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梁祝化蝶文言文

梁祝化蝶文言文

1. 求梁祝化蝶的原文

梁祝傳說的淵源演變考 (澳大利亞)譚先達 優秀的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說的是東晉時的戀愛悲劇。

它的梗概是:晉永和七年,會稽有個善良純樸的書生梁山伯,上虞有個聰明貌美、女扮男裝而遠出求學的小姐祝英臺,二人到杭州同校讀書。山伯秉性憨直,不懂愛情。

二人同窗三年,感情深厚,結成異姓兄弟。後英臺奉父母之命回家,英臺在送別山伯時,反復吐露愛情,但山伯毫不覺察。

後來,他回家時去拜望她,知道她是女子,才要求父母遣媒去求親。英臺在父母之命的壓力下,被迫許配馬俊,但她仍鐘情於山伯,山伯因己貧祝富,又為勢利的祝父所反對,終氣憤吐血而死。

英臺出嫁時,花轎經過山伯墓側,便前去拜祭,那墳墓裂開,她奮力跳進,墓便合攏,終以殉情而死。英臺她對封建婚姻作了有力反抗,這傳說暴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罪惡。

這個傳說,已流傳了壹千五百多年。它最初大約產生於晉末,約在公元400年。

但在宋代以前,已無直接的具體史料保存下來。今天可見的較早資料,是唐初梁載言的《十道四蕃誌》所說:"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見於宋代張津的《乾道四明圖經》)據此可推知,民間傳說很豐富,經文人記錄後,無疑地是把它壓縮了。後來,傳說經過人民大眾進壹步的口頭加工發展,就形成了早期較完整的故事雛型。

晚唐張讀便把它收進了《宣室誌》,原文是?quot;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

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

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貿阝 城西。

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見清代翟灝《通俗編》卷三十七"梁山伯訪友"條)。

這個記錄,只說梁祝同埋壹處,到底梁祝是如何結下深情,如何反抗封建禮教,又如何殉情,未有具體敘述,已難得知了。 到了北宋徽宗大觀間(公元1107年),明州知事李茂誠寫過《義忠王(梁山伯)廟記》(見清代聞性道康熙《鄞縣誌》的《壇廟》類),大意說:梁祝同窗三年後,祝思念親人先回家,兩年後,山伯也回到家裏。

當他去拜訪祝家時,知道祝是女子,便遣媒人說親,因去的遲了,祝已許配馬家。後來山伯任鄞(今鄞縣)令,病死後,祝出嫁時路過山伯墓側,前去祭祀,忽然墓裂,她便跳進去殉情而死。

當時丞相謝安奉表,封為"義婦冢"。梁山伯的陰魂,則幫助劉裕平"寇"--農民起義立功,故被封為忠義王,又得人們立了廟祠。

故事中,山伯變成了主角,壹心要忠於帝王,希望得到封侯立廟,這樣,比原來傳說是曲折得多了,但由於作者站在封建立場上,故民間反封建、反禮教的重大主題,已被歪曲。當敘到英臺已許配馬家時說:"神(山伯)喟然嘆曰:生當封侯,死當廟食,區區何足論也!"加上他的鬼魂去協助劉裕平"寇",是想得到封侯立廟。

這樣,山伯成了堅決維護封建統治的利益者。英臺之死,又被贊為合乎"義"。

因之,她對封建婚姻、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全部喪失,這是主題受到了封建文人的嚴重篡改,民間的色彩已不見了。結尾說,英臺哭墓、地裂並埋時,"從者驚引其裙,風裂若雲飛,至董溪西嶼而墜之。

"可見,祝是自動投崖自殺而死。 英臺死後化蝶的結尾決不遲於南宋。

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至1162年)薛季宣遊祝陵善權洞詩雲:"蝶舞凝山魄,花開想玉顏。"清初吳騫《桃溪客語》也引南宋史能之鹹淳《毗陵誌》說:"昔有詩雲:'蝴蝶滿園飛不見,碧鮮(庵名)空有潦樘場?相傳英臺本女子,幼與梁山伯***學,後化為蝴蝶。

"可見梁祝死後化蝶的結尾,至遲在南宋鹹淳(公元1265至1274)年間已盛行。它增強了傳說的積極浪漫主義色彩,使故事更為悲壯動人。

從大體上說,南宋時近乎今天的梁祝傳說的主要部分已經形成。宋代詞牌有《祝英臺近》,元代白樸有雜劇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1623536《祝英臺死嫁梁山伯》,足證宋元作家已很熟悉這個傳說。

明代,因受無名氏傳奇《同窗記》的關目《十八相送》、《樓臺會》、《柳蔭結拜》、《書館談心》、《英臺思兄》、《四九求方》、《馬家逼婚》、《英臺殉情》等影響,在不少有關梁祝的民間戲曲和曲藝說唱中,又吸收其中某種成份,豐富了自己,從而增加了新內容。這些又已為各地民間傳說所吸取,使它們增添了生活氣息與地方色彩,更為民間所喜歡。

梁祝傳說最初產生於江浙,由於深刻反映過去民間某種美好願望,便不逕而走,流傳到全國各地,為各民族愛好,至今不衰。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甘肅等省,均有關於他們的廟宇、墳墓、讀書處保存下來。

如號稱"雙洞江南第壹奇"的宜興善卷洞,洞壑幽奇,洞外有碧鮮庵相傳為梁祝讀書處,雖毀於火,但唐刻石碑"碧鮮庵"三字仍存。那裏還有"英臺閣"、"雙蝶亭"、"英臺琴劍之冢"。

至今廣西賀縣的過山瑤和鎮邊黑衣瑤,也都爭認梁祝就是他們的祖先。可見,梁祝傳說早已深入中國民間。

不但如此,它還流傳到。

2. 誰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文言文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事見《梁山伯寶卷》、《華山畿》樂府及《訪友記》、《同窗記》傳奇,又名《雙蝴蝶》,諸多的戲曲劇種都搬演過這壹經典的愛情名劇,其中以越劇的《梁祝》和川劇的《柳蔭記》最為知名,京劇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時期推出:如建國初期沈陽京劇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京劇大師程硯秋整理的《英臺抗婚》、葉少蘭和杜近芳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以及近年來遲小秋和朱強創排的新版《梁祝》等。

該劇的大意是:東晉時,祝英臺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誌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臺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

十八相送,祝英臺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

梁祝二人樓臺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臺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臺入墳。

梁祝化蝶雙舞。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臺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

年久,該碑下沈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壹個祝家莊。莊裏有壹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

祝家族規,財產傳男不傳女。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祝員外將女兒英臺自小男裝打扮。

英臺才貌雙絕、聰穎好學。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臺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

在碧鮮庵讀書時,有壹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裏的梁家莊,兩人壹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於善卷後洞的草橋結義金蘭,兄弟***勉,相互提攜。 英臺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聖,又同到東吳遊學。

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臺的愛慕。

然而,三年之中,英臺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臺支吾過去。山伯始終不知英臺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臺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意。三年後,梁山伯要繼續去余杭遊學,而祝父因英臺年屆及笄,不許英臺前往。

二人依依不舍,互贈信物。山伯贈與英臺古琴長劍,英臺回贈山伯鎦金折扇,親書“碧鮮”二字。

在山伯去杭城時,英臺相送十八裏,途中英臺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

臨別時,英臺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臺學成回家後,豈料其父母已將英臺許配邑西鯨塘馬氏。

山伯從余杭遊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臺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當得知英臺已聘馬氏後,柔腸寸斷,悲痛至極。

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 梁祝淚別後,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

英臺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出閣當日,堅持要經胡橋祭奠。

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臺上前祭吊,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臺墮入其中。風停雨過後,彩虹高懸,有二只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臺,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於天地之間。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壹題材中最為引人註目的名劇。 袁雪芬與範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範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巖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

範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臺、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於1952年參加第壹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壹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範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壹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

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成第壹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範瑞娟主演。 川劇《柳蔭記》也1952年參加了第壹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榮獲劇本獎,陳書舫獲演員壹等獎,袁玉昆和劉成基獲演員二等獎。

京劇關於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馬彥祥根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的名作《英臺抗婚》流傳最廣。 《柳蔭記》由王瑤卿設計唱腔,杜近芳、葉盛蘭在1953年首演。

全劇分10場,重要場次有“英臺別家”、“柳蔭結拜”、“書館談心”、“山伯送行”、“英臺思兄”、“祝莊訪友”、“祭墳化蝶”。此劇最大的特色在唱詞方面,典雅華麗,優美雋永,許多語句打破京劇傳統的七字、十字句。

3. 梁山伯與祝英臺最後化蝶的詩句

《梁祝》: 月白風清花襲人,紗窗青燈透雙影。

夜闌萬類盡來無語,猶聞西樓讀書聲。 風雨***濟長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馬倆無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幾度春,莫知英臺女兒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風流種,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會,撮土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無意,金玉良姻幾個成? 媒妁之言自父母命,棒打鴛鴦倆西東。

笑問世間情何物,生死相許無所恨。 今生無緣同白首,待到來世敘舊情。

生不相守死相從,黃泉路上結伴百行。 雙雙化蝶翩翩舞,恩恩愛愛不絕情。

梁祝 吾愛梁祝婉轉曲,淒淒美美有悲音。 縱使草橋能相見,中間又有誰傷心。

自古度多少姻緣事,到頭總是離別情。 如今花開復花落,不知此曲有誰聽?浙江余杭人羅鄴的七律詩《蛺蝶》,其中有“俗說義妻衣化狀”的詩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

4. 梁祝化蝶的故事內容是什麽

梁祝化蝶相傳東晉時,曾任府臺的祝員外有八子壹女。

小女九妹,名叫祝英臺。祝英臺想去杭州城求學,又恐父親阻攔,她便打扮成壹位占卦先生,祝員外竟壹點也看不出破綻,便同意女兒去杭州城讀書。

誰知這件事卻引起了祝英臺嫂子的妒嫉。 祝英臺的嫂子也是出身名門閨秀,論品貌、才學,與祝英臺不相上下。

現在聽說英臺要去讀書,很不服氣,妒嫉之心便油然而生。她笑吟吟地上前對祝員外說:“公公,姑娘此去壹舉雙得,實在可喜可賀。”

祝員外聽了,不解地問:“何謂壹舉雙得?” “公公,憑姑娘這般聰明伶俐,讀上三年書,便是壹個‘女狀元’,這是壹得。” “那二得呢?”祝員外捋著胡子得意地問。

嫂子望壹望站在壹旁的祝英臺,用手掩著嘴低聲壹笑道:“公公,恕媳婦直心直肚腸,說出來公公和姑娘不要見怪。姑娘三年杭州城歸來,祝家門庭還可以抱上壹個白白胖胖的外孫皇帝呢!這不是二得嘛!” 英臺聽了不覺滿臉緋紅,又羞又氣,嫂子從中作梗使刁,實在欺人太甚。

可是祝英臺要去杭州城求學的誌向很堅定。她見嫂嫂這樣戲弄她,忽然擡頭壹看,只見擱幾上放著壹只高腳花瓶,就二話不說,轉身來到了花園,采了壹朵活鮮鮮的牡丹,插到了那只花瓶內,並對祝員外說:“父親,女兒出外讀書,壹定潔身自愛,今天以這朵牡丹花向父親賭咒,如果我在杭州城沒有守住身子,這花便死在瓶內;如果我在杭州城潔白無瑕,這花壹定鮮艷不敗。”

祝員外聽了,不由滿意得直點頭,說:“我女兒豈是等閑之輩?作父親的準妳去杭州城求學就是了,希望妳早去早歸,處處保重。” 第二天,英臺和侍女銀心女扮男裝,高高興興赴杭州城讀書去了。

祝英臺走後,她嫂子經常去察看那朵牡丹。說也奇怪,三月半載都過去了,牡丹花還是鮮艷如常。

後來,她心生壹計,偷偷把瓶內的水換上了滾燙的開水,以為第二天牡丹花會必死無疑。哪知過了幾天,那枝牡丹不但沒有枯死,還發出陣陣幽香。

嫂子驚得目瞪口呆,覺得此事非比尋常,便再也不敢打這牡丹的壞主意了。直到以後,整整三年過去了,到後來英臺讀書回到家裏,那朵牡丹花還活鮮鮮的同原來的壹樣。

話說,英臺和丫環銀心從上虞出發,穿過杏花村,過了桃花店,在壹座橋的橋頭遇見了壹位從會稽山去杭州城求學的梁山伯。兩人壹見如故,誌同道合,於是結成了金蘭朋友,並以兄弟相稱。

這天晚上,他們在旅店住宿,既是兄弟,於是就同床而眠。山伯因旅途困頓,脫衣倒頭便睡。

他壹覺醒來,但見英臺還坐在壹旁看書。山伯催道:“賢弟,保重身體要緊,還不快點安寢!”英臺說:“妳睡吧,我不打算睡了。”

“為什麽呢?”山伯好生奇怪地問。 “梁兄妳有所不知,我晚上睡覺脾氣很怪,壹旦入睡,不準任何人碰,如果被人碰壹下,就會頭痛欲裂,所以我還是不要睡的好。”

山伯說:“賢弟,人怎能不睡覺呢,既然不能碰妳,我加倍小心就是了。” “梁兄既然這樣說,我遵命就是了,只是我們中間必須放上壹杯水,用以作為界線,妳看怎麽樣呢?”梁山伯連聲說好,並且親自打來壹杯水放在床鋪中間,英臺這才和衣躺下。

“賢弟,妳睡覺為何不脫衣衫?”山伯看到英臺和衣而睡,就又不解地問。 “梁兄妳有所不知,我自幼多病,特別怕冷,母親專門給我做了件襯衫,上面有三百顆紐扣,如果顆顆解開,恐怕天明也來不及的,所以我每晚都是和衣而睡的。”

祝英臺壹本正經地回復梁山伯。梁山伯都信以為真。

從此,祝英臺和梁山伯雖然同床***眠,但忠厚老實的梁山伯壹點也看不出英臺是女兒身。 祝英臺和梁山伯雙雙趕到杭州城拜見先生。

那天,先生正端坐在學堂上,只見兩人壹前壹後進門,前面的山伯是左腳進的門。後邊的英臺是右腳進的門,先生看了,心中暗自對英臺產生了懷疑。

後來,先生對英臺細細觀察,又發現了不少破綻之處。特別是課間休息時,其他學生都壹窩峰去廁所解手,惟有英臺絕不肯與眾人壹齊同去,有好幾次,祝英臺去解手時,其他學生也跟著去,祝英臺雖然憋得滿臉通紅,卻推說不去了。

先生猜中了其中原委,壹天,在課堂上宣布說:“從今天開始,立壹個規矩:學生如要去廁解手,都要輪流進去;壹人在內,掛牌示意;誰壞了規矩,重責不饒。”眾學生雖然莫明其妙,但只得遵守這個規矩。

花開花落,光陰似箭。山伯、英臺在杭州城求學,轉眼三個年頭過去了,英臺已經十分思念父母了,再說總是女扮男裝也有許多不便,在征得先生同意之後,祝英臺決定回壹次家。

英臺與山伯三年同窗***床,壹旦離別,心中有說不出的離愁別緒,便取出花箋,寫了壹首詩贈給山伯,詩曰:憶昔初上杭州城,與兄陌路兩相逢。 來時龍山梅方白,去日娥江花正紅。

三載兄長隨左右,誰知壹旦分西東。 與君暫且相分袂,未審何時會玉容? 山伯接過,逐句細品,想起同窗友情,早已潸然淚下,他也取花箋壹張,題詩壹首:當日辭親謁道宗,草橋路遇與君逢。

來時鶯囀楊枝綠,三載***窗同日夜,壹朝蕓館別西東。 離情綿綿車難載,怕看柳枝戀春風。

山伯題詩畢,與英臺說:“為兄送妳壹程。”於是兩人出了學堂,往錢塘大道而來。

壹路上雖然風和日麗,鳥語花香,但兩人無心無緒。

5.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詩

壹、詩歌

1.《梁祝》: 月白風清花襲人,紗窗青燈透雙影。 夜闌萬類盡無語,猶聞西樓讀書聲。 風雨***濟長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馬倆無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幾度春,莫知英臺女兒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風流種,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會,撮土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無意,金玉良姻幾個成? 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鴛鴦倆西東。 笑問世間情何物,生死相許無所恨。 今生無緣同白首,待到來世敘舊情。 生不相守死相從,黃泉路上結伴行。 雙雙化蝶翩翩舞,恩恩愛愛不絕情。

2.梁祝

吾愛梁祝婉轉曲,淒淒美美有悲音。縱使草橋能相見,中間又有誰傷心。

自古多少姻緣事,到頭總是離別情。如今花開復花落,不知此曲有誰聽?

3.梁山伯與祝英臺

晉浙上虞玉水邊,

祝家小女惹人憐。

聰穎美麗好詩篇,

班昭文姬幼心鉆。

常恨家裏無師範,

求學神往萬松院。

恐父惦念喬打扮,

會稽邂逅山伯男。

壹見如故讀相歡,

草橋亭上結金蘭。

杭州城裏書聲傳,

同窗不覺滿三年。

山伯引來英臺戀,

始終不解夢中緣。

祝父思女急催還,

十八裏送依情綿。

借物撫意秋波掀,

忠厚純樸卻難見。

謊稱家中九妹端,

願替作媒紅線牽。

梁生家貧未顧眷,

誰料錯過好姻緣。

樓臺相會淚如泉,

滿眼深藏兩淒然。

山盟海誓立真言:

生不同衾死***眠。

鄞縣令上郁疾患,

身後埋葬九龍山。

英臺聞訊繞祭奠,

風雨雷電伴翩然。

今生不能同百年,

隨即化蝶舞蹁躚。

二、文言故事

1.北宋鹹淳四年(公元1268年)《鹹淳毗陵誌》記載:“祝英臺讀書處,號‘碧鮮庵’。皆有詩雲:‘蝴蝶滿園飛不見,碧鮮空有讀書壇。’俗傳英臺本女子,幼與梁山伯***學,後化為蝶。然考《寺記》,謂齊武帝贖英臺舊產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2.明代作家馮夢龍(公元1574-1646年)《古今小說》記載:祝英臺為宜興人,梁山伯為蘇州人。並說祝英臺是哥嫂將其許於馬家,文中還有地裂、入墳、化蝶之說。

3.晚唐(公元851年)張讀《宣室誌》記載:“英臺,上虞縣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忍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表其墓曰‘義婦冢’”。

6. 急求

太長了,到我空間裏找 ,日誌裏有。

梁山伯與祝英臺

(大合唱)啊……彩虹萬裏百花開,蝴蝶雙雙對對來,天荒地老心不變,梁山伯與祝英臺。求學受阻 (大合唱)祝英臺在閨房,無情無緒意仿徨,眼看學子求師去,面對詩書暗自傷。

祝英臺(以下簡稱“祝”):跟妳們說我吃不下,妳們又拿來幹什麽?

奴1:小姐,自從進香回來已經幾天了,妳壹點東西都不吃怎麽行呢。

奴2:是啊,身子骨要緊,書要念,飯也得要吃啊。

奴1:不念書餓不死,不吃飯..

祝:夠了夠了!妳們懂什麽。

奴1:小姐,妳就少吃點吧!

祝:不吃不吃,說不吃就不吃。

奴1:好好。.不吃不吃。

祝:唉!拿走拿走。

祝:幹什麽?

奴:夫人叫我送來的蓮子羹。

奴:還有夫人自個兒燉的銀耳。

祝:拿走拿走。聽見了沒有,拿走。

銀心:小姐、小姐、小姐,不好了。

祝:什麽事啊,大驚小怪的。

銀:夫人又親自上樓來了。

銀心:夫人,小姐剛睡著。

祝夫人:小姐的病怎麽樣?

奴:唉!更重了。

祝夫人:唉!這孩子,銀心呀,趕快請個郎中給小姐看看。

偽裝郎中

(大合唱)名門閨秀千金女!拋頭露面事可羞!

祝老爺:怎麽樣?祝夫人:這怎麽得了呀,成天茶不思,飯不想的,我看妳就答應她吧!唉!萬壹有個三長兩短的……

祝老爺:都是妳把她慣壞了。

祝夫人:郎中來了。

祝老爺:郎中!?

銀心:見過我家員外夫人。

祝老爺:請坐請坐。

祝:謝坐。

銀心:先生請坐。

祝老爺:這個郎中有點面善。

祝夫人:是啊,有點像英臺的表哥。

祝:請問員外夫人,府上哪位玉體違和啊?

祝老爺:是小女身體不適。

祝:這個,醫家之道嘛,在乎“望聞問切”,望者觀氣色也,聞者聽聲音也,問者問病情也,切者切六脈也,但不知令嬡的貴恙因何而起?

祝老爺:因為小女想去杭城讀書,是我不允,故而抑郁終日,病倒在床,請先生替她醫治醫治。

祝:哦!得的是這種怪病。

祝夫人:啊!怪病。

祝:這種病,藥方倒有,只是藥引難求。

祝老爺:只要能治好小女的病,不論任何珍貴藥品,我都不惜金錢。

祝:可是這幾味藥引子,實在太難找了。

祝老爺:哦,先生妳不妨妨看。

祝:員外,聽了--

(祝)壹要東海龍王角,二要蝦子頭上漿,三要萬年陳壁土,四要千年瓦上霜,五要陽雀蛋壹對,六要螞蝗肚內腸,七要仙山靈芝草,八要王母身上香,九要觀音凈瓶水,十要蟠桃酒壹缸。倘若有了藥十樣,妳小姐病體得安康。

祝老爺:先生,妳這十味藥簡直是開玩笑嘛!

祝夫人:先生,這些個藥上哪去找?

祝:所以,我說妳們小姐的病是心病,這心病嘛—還得心藥醫。

祝老爺:心藥?

祝:這個既然是小姐心想到杭城去讀書,員外就答應她吧!員外要是答應了她,我想小姐的病壹定就會好的。

祝老爺:因為壹個女孩子家,混在男子群中很不方便,所以我不讓她去。

祝:小人倒有壹個辦法,保可無慮。

祝夫人:什麽辦法?

祝:不如讓她改扮男裝。據小姐的性情看來,不讓須眉,如果改扮男裝,壹定與男子壹般無二,就是父母也看不出來。

祝夫人:先生的話未免過份,我的女兒是我壹手帶大的,怎麽會看不出呢?

祝老爺:是啊,壹定看得出。

祝:壹定看不出。

祝老爺:要是真的看不出來,我就讓她去。

祝:員外的話是真的?

祝老爺:當然是真的。

祝:多謝爹爹。

祝老爺:是妳?

祝:女兒英臺。

銀心:員外,夫人,連小姐都看不出來?

祝老爺:胡鬧,這簡真是胡鬧!

祝夫人:剛才妳親口答應的,就讓她去吧!

祝老爺:妳看,都是妳把她慣壞的,唉!

祝:孩兒叩別爹爹、母親。

祝夫人:好了,爹爹已經答應了,快起來吧!

祝:謝爹爹。

草亭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