴荒嶺壹孤墳?
人間天國久睽離,又見春風柳線垂。
節近清明懷考妣,誰憐淚眼盡含悲。
7.《清明雨》
月隱星稀燭有淚,茶涼酒淡筆無言。
窗欞雨叩聲聲緊,肺腑情思苦苦煎。
8.《促拍采桑子 清明祭》
恰適近清明,祭先祖,聊表心聲。清流俯淚,蒼山亦慟,難忘親情。
忍看紙帛已燃盡,默淒淒,遙寄英靈。追思父母,剖心難報,跪叩先塋。
3.清明節紀念母親的詩詞
壹條白毛巾
掃去了墓碑上的塵土
壹束絹花
系上了對母親的哀思
點燃壹炷香
向媽媽述說著別離的心語
四月的北方
未融盡的冰雪殘留在墓地
春風仍然夾著淒冷
奪眶而出的淚
感受壹種鹹的滋味
佇立在墓碑前
媽媽的微笑、柔和的眼神
壹股熱浪敲擊著我的心扉
妳那叮嚀的話語
幻化成壹組風鈴
悅耳、濕魂
壹直陪伴著兒女們成長
歲月刻上了風景
爬山的臺階並不整齊
壹路上都攀援著妳的手臂
再苦的日子
妳都是用微笑去面對
今天的風很大
我知道
那是妳對兒女們的囑咐
好好照顧自己
妳仍然還是兒女們遮風擋雨的傘
壹直沒有離開我們
4.清明節紀念親人的詩句
《清明即事》唐 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呈館中諸公》元 高啟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誇。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清明》宋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蝶戀花·春暮》宋 李冠
遙夜亭臯閑信步。
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
數點雨聲風約住。
朦朧淡月雲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誰在秋千,笑裏輕輕語。
壹寸相思千萬緒。
人間沒個安排處。
《破陣子·春景》宋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壹兩聲。
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裏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
笑從雙臉生。
供參考。
5.清明節悼念母親時寫的壹首詩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八大經典清明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壹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這壹習俗已有2000多年歷史。 在浩如煙海的古代文學寶庫裏,關於清明的詩作汗牛充棟。流傳下來的經典詩作有如下八首,特與讀者分享: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這是流傳最廣的壹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吊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後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點評:這是壹首寫於清明時節的愛情詩。蘇軾19歲與王弗結婚,夫妻琴瑟調和,恩恩愛愛。沒想到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妻故十年後,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夢見了亡妻。生者與死者雖然幽冥永隔,卻 “不思量,自難忘”。特別是夢中夫妻相顧無言的情景,令人感動。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擅長用描寫來渲染氛圍,那隨風而吹的紙錢,那壹座座古墓,都給人蕭殺之感,也讓人頓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楊本是風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裏,“盡是生死離別處”,道出了人生之無常。
《寒食上冢》 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評點:這是作者上墳時的感受。重點渲染上墳的路上那淒涼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橋,都給人無依無助的感覺。所以“只愁余”。
《清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點評: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壹丘,只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這正如當代人所說,無論妳作官還是為民,最後都要回到同壹個點:老去。只是生命的過程並不壹樣。作者這首清明詩,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僅僅是憑吊亡人,更是警醒活著的人。
《寒食》 韓 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點評:與其他寫清明的詩作不同,這首詩明顯地賦予了政治色彩。唐代於清明前在宮中賜大臣們清明燭火,於是,那些蠟燭之火燃起的煙霧籠罩了宮殿,並四散開去,巧妙地諷刺了特權及權貴之多。
關於清明節祭奠的詩句 1. 關於清明的古詩(祭奠類的)
1、《清明》——黃庭堅(宋)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釋義:清明佳節時分,桃紅李白,竟相綻放,猶如笑臉。
田野上那些長滿雜草的墳墓令人感到淒涼。春雷滾滾,驚醒了冬眠中的龍蛇百蟲,及時的春雨滋潤著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齊人出入墳墓間乞討祭食以向妻妾誇耀,也有介子推拒絕做官而被大火燒死。他們是貧賤愚蠢還是賢能清廉,至今又有誰知道呢?現在留下來的只不過是滿目亂蓬的野草而已。
2、《清明日對酒》——高翥(宋)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壹滴何曾到九泉。
釋義:南山北山上有很多墓地,清明到了人們紛紛去掃祭,紙灰到處飛揚就像白色的蝴蝶,痛哭而流出的血淚染紅了滿山的杜鵑。太陽落山壹切歸於靜寂,獨有狐貍在墳冢裏的窩中休息,晚上回家孩子們在燈前嬉戲,唉!人生本來如此,今朝有酒就應今朝醉,百年之後就連壹滴也帶不到地底。
3、《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高啟(明)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釋義:全身衣服都沾滿了血淚和塵埃,盡管現在戰亂結束了,但是回到故鄉也還會感到悲哀。
在風雨中,梨花落盡了,寒食節也過去了,清明掃墓的時候,有幾戶人家的墳墓還會有後人來祭拜呢?。
2. 清明節祭奠親人的詩句有那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1]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最早只是壹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壹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壹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壹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 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 —— 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 楊萬裏《寒食上冢》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雕。 —— 王安石《壬辰寒食》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 孟浩然《清明即事》
可惜壹片清歌,都付與黃昏。 —— 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 孟雲卿《寒食》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 程顥《郊行即事》
聽風聽雨過清明。 —— 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 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 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黃庭堅《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 高翥《清明日對酒》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 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 韓偓《夜深 》
3. 關於“清明祭奠”的古詩詞都有哪些
關於“清明祭奠”的古詩詞:
1. 清明
宋代: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2. 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3.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4.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代:黃孝邁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壹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壹波湘水,搖蕩湘雲。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第,算人間沒個並刀,剪斷心上愁痕。
5.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宋代: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壹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裏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6. 清明日對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壹滴何曾到九泉。
7. 長安清明
唐代: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8. 渡江雲三犯·西湖清明
宋代:吳文英
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雲。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逡巡。題門惆悵,墮履牽縈,數幽期難準。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山黛暝,塵波淡綠無痕。
9. 清明日
唐代: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10. 清明
唐代:孫昌胤
清明暮春裏,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4. 關於祭奠清明的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壹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5. 關於清明的古詩(祭奠類的)
1、《清明》——黃庭堅(宋)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釋義:
清明佳節時分,桃紅李白,竟相綻放,猶如笑臉。田野上那些長滿雜草的墳墓令人感到淒涼。春雷滾滾,驚醒了冬眠中的龍蛇百蟲,及時的春雨滋潤著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齊人出入墳墓間乞討祭食以向妻妾誇耀,也有介子推拒絕做官而被大火燒死。他們是貧賤愚蠢還是賢能清廉,至今又有誰知道呢?現在留下來的只不過是滿目亂蓬的野草而已。
2、《清明日對酒》——高翥(宋)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壹滴何曾到九泉。
釋義:
南山北山上有很多墓地,清明到了人們紛紛去掃祭,紙灰到處飛揚就像白色的蝴蝶,痛哭而流出的血淚染紅了滿山的杜鵑。
太陽落山壹切歸於靜寂,獨有狐貍在墳冢裏的窩中休息,晚上回家孩子們在燈前嬉戲,唉!人生本來如此,今朝有酒就應今朝醉,百年之後就連壹滴也帶不到地底。
3、《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高啟(明)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釋義:
全身衣服都沾滿了血淚和塵埃,盡管現在戰亂結束了,但是回到故鄉也還會感到悲哀。
在風雨中,梨花落盡了,寒食節也過去了,清明掃墓的時候,有幾戶人家的墳墓還會有後人來祭拜呢?
6. 有關清明掃墓的詩詞
有關清明掃墓的詩詞: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2、《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3、《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4、《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5、《浣溪沙·二月和風到碧城》北宋·晏幾道
二月和風到碧城,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眠雨過清明。
妝鏡巧眉偷葉樣,歌樓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無情。
6、《清明》北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7、《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宋·趙令畤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7. 清明節緬懷先烈詩詞
描寫清明節的詩詞 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歐陽修,也為後人留下了描寫清明節的著名詩句: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壹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宋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765回答者: 小小814 - 四級 2009-4-4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