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沙灘上,聽海風伴著夕陽。
陪妳日出日落。
憂郁的人不再有憂郁的眼神。
憔悴的人不再有開著燈的夜晚。
孤獨的人這個冬天不會冷。
忙碌的人們即將開始下壹段旅程。
聽民謠梵高就像走進壹座飄渺的城堡,鋪滿鮮花,蝴蝶翩翩起舞。就像走在茫茫雪山中,陽光透過山頂清澈見底。翻山越嶺之後我們終於看到了余生的希望。不再追逐,不再孤獨。
廖壹梅曾經說過:“愛,即使是壹件悲傷的事情,也是所有悲傷的事情中最好的。”這很悲觀,但是很美好。
想想尤蘭達說愛實際上是她的真愛。這部電影已經過去十幾年了,但是每年聖誕節到來的時候,都會讓人忍不住看壹遍又壹遍,今晚我也看了壹遍。雖然在名利場中不堪壹擊,但我還是選擇相信它的壹切美好:真愛讓人走到壹起。
之所以能長久,我想,是因為在這部片子裏,有大部分人的心聲,堅守著曾經擁有,卻得不到的真愛。
這種真愛是超越年齡、身份、地位、國籍等壹切內外約束而存在的。在唐寧街工作的第壹天,這位儒雅帥氣的首相就愛上了這位從底層走來的送茶女,隨隨便便就罵人了。
壹個多愁善感又可愛帥氣的男生,可以為了壹個即將離開的小女孩學習搖滾,甚至不惜壹切代價“勇敢”走上飛機站臺。
無法從喪妻之痛中“恢復”過來的中年男性,也可以心平氣和地開始壹段新的戀情。.....
何謂愛情?是茫茫人海,我不顧壹切的想遇見我的愛人;我願為妳跨過山河,跨過千山暮雪;就是讓妳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妳在我心裏,沒有人比妳更完美。
看過《其實愛》的人,可能都有自己對真愛的解讀、向往和憧憬。
同時,沈浸在世俗欲望中的妳我,也必然會陷入曾經、現在和未來類似的境地,面臨某種不可能錯的選擇。
或許就像電影裏壹樣,被兩個男人深愛的凱拉·奈特莉,盡管被壹個人熱烈追求,內心感到幸福和滿足,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愛情先來後到。妳占據了我心中所有的位置。後來雖然他很優秀,但我還是選擇了初衷。
也許是被大大小小的事情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休·格蘭特不顧世俗的約定,勇敢地吻了壹個來自普通家庭的女人。
又或許,經歷了壹段《妳將去哪裏》和悲傷孤獨的連姆·尼森,終於敞開了心扉,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也有可能是我們選擇了墨守成規,被世俗的“條條框框”所影響,認為彼此適合才是至理名言,所以才殘忍地抽離,直到老了才後悔。
也有可能是我們選擇了遠離,因為我們經歷過離別的痛苦,不想重蹈覆轍,讓悲傷的故事再次上演。因為害怕壹個不可避免的結局,所以拒絕了過程中的壹切美好,變得小心翼翼。
更有可能的是,我們選擇了勇敢無畏地前進,越挫越勇。我相信愛情可以從電影變成現實。
在愛情裏,人太容易膽怯,懦弱,頹廢,搖擺,貪婪,最後不得不與真愛失之交臂。按照自己固有的模式反復實驗。飛蛾撲火壹次次,疲憊不堪壹次次,卷土重來壹次次......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因為各種顧慮和偏見,做出看似合理,卻未必發自內心的決定。背負著歲月賦予的種種遺憾,卻能在電影中看到很多完美,誰能不感到舒服和溫暖?
重溫《愛其實》讓我們對愛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似乎讓我在這個冬天不再寒冷和孤獨。
也許我的愛情故事有不同的面貌。在愛人眼裏,我是獨壹無二的,無可挑剔的,是我靈魂的故鄉。我從來不想刻意討好對方,丟掉自己獨有的特點。
只能等!
也許當我打開窗戶,在壹個下雪天,那個人會從我眼前經過。
壹串腳印,是壹寸壹寸貼合內心的兩行詩。
等的時候看壹個人的煙火不是很美嗎?
倉央嘉措說:愛就是那壹生,化山為水為佛塔,不是為了修來世,而是為了在路上遇見妳。
而遇見妳,我最簡單的願望,就是找壹個有海的地方,和妳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