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鄉的老子山
在我的家鄉----融水,有壹座名山,叫老子山。據說道家創史人老子曾經到半山腰的山洞裏休息、傳教,老子山這個名稱就這樣叫開了。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壹回到老家,便決定第二天壹早去看看我日思夜想的老子山。
天還沒亮,我們便起了床。洗漱完畢,我們就迫不及待的向老子山進發。
白茫茫的晨霧籠罩著路邊的房子和樹木,仿佛給它們披上了壹層既溫柔又神秘的面紗;“知了、知了……”、“唧唧、唧唧……”、“喔、喔……”……壹首首美妙的“樂曲”,在我們耳邊縈繞。
伴著歡快優美的節拍,不壹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老子山腳下,遠遠的就聽見了從竹林中傳來的銀鈴般優美的音樂,那音樂輕靈悠揚,令人如癡如醉。我們沿著石子小路在竹林裏四處尋找,那婉轉動聽的音樂聲越來越大,走到竹林的邊緣才發現,原來是壹條涓涓細流在輕輕的拍打著巖石,在寧靜的竹林中敲出了美妙的樂曲。
竹林深處是隱蔽極深、銀白色整齊的石階。踏上石階,躍入眼簾的是兩旁300多尊活靈活現的佛像。這些佛像,有的站著,有的坐著,有的斜躺著,有的闊步走著,或慈眉善目,或醉眼迷離,或哈哈大笑,或怒氣沖沖,或冥思苦想,或極目遠眺……它們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向人們展示出出家人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風采,也讓我們領略到道家文化的寬容和博大精深。
我愛老子山,不僅愛它的寧靜,更愛它承載著的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2. 遊老子峰450字作文,急今天早上,我們乘車來到福建省武夷山市的老子峰。據大家說,老子峰是壹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不壹會兒,我們跟隨著人群,來到了老子峰景區。壹眼望去,天遊峰高高的聳立在翠綠的林海之中,像壹位在站崗放哨的警察叔叔,日夜守護著美麗的武夷山。微風吹來,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花香,直使人神清氣爽。於是,我們懷著歡快的心情,向老子峰走去,準備爬老子峰了。首先,導遊把我們帶到“茶洞”裏。我們找也找不到“洞”,導遊說:“我們是“井底之蛙”,這個“洞”就是我們四周的七塊巖石組成的。”這時我才明白我們是在洞底呀!開始爬山了,這時導遊指著山頂,微笑著對我們說:“不壹會,妳們也會成為上面的那些花花綠綠的“小螞蟻”。''我還以為,是我們院子裏的小螞蟻呢!其實不是,而是指爬山的那些人,因為,在山腳向上看,爬山的人們就像密密麻麻的小螞蟻。
我扶著把手,壹步壹步地往上爬。爬呀爬,終於爬上了山頂。往四周看,連綿起伏的山峰,有的像牙齒,有的像面包,有的像蘑菇,還有的像樓梯,奇形怪狀,千姿百態。往下看,景色更加秀麗,在茂密的樹林和竹林中,九曲溪像玉帶壹樣,時斷時續的纏繞在天遊峰四周,讓我想起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這句詩句。
看著美麗的景色,聞著滿山的桂花香,我真想永遠留在此山中。
3. 老子故裏壹遊,作文600字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的函谷關景區內,老子就是在這裏留下了千古美文——《道德經》。
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屬‘‘散丹亭’'了。聽說,這裏以前發生過瘟疫。
老子用青牛吐出的絲煉丹,治好了瘟疫。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老子,就修建了這座“散丹亭”······壹路上還遇到了許多地方,如:靈石,這個是老子當年著經之桌,此事被分割為九層,戀人摸了愛情就會天長地久,青年人摸了人往高處走,上了年紀的人摸了壽如松鶴······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屬“雞鳴狗盜”了!“雞鳴狗盜”比喻無真才實學,略有低下本領的人。
關於這個還有壹個故事呢:孟嘗君來到秦國,秦王想留下他做相國。但他不願意,於是秦王把他軟禁。
昭王很聽他壹個妃子的話,孟嘗君求助於她,但是需要白裘做禮物。然而,他拿的白裘在入秦時,便獻給了秦王。
孟嘗君他的門客學狗叫偷了白裘,學雞叫是函谷關的門提前打開,及時逃離了秦國。看到眼前的壹切事和物,想到那機智勇敢的孟嘗君。
登上雞鳴臺,看到這些詩句——雞叫壹聲馬到成功,雞叫三聲平安幸福,雞叫六聲財運亨通,雞叫九聲步步高升。我不禁感受到了現代人民對幸福和平世界的熱愛。
隨著這份心情來到了“中日友好杏園”我覺得什麽事情都不是武力能解決的。要用壹顆和平的心去面對生活,感化戰爭!最後的壹個地方是“函關古道”,據說,在古時候只要通過這個古道就很平安了······函谷關用它的歷史悠久來使人們喜歡上它,喜歡上發源這裏的“道德經”。
成為歷代軍家的必爭之地。函谷關的人民來守護著這座“古城”。
《道德經》值得壹讀,函谷關值得壹遊。
4. 作文寫老子廟用移步幻景的方法(300字)走進公園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地枯黃的落葉,高大的法國梧桐,失去了往日綠葉團團、濃蔭匝地的風采,顯出幾分瀟瑟與瘦削來,使人想起步履滿跚的老人。樹上不時飄落的片片黃葉,隨風盤旋,“從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給美麗的園景塗抹上壹層斑駁的色彩。
園內,開闊的大草坪,淺草平鋪,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壹張色澤金黃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綠葉蒼翠,郁郁蔥蔥,使人感到無限生機。
沿著步行道走去,隨處可見的花壇裏,鮮花盛開,景色喜人。壹串串紅得像燃燒的火焰,競相開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藝品,花朵碩大,冰清玉潔,鑲嵌在壹串紅的周圍,紅白依托,互相映襯,真是美麗極了!
走到荷花池邊,我不覺被池中落葉構成的圖案吸引住了,深淺不壹的黃葉,在池中時浮時沈,有的孤零零地飄在水面上,像湖中的壹葉扁舟,有的三五片匯集在壹起,被風吹得時即時離,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貓、高樓、大山等模糊的形象來。壹陣秋風吹過,池中泛起粼粼波紋,它們便壹起跑到池塘的那壹邊去,什麽都不像了。只有依偎在池水壹角的落葉,任憑風吹不動,始終保持著固定的形狀。
5. 老子山壹遊作文800字聽我們班去過老子山的同學說,融水的老子山是壹個好玩的地方,那裏的自然風景很美。趁著“五壹”學校放假三天,我就吵著爸爸媽媽帶我去老子山遊玩。
下了車,我們就直奔老子山。
穿過繁華的街道,大約走了半公裏路程,我們便來到了老子山腳下。
擡頭向上看,只見老子山像壹匹騰空奔馳的駿馬,樣子很威武。爸爸說,因為古代道家有壹個叫老子的人曾經到過這座風景優美的山上來遊玩,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老子山。老子山前,有壹條小河環繞著,非常美麗。山上,樹木成林,郁郁蔥蔥。這些樹木在山風吹來時搖搖擺擺,就像大海隨風起伏的綠色波濤。在樹林中間,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壹座高大的樓房和壹座革命烈士紀念碑。在樓房旁邊的山崖上,壹個大大的“佛”字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我們迫不及待地快步走過小河上的小木橋,在售票處買了票,從壹個兩邊貼有“山名老子迎遊客,寺有高僧待遠賓”的山門走上山去。踏上近百級臺階,壹塊大約三百平方米的平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平地上有石桌石凳,很多遊人都在這裏休息。
其余的遊人有的在拍照,有的在下棋玩撲克,有的在拉二胡,還有壹些中老年人在對唱著苗歌。革命烈士紀念碑就聳立在這個地方。
沿著臺階繼續向上走,這時壹座高大雄偉的寺廟展現的我們的眼前,這就是老子山上有名的“壽星寺”。“壽星寺”內,壹個個神像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怒目而視,形狀各不相同,樣子很是可怕,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在“壽星寺”內,遊人如雲。這些遊人,有的在燒香拜佛,口中念念有詞,祈求菩薩保佑自己壹生平安;有的在壹個“金盆”前洗手,想把壹切晦氣洗掉;還有的在燒炮,想驅走壹切妖魔鬼怪。
整個“壽星寺”內,真是熱鬧非凡。
從“壽星寺”出來,我們從右邊的臺階繼續往上走,走得腰酸腿痛時,我以為就要到山頂了,沒想到壹個圓形大門出現在我們眼前,門上刻有“圓通門”三個大字。進入圓通門,穿過壹個巖洞,只見陡峭的石壁上刻著“雄秀天然”四個大字。
石壁下面,就是我們在山腳下隱約看到的“靜觀樓”。“靜觀樓”倚在山崖邊,看上去很危險,好像壹不小心就會掉下山去。我簡直不敢上樓去,爸爸鼓勵我說:“不要怕,小心些,不要太靠邊。”我走上樓去,總覺得這座樓好像在搖晃,會在頃刻間倒塌似的,心裏就像掛了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在“靜觀樓”上往下看,可以看到融水縣城全景。
走出圓通門,我們沿著臺階下山。離開老子山時,我還回頭望望老子山,優美的風景令我們留連忘返。
6. 渦陽老子廟導遊詞老子廟,始建於東漢,位於安徽省渦陽縣太清宮鎮。
自漢桓帝後,唐、宋、金、元、清等歷朝代典籍都有皇帝親謁或派大臣拜竭的記載,唐朝帝王對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稱老子後裔,尊老子為聖祖,在這裏大興土木,擴修老子廟為老君廟,後又下詔改老君廟為太清宮。唐高祖年間,太清宮“宮闕如帝者居”。
有宮殿600余間,占地872畝。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趙恒率百官親臨太清宮,發國帑重修太清、洞霄二宮,“廟貌比唐時有加”。
老子廟現存文物名勝古跡眾多:太清宮太極殿、望月井、銘碑、古柏、隱山遺址、先天太後之贊碑、洞霄宮、聖母殿、娃娃殿、賴鄉溝等二十余處。太清宮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紀念建築。
7. 遊趙杲觀作文500字(寫遊記)五壹勞動節到了,因為在家沒事,所以爸爸決定帶我去爬黃山,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去爬天都峰。
站在蓮蕊峰上眺望蓮花峰,哇!好多人在上樓梯,有兩個道,壹個是桃花道,壹個是官道,走官道可以升官發財,走桃花道可以交桃花運。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桃花道,可爸爸說走官道,因為桃花道太險了,道路幾乎垂直,而我的理由是不能老想升官發財,要為廣大群眾的利益著想。於是我和爸爸爭得不可開交,後來老爸終於同意了我的意見,因為大家都走桃花道。
在山腳下,我以為走桃花道並不難,可剛壹上去,便改變了看法,因為我沒想到道路壹下子變寬了,雙手剛剛能摸到護欄的我,就摸不到了,便只好壹只手扶欄桿,壹只手扶石梯,放眼望下去,那可怕沒法說,要是有壹個人摔下去,那不是壹個人死,說不定還會傷幾個人,越往上走欄桿上的水越多,因為欄桿裏好像有壹股水,而且路愛打滑,慢慢地石道變窄了。我的手又可以摸到石壁了,大概又上了二十多個臺階,便登上山頂了。
爬上了山頂,雲娃娃也被風婆婆趕來了,壹會兒便看不見山下的人,我的身上出了冷汗,我想:如果從上面摔下去,肯定會粉身碎骨。便害怕起來,爸爸知道了,說:“上桃花道時妳那麽勇敢,到山上來就成膽小鬼了!”我壹聽,心中的害怕也壹下子飛得九霄雲外去了。
這次的登峰旅行讓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半途而廢,因為半途而廢不會有任何結果,還勞累了自己,也就是說白辛苦了壹半!
語言平淡,詳略不當,中心不突出
8. 求寫遊茅山的作文初二作文:秋日雨後遊茅山寒風瑟瑟,北雁南飛,正值初秋之時。
我們進行了學校秋遊,地點是句容名峰——茅山。 進了大門,走在寬闊石板鋪墊的道路上,路旁樹木高高挺立。
微風輕拂,樹影婆娑,陽光透過樹叢的縫隙,映照在地上,想起壹句“雲破月來花弄影”,繪就月中花草搖曳的景致。昨日尚有陰雨,再想到此時的佳景,吟壹句“雨歇日照伴微風,叢樹搖曳影婆娑。”
留給自己。 壹路與同學且說且行,誤了些時間,行走許久,才發現與前面的人相差已遠,便快步趕上去,壹陣急行,到了登山道上,才趕上了幾位打頭陣的好友。
茅山海拔壹千二百余米,不算太高,於是我們相約比速度。體力最好的自是絕塵而去,而我緊跟在最前端幾個人身後。
還催著後面的趕上別落下。雖說很忙,眼也未閑。
壹路上我們走的都是青石板路,日久年多,已有了些許裂痕,裂痕中布滿青苔,更添滄桑之感。 行不壹會兒,便到了壹座廟前,喚作“半山土地廟”,提醒我們路程已行壹半。
疾行中向廟中瞥了壹眼,只見壹位身披紅色官服、頭戴黑色官帽的慈祥老人端坐廳中,估摸便是佑護著壹山生靈的土地神了。因為正在比賽,所以不敢貪戀風景,於是又快步攀登。
在山間路上,我望向山下,隱約看見山底之貌,壹概美景,盡收眼底。不多時到了山頂,看了下表,用了二十九分鐘,在參賽同學中排第五。
至於那位首個上山的強人,只用了二十分鐘出頭。真是“壹山還有壹山高啊”!佩服! 站在山頂的觀景臺上眺望四周景色,遠處的地平線上,隱約有黑雲飄過。
估計要下雨了,而遠處的天空也有些昏暗,應該是那裏正受到秋雨的肆虐吧!再到近些,是壹排排的建築物,錯落有致、黑白分明,自有些韻律之美。看到山的對面,是壹尊老子坐像,道教之尊,慈眉善目、盤膝而坐,凝眉註視眼前。
似乎老子也在這山景前嘆服。道家素有“無法無行、無生無滅”之說,這壹山之景也並不講究形式之美,而是註重清幽之境。
看著這壹切,心中壹股通靈之氣浮動而生,心已在山中雲霧之裏,而人早已沈醉。道法自然,在這自然之中,吸納天地靈氣,老子也正是因此才會與這裏留下不解之緣吧!茅山真是座靈氣之山。
我們約三小時後開始下山,下山路上,我們走得也很快,似乎真的是吸收了靈氣,脫胎換骨了,竟壹點都不覺得累。我們壹首接壹首地唱著歌,心情非常愉快。
下山後,在山下休息了壹會,便踏上歸途。這次秋遊也落下了帷幕。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雨後初晴,秋高氣爽。
又親遊名山,怎不使人詩意頓生: 七律·遊茅山 雨歇日照伴微風,叢樹搖曳影婆娑。 綿延山路印青苔,清幽古寺佑生靈。
林間道旁觀勝景,頂峰臺上賞奇觀。 道法自然人已醉,流連惜別定重回。
總之,這次茅山之行,真是受益匪淺。
9. 遊關林廟作文,要600字左右例文
周末的壹天,我們壹家三口慕名前往龍門石窟遊覽,進洛陽市龍門大道大約行走七八公裏的路程就到了龍門。那裏風景優美,群山纏繞在山和水之間,簡直是太美了。
仿佛走進畫卷之中,太神奇了!到了龍門,首先撲入眼簾的是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龍門”聽導遊講:這是郭沫若當年親手題寫的。進入洞口,穿過曲折的臺階後映入眼球是前方兩個大洞“壹個是陰陽洞”壹個是“芍藥洞”。巖石上都雕刻著壹尊尊石像。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形態各異。十分逼真。每到壹處都有壹個好聽的名字和壹個傳說。沿著
石階我們繼續往前走。前面是壹個臺階,我們順著臺階往上爬。終於爬到主殿;往下壹看“呀”那麽高,大概有20層樓那麽高突然眼前壹亮,導遊姐姐說:這是就拍攝電影“少林寺”的地方,就是這尊大佛。聳立在天地之間,他大約20米,寬有十三米左右,他的左右還雕著幾尊大佛,個個都是栩栩如生,雖說有些佛像被別人破壞了,但是依然凝聚的是勞動人民心血和智慧。
走過西山,來到東山,他們中間相連是壹座石鏈橋,我撫摸著橋鏈,走在石橋上,這座橋幾乎是用石條砌成。石條大小不壹,石條中間沒有壹點縫隙,做工十分精細,十分堅固,
聽導遊說這都是那些能工巧匠修建得。我心想他們當時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呀!在橋上放眼壹望,真是兩山隔壹水,優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