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私塾的古詩

描寫私塾的古詩

1. 關於私塾的古詩句

關於私塾的古詩句 1.孔子有開辦私塾嗎

他有開過 民無信不立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

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於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

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誌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

2.關於校園生活的古詩

校園四季歌

金色的校園

我們喧鬧而來

年輕的胸懷

溢滿無限的期待

素裹的世界

我們盡情宣泄

火熱的情懷

放射生活的多彩

綠色的校園

那些懵懂少年

張揚生命的光鮮

領略知識的無限

熾熱的校園

那些年輕容顏

滿載收獲的知識

期待新的學年

四季的校園

多彩的壹年又壹年

轉眼間

我們長大

於是

帶著成長的愉快

我們默默離開

3.歌頌學校生活的古詩

覺得是沒有這樣的古詩的,因為古時候都是私塾,下面給妳介紹幾首現代詩吧

妳說

桃李滿天下

是妳壹生的夙願

三尺講臺上的

英姿颯爽

是妳永遠的眷戀

黑板上飛舞的

是妳的汗水

筆觸尖流淌的

是妳的期盼

妳用母親般慈愛的雙手

撫慰萬萬心靈

撐起千千夢想

實現個個希望

學習的古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早知今日讀書是,悔作從來任俠非。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十年未稱平生意,好得辛勤謾讀書。

吾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陸遊《解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車胤囊螢學,孫康映雪讀。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4.關於教師的古詩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報師恩

元 王哲

為何不倦寫詩詞。這個明因只自知。壹筆書開真正覺,三田般過的端慈。回光返照緣觀景,固蒂深根恰及時。密鎖玄機牢閉戶。喚來便去赴瑤

遠師

唐 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壹事時。

酬問師

唐 劉商

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5.描寫老師的古詩句子

1、聽穎師彈琴

唐代:韓愈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壹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譯文

慚愧呀我空有耳朵壹雙,對音樂太外行不懂欣賞。聽了妳這琴聲忽柔忽剛,振人起強人坐令人低昂。倉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擋,淚潮呀早已經洶湧盈眶。穎師傅好功夫實非尋常,別再把冰與火填我胸膛。

2、贈頭陀師

唐代:劉商

少壯從戎馬上飛,雪山童子未緇衣。

秋山年長頭陀處,說我軍前射虎歸。

譯文

少壯從軍馬上飛,身未出家心依歸。年老頭陀秋山住,猶憶當年射虎威。

3、遠師

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壹事時。

譯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麽時候能再相見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4、林琴南敬師

清代:佚名

閩縣林琴南孝廉紓六七歲時,從師讀。師貧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歸,以襪實米,滿之,負以致師。師怒,謂其竊,卻弗受。林歸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之禮?”即呼備,賫米壹石致之塾,師乃受。

譯文

閩縣(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紓(字琴南,當時是孝廉,清明時對舉人的稱呼)六七歲的時候,跟隨老師讀書。老師非常貧困,做飯沒有米。林紓知道後,急忙回家,用襪子裝米,裝滿了,背著送給老師。

老師生氣了,說這是他偷來的,推辭不接受。林紓回來後告訴了母親,母親笑著說:“妳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這樣的方式(襪子裝米)難道是學生贈送老師禮物的禮節嗎?”隨即讓人準備,林紓攜帶著壹石米送到私塾,老師於是接受了。

5、聞梨花發贈劉師命

唐代:韓愈

桃蹊惆悵不能過,紅艷紛紛落地多。

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將君去醉如何。

譯文

讓人惆悵啊,桃樹下落花成路不能觀賞,很多的紅色花瓣紛紛揚揚地飄落到地上。聽說城垣西邊千樹萬樹梨花開得像白雪遍地,想與您壹同去醉中賞花,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