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香菱學詩片段寫作文

香菱學詩片段寫作文

1. 請從香菱學詩說起,寫壹個小片段

故事開頭寫香菱壹見黛玉就說明求教之意,黛玉慨然允諾。

以下寫香菱在黛玉指導下學習寫詩的全過程,大致可分為黛玉指導讀詩和香菱練習寫詩兩個階段。 指導讀詩體現在兩次談話中:第壹次,黛玉先略說律詩的章法、對仗和平仄,並強調“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啟發。

循此繼進,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詩的頭等大事,“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同時告誡香菱切不可愛那些淺近的詩,並給她開了壹個書目,安排了讀的順序。在這次談話的末尾,黛玉又將王維的五言律詩集借給香菱,要求她見畫有紅圈的就讀,“有壹首念壹首”。

第二次是在香菱讀完王維的五言律詩後進行的,黛玉稱之為“講究討論”,實際上是要檢查香菱對王詩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負所望,把王詩中的煉字功夫說。

2. 關於香菱學詩的作文

香菱學詩,大致可分三個步驟。首先是拜黛玉為師,並在黛玉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是壹邊讀杜甫詩,壹邊嘗試作詩;其三是經歷了兩次失敗,終於成功。香菱作的第壹首詩比較幼稚,用語直露,把前人詠月習用的詞藻堆砌起來,湊泊成篇。最大的問題是,全詩沒有表達真情實感,了無新意。

詩中所用“月桂”“玉鏡”“冰盤”等,詞藻陳腐,所以黛玉說“被他縛住了”,即不能從前人的套子中跳出來。她的第二首詩就有所進步了,能用“花香”“輕霜”等比喻,又用“人跡”“隔簾”等情景烘托,漸漸放開了手腳。但“玉盤”“玉欄”等詞語仍有陳舊的氣息,而且全詩在詠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題,所以黛玉說“這壹首過於穿鑿了”。

這首詩是成功的。除首聯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相關。用詞典雅含蓄,設意新奇別致。尤其是頷聯,對仗工穩,言淺意深,堪稱精妙。它最大的優點,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真情實感。這樣,詩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內容的了。

香菱的成功,壹方面說明了她自己的聰明與優雅素質,另壹方面也說明了壹個道理,即小說四十九回寫眾人看了她第三首詩所說的“無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觀園裏更為名正言順,她做副冊第壹人也就順理成章了。

請采納!!!!!!!!!

3. 《香菱學詩》作文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講述了香菱學詩的故事。

香菱苦誌,精血誠聚,她階下竹前閑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壹心要作好詩。日間做不出,忽於夢中得了八句。

其詩曰:精華欲掩料難應,影自娟娟魄自寒。壹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自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眾人看了連聲稱好,自此大觀園裏又多了壹位會作詩的才女。香菱進入大觀園前,對作詩知之甚少。

但後來卻壹鳴驚人,所作的詩獲得壹致好評。香菱的學詩歷程是怎樣的?其間能給我們多少啟示呢?筆者鬥膽欲妄言壹二。

壹、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如何培養寫作興趣 “是幾時孟光傑了梁鴻案”原是《西廂記》中的唱詞。寶玉借來詢問黛玉是何時與寶釵和好的。

筆者也暫且引而用之,探究壹下香菱是何時對寫詩產生興趣的。香菱是幾時對寫詩產生興趣的呢? 當然不是在進大觀園之後。

薛寶釵是最善解人意的。她讓香菱陪她壹起住進大觀園,是因為她知道“妳心裏羨慕這園子不是壹日兩日了。”

吸引香菱的不是大觀園奢侈的生活,而是海棠詩社濃厚的文學氛圍。在探春的倡議下,寶玉等齊聚秋爽齋結社作詩。

風庭月榭,終能宴集詩人;簾杏溪桃,亦可醉飛吟盞。詩社中的詩人各有雅致的別號,能吟不俗的詩句。

這壹切像壹塊饒有魔力的磁鐵,深深吸引著香菱。正是大觀園中的詩社讓香菱有了壹個作詩的夢。

因為有了這個夢,香菱才有了成為詩人的可能。在我們的寫作教學中,是否也曾為學生編織夢想呢?許多老師對此可能不屑壹顧。

但實際情況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擁有壹個寫作夢想,能激發起他的興趣、意誌,能讓他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調動自己全部的力量。

是幾時學生有了寫作夢。可以說這直接關系到寫作教學的成敗。

如何幫助學生編織寫作之夢?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於為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營造環境。在教學中,我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作文,我總能發現那稍顯幼稚的話語背後張揚著的靈動個性,那雖不精彩的片斷中間閃現著的智慧光芒。

如果我們充分肯定學生的這點滴成功,並毫不吝嗇的送他壹頂“作文之星”的桂冠,學生的內心會是多麽欣喜。於是我班級裏總會誕生壹些“作文之星”。

當然,我不會制造“作文之星”專業戶,這會使其他學生望而卻步。雖然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但只要他有進步就能成為“作文之星”。

我也不會讓他們太容易就成為“作文之星”,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壹般不會令人珍惜。制造適度的競爭,使他們每個人都看到希望。

把握學生心理,使他們在對勝利者投去羨慕目光的同時,內心卻響起壹個不屈的聲音:沒什麽了不起,下次壹定超過妳!二、借得梅花壹縷魂——如何指導課外閱讀 “借得梅花壹縷魂”原是林黛玉作《詠白海棠》而吟,此句壹出,眾皆折服。林黛玉是大觀園中出類拔萃之人物,本就善於“借得梅花壹縷魂”。

香菱帶著壹個作詩的夢進園了,進園後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師是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讓香菱多看書。

她讓香菱看了哪些書呢?《王摩詰全集》,老杜的七言律詩,李青蓮的七言絕句……推薦的都是名篇佳作。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見了淺近的就愛,壹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小鷹如果跟著麻雀學飛,是永遠不可能翺翔九天的。

多看名篇佳作,並達到“細心揣摩透了”的程度,便能於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文學素養,使自己得到名家之神韻。得名家之神韻,關鍵在對名篇佳作“細心揣摩透了”。

這顯然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妳要能像林黛玉壹樣能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名篇佳作。

其次,對這些名篇佳作妳先要將它們“細心揣摩”透了。“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壹名老師,應該是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

引導學生閱讀名篇佳作,我壹般分三個層次進行。首先是教師引導。

我是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對於每天的午會課,我總是利用“職務之便”將它“挪作他用”,將午會課變成“故事會”。當我講《紅樓夢》時,學生的書包中便多了壹本青少版《紅樓夢》。

由於午會課時間短暫,每每講到精彩之處,下課 *** 卻響起來了。學生意猶未盡,趕緊翻開書去看個究竟。

無須老師多言,學生自覺翻看課外書,這便是老師講故事的好處。其次,我註意提供時間讓學生靜心讀書,閱讀諸如《草房子》《城南舊事》《今天我是升旗手》之類優秀兒童文學。

只有讓學生靜下心來閱讀,他們才能感悟到曹文軒小說的清新純美;體會到《城南舊事》中的沈沈相思,淡淡哀愁;領略到肖曉(《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陽剛之氣。最後,我也註意提供機會讓學生當壹回“說書先生”。

這可是讓學生“細心揣摩”文學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講好壹個故事,必須將故事情節爛熟於心,並能將書面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學生能將壹個故事講述生動,意味著他已得名家之神韻。三、落花滿地鳥驚飛——如何進行作文指導“落花滿地鳥驚飛”原是林黛玉自嘆寄人籬下,悲切嗚咽時,見花落鳥飛,觸景生情而吟之詩。

她為“落花滿地鳥驚飛”而傷感,可做了“老師”的她卻險些釀成花落鳥飛的惡果。光靠看別人的文章是無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

壹定量的寫作。

4. 以《香菱學詩的啟示》為題寫壹篇文章(400字左右)字數不要太多

首先,要多讀.黛玉讓香菱誦讀王維的五言律詩壹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詩壹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絕句壹二百首.“讀詩百遍,其義自見”,誦讀這種方法對於我們學寫詩也是非常正確而必要的.隨著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妳對詩歌的語言感知能力就會越來越強,詩歌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這好比蓋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蓋得越高大.誦讀不僅是學好詩歌的根基,也是提高鑒賞能力的根本途徑.其次,黛玉認為,要學詩就要學壹流的.王維的五言律詩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沒有人能趕得上他;七言律詩,杜甫的詩要是打壹百分的話,恐怕要再找出壹個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後來壹個李商隱也還可以;七言絕句,那是不會有人寫得過李白的了.這三個人,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王維人稱“詩佛”,唐朝的詩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們三位了,以前壹直是這樣評價的.後來白居易取代了王維的位置,因為他的詩裏面有壹些反映勞動階級的生活、思想等等,還有他的長篇,如《長恨歌》《琵琶行》都不錯,但是以前壹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維三個人為首的.林黛玉這個看法也是很對的.要學就學壹流的,學不到壹流還可以成為二流,要是壹開始就學二流的,那只能學成三四流了.我們在閱讀時,也要挑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這對於陶冶情操,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是非常有益的.第三,要大膽創作,要敢於想象.香菱學詩,第壹首,通篇就是說了“月亮很亮”這麽壹個意思.所以黛玉就說,初學者看的詩少,措辭不雅,要放開膽子去做,要有想象力才行.這也是很對的.恩格斯在評論德國詩人普拉頓的時候曾強調說:“寫詩必須有大膽的想象.”可以說,沒有想像就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詩.形象思維的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豐富的藝術想象,大膽的想象可以使極平常的生活景象煥發出奇特的美感、美質,令人耳目壹新.其它文體的創作也離不開大膽想象.《香菱學詩》中的這些文藝創作理論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

5. 香菱學詩的啟示200字小作文

妳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希望我的解答能對妳有所幫助.香菱初學寫詩就寫出了那樣的好詩,決非偶然.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寫詩上,執著地追求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除此而外,也還有壹些不可忽視的因素.其壹,香菱有良好的資質,入園前盡管家務繁忙,卻能忙中“偷空兒”讀幾首詩,這證明她決非壹個“俗人”;入園後聽黛玉講詩,她的反應極快,例如黛玉談到“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她立即悟出“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這又證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尋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無論黛玉還是寶釵,對香菱的指導都用點撥的方式,三言兩語點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領悟詩中三昧.其三,大觀園是個美好的地方,跟園外黑暗、汙濁的環境形成強烈的對比,香菱來到這裏,仿佛到了另壹個世界,特別是寶玉、探春等人對她的關愛和贊揚,更使她感到人間的溫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聰明才智終於顯露了出來. 香菱不但好學樂學,而且善學苦學,終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驕人的成績. 香菱雖賤為人妾,但她骨子裏卻流著詩書翰墨人家的血液,她的學詩絕不同於無聊貴族的閑情逸致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風雅,而是壹種執著頑強的自我回歸,是壹個詩性女兒對詩性情懷和詩性人格乃至詩性理想的執著追求.香菱學詩,既好之又樂之,因而也便有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香菱非常善於學習,她不但認真聽老師講課,按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註重把老師所教的內容加以整理歸納,及時消化.在學習過程中註重品讀、理解和感悟,註重積累和運用.讀詩、悟詩、談詩之後自然還得作詩,香菱通***將壹首詠月詩寫了三次,前兩次要麽滯澀生硬,要麽穿鑿單壹,但她不灰心喪氣,認真總結寫作經驗,找出自己的不足,終於捕捉到新鮮的意象,寫出鮮活的詩作來. 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香菱在學詩的過程中不僅僅依靠聰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與勤.她冥思苦索,已近入魔,但終於以自己的苦心誠心換得了詩神繆斯的青睞,覓得了佳句.第三次的詩作看似夢中偶得,實是多次錘煉苦心孤詣的結晶. 香菱學詩的過程,應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其第壹境界是“懸想”階段:“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頓悟”階段:“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懸想到苦索到頓悟,曹雪芹為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學詩的借鑒,也是所有藝術創造的借鑒,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價值之所在.。

6. 香菱學詩細節描寫

香菱學詩: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後,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 館中來。

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 “我這壹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 “既要作詩,妳就拜我作師。

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妳。”香菱笑道:“果 然這樣,我就拜妳作師。

妳可不許膩煩的。”黛玉道:“什麽難事,也值得去學!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壹本舊 詩偷空兒看壹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壹三五不論,二 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 今聽妳壹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 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壹立意要緊。

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 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 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

妳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壹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妳只 聽我說,妳若真心要學,我這裏有《王摩詰全集》妳且把他的五言律讀壹百首, 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壹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壹 二百首。

肚子裏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壹看。妳又是壹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壹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香菱聽了,笑道:“既這樣,好姑娘,妳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我帶回去夜裏念 幾首也是好的。”

黛玉聽說,便命紫娟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與香菱,又道: “妳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壹首念壹首。不明白的問妳姑娘,或者遇見我, 我講與妳就是了。”

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壹首壹首 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

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壹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

黛玉笑 道:“***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黛玉道:“可領 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妳聽聽。”

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妳且說來我聽。”

香菱笑道:“據我看 來,詩的好處,有口裏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 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妳從何處見得?”香 菱笑道:“我看他《塞上》壹首,那壹聯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 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

合上書壹想, 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

再還有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 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裏倒像有幾千斤重的壹個橄欖。

還有‘渡頭余落日, 墟裏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麽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 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 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正說著,寶玉和探春也來了,也都入坐聽他講詩。寶玉笑道:“既是這樣, 也不用看詩。

會心處不在多,聽妳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妳已得了。”黛玉 笑道:“妳說他這‘上孤煙’好,妳還不知他這壹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

我給妳 這壹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說著便把陶淵明的“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裏 煙”翻了出來,遞與香菱。

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 ‘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寶玉大笑道:“妳已得了,不用再講,越發倒學 雜了。

妳就作起來,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兒我補壹個柬來,請妳入社。”

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過是心裏羨慕,才學著頑罷了。”探春黛玉 都笑道:“誰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若說我們認真成了詩,出了這園 子,把人的牙還笑倒了呢。”

寶玉道:“這也算自暴自棄了。前日我在外頭和相 公們商議畫兒,他們聽見咱們起詩社,求我把稿子給他們瞧瞧。

我就寫了幾首給 他們看看,誰不真心嘆服。他們都抄了刻去了。”

探春黛玉忙問道:“這是真話 麽?”寶玉笑道:“說慌的是那架上的鸚哥。”黛玉探春聽說,都道:“妳真真 胡鬧!且別說那不成詩,便是成詩,我們的筆墨也不該傳到外頭去。”

寶玉。

7. 香菱學詩細節描寫

“既要作詩,妳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妳。”香菱笑道:“果

然這樣,我就拜妳作師。妳可不許膩煩的。”黛玉道:“什麽難事,也值得去學!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壹本舊

詩偷空兒看壹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壹三五不論,二

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

今聽妳壹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

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壹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

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

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

妳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壹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妳只

聽我說,妳若真心要學,我這裏有《王摩詰全集》妳且把他的五言律讀壹百首,

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壹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壹

二百首。肚子裏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

鮑等人的壹看。妳又是壹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壹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香菱聽了,笑道:“既這樣,好姑娘,妳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我帶回去夜裏念

幾首也是好的。”黛玉聽說,便命紫娟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與香菱,又道:

“妳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壹首念壹首。不明白的問妳姑娘,或者遇見我,

我講與妳就是了。”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壹首壹首

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壹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黛玉笑

道:“***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黛玉道:“可領

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妳聽聽。”

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妳且說來我聽。”香菱笑道:“據我看

來,詩的好處,有口裏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

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妳從何處見得?”香

菱笑道:“我看他《塞上》壹首,那壹聯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

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壹想,

8. x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的話,對妳寫作有什麽啟示

知規律,即由淺入深 循序漸進.這壹點林黛玉做得如何呢?他給香菱出的題目是“吟月” ,而這首詩“我(林黛玉)正要謅壹首,竟未謅成.”林黛玉這樣優秀的詩人都作不出,對香菱這初學者難度可想而知了.香菱前兩次作的詩林黛玉未予絲毫肯定,若非香菱學詩誌堅,百折不撓,其結果很可能是“落花滿地鳥驚飛”了.我認為林黛玉這些做法在教學中是不可取的. 指導水平低的學生寫作,教師會如何做呢?好作文是“寫”出來的,寫什麽當然重要.老師的命題應該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寫身邊的事,寫周圍的事,寫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從自我寫起,寫到家庭、學校,擴展到親友、師長,到社會.命題貼近學生生活,才能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暢流不息.”源於生活的作文對學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們樂於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和體驗通過作文向他人傾吐.另外,起初不要給學生在字數、文體的方面設置障礙,以免幹擾學生思維,要最大化地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對於學生的作文,無論是自批、互批、師批,教師都要點評,以示重視,使學生認識寫作於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毫無疑問,林黛玉是個優秀的老師,在她的引導下,香菱進了詩社,步入了她夢寐以求的文學殿堂.但是,我們還要啟發學生明白香菱成功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努力進取.寶玉曾感慨地說:“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麽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她雖地位卑微,但不甘庸俗,“常弄壹本舊詩偷空兒看壹兩首.”她的聰敏、謙虛、刻苦、好學,都應該是師生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