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文言文中對各種植物(樹木花草)的稱呼, 寫詩詞詞窮了~

文言文中對各種植物(樹木花草)的稱呼, 寫詩詞詞窮了~

文言文中對各種植物的稱呼如下:

1、楊柳

它源於《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壹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

2、 梧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淒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都以梧桐葉落來寫淒苦愁思。?

3、 芭蕉

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壹古腦兒傾吐出來。

4、 菊花

菊花壹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潔冰清、超凡脫俗的品質。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誌趣十分自然地聯系在壹起,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鄭思肖《寒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中“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毛澤東《采桑子· 重陽》裏有“戰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於壹個戰爭環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5、 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壹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遊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6、玫瑰

昔者有壹蘭若,老僧掛褡其中,酷好玫瑰,視若生命。曾蓄壹蘭玫瑰,深藏而不輕視人,壹日,僧出化緣,見壹蘭衣女子哭於道旁,僧異之,問所從來,蘭衣女告曰:被強人折斷壹臂,說完而逝,僧大駭。歸視所蓄蘭玫瑰,已被人剪去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