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自欺雲者,知為善以去惡,而心之所發有未實也。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譯文:“連 黃鳥都知道它該棲息在什麽地方,難道人還可以不如壹只鳥兒嗎?”自己說話欺騙自己的人,他們知道做人要做好事,要丟棄惡的事,但是他們心裏這樣出發想,現實卻沒有做到。
能了解他人的人聰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而不可戰勝。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堅持力行的人有誌向。不喪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身雖死而“道”猶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真實的話聽起來不好聽,聽起來好聽的話不真實;行為良善的人不狡辯,狡辯的人不善良。真正有學問的人,知道學海無涯,因為處處虛心向別人請教。壹知半解的人,以為自己什麽都知道,到處賣弄自己。
擴展資料:
壹、人言可畏的釋義: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二、1、人言可畏出處:《左傳·襄公三十壹年》於產曰:“人心之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釋義: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的心思像人的面貌壹樣,各不相同。
三、成語人言可畏,出自《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四、1、近義詞:眾口鑠金 人言藉藉 流言蜚語 人言籍籍 積銷毀骨。
2、反義詞 :口碑載道 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