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西山鎮(現為金庭鎮)所轄太湖島嶼***有近30個,其中有居民常年居住的有西洞庭山、橫山、陰山、葉山(1996年劃出)四島。人工圍墾和自然淤塞對西山地貌的影響十分明顯。烏龜山(居山)、搭褳山、大謝姑山、小謝姑山、瓦山、青浮山等原是太湖小島,60年代末因圍湖造田而與西洞庭山相連。據明代中葉(16世紀初)的《震澤編》載,西山有三斷,練瀆、壽鄉、甪頭。清初,西山仍是“玄陽洞不連崦邊,渡渚不連後埠,圻村不連石路,柯家嶺不連甪灣”,渡渚、元山、鹿村等地尚未與東河壹帶連成大片平原。對無人居住的太湖小島,除開采礦石和開辟少量果園、茶園外,正開始利用其獨特的自然條件發展旅遊、房地產等新興產業。
蘇州西山鎮(現為金庭鎮)所轄太湖島嶼壹覽表: 序號 島名 位置 面積(平方公裏) 最高點/海拔(米) 備註 1 西洞庭山(西山島) 太湖東南部,吳縣西南部 79.82 336.6 南北11公裏,東西15公裏,岸線長60公裏,為中國內湖第壹大島,原有面積70.98平方公裏,解放後因圍湖造田擴大了8.84平方公裏 2 橫山 西山島北 0.8 79 地勢南高北低,丘陵地形,全島為橫山行政村,1984年建橫山大堤(有壹通航橋孔),與西山島東村相連。古稱甲山 3 陰山 西山島東北 0.7 87 全島為陰山行政村,1984年建大堤經大幹山(有壹通航橋孔)與東村相連。山因晉代陰長生曾於此煉丹而得名 4 葉山 西山島東北 0.3 34 全島為葉山行政村,1994年建太湖大橋與西山、胥口相連。古稱葉余山,因居民多葉余二姓而得名,葉山為略稱。1996年劃出西山鎮 5 大山 西山島東南,在石公山東北2公裏 0.18 55 石灰巖丘陵,全島絕大部分被開采,屬石公行政村 6 小大山 大山南0.6公裏 0.04 19.2 石灰巖丘陵,大部分被開采,屬石公行政村 7 紹山 橫山東北1公裏 0.1 24.5 主體為南北走向的小丘,島南為亂石淺灘,辟有果園,屬橫山行政村 8 大沙山 西山島南,在明灣西南3公裏 0.08 33 小丘地形,有測量標誌 9 小庭山 葉山南0.6公裏,太湖大橋三號橋東側 0.04 36 小丘地形,巖石裸露,辟有茶園。古稱金庭山,因與大庭山相對,古城。屬葉山村 10 佘山 西山島東南,在鎮夏西山5.3公裏 0.04 15.4 東南—西北走向的石灰巖丘陵,大部分被開采 11 大雷山 西山島西,在衙裏西17公裏 0.03 12.7 小丘地形,植被為草叢、蘆葦,有測量標誌 12 小雷山 西山島西南,在圻村西南12公裏 0.03 19 小丘地形,有測量標誌。島上有螢石礦 13 箬帽山 西山島東南,在鎮夏南5.24公裏 0.02 12 小丘地形,雜草叢生,有測量標誌 14 平臺山 西山島西北,在衙裏西北14公裏 0.02 5.6 地形較平坦,形似臺面而名。古城杜圻洲,原有禹王廟,後拆除,今仍有漁民進香。有航標 15 大竹山 西山島西北,在衙裏西北6公裏 0.02 7.7 當地將大竹山、小竹山合稱為竹山,植被為雜草、蘆葦 16 小竹山 大竹山旁0.4公裏 0.01 4.4 產白泥 17 婆杵山 衙裏西北1公裏 0.012 15.1 形似老太婆用的洗衣杵而名,為壹巖石露頭的南北向小山。屬衙裏行政村 18 大幹山 橫山東1公裏 0.01 48 東西走向丘陵,有大堤南通東村,西通陰山,山上有果樹,屬陰山行政村 19 小幹山 大幹山東南0.4公裏,東村北0.8公裏 0.01 20 山丘地形,植被為灌木、草叢、蘆葦。屬陰山行政村。 20 東南浮 大沙山東北0.9公裏 0.006 4 小丘地形,植被為雜草、蘆葦。 21 西南浮 大沙山北0.8公裏 0.006 6 小丘地形,植被為雜草、蘆葦 22 老鼠山 葉山東南1.5公裏 0.006 12 形似老鼠泅渡而名。古稱玉柱山,古時與小庭山並稱金庭玉柱。屬葉山行政村 23 柱石 西山島西北,在婆杵山北 0.001 1.4 小丘地形,有航標 24 香籃山 西山島東南,在鎮夏南3.74公裏 0.0006 5 古時因其上山石中斷有天生石梁跨其上,形如香籃柄而得名。介於大山、小大山間,石灰巖小丘,部分被開采 25 思夫山 橫山北半沈沒小島。傳說秦代有人外出采藥不返,其妻於此思夫而死,故名思夫山 26 楊公莊 西山島西南,珓嶺外半沈沒小島,故稱楊公磯、楊公椿 27 疃裏浮 禹王廟東北1公裏 0.004 1.8 小丘地形,植被為蘆葦、雜草 28 石蟹 西山島東南,在鎮夏南3公裏半沈沒小島,僅在低水位時露出數十丈,石灰巖構成 29 龍床 西山島東南,在鎮夏南4.8公裏石灰巖構成 30 沈山 西山島東南,在鎮夏南4.85公裏半沈沒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