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國屈原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到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秋風辭》),再到三國曹操的“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觀滄海》),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燕歌行》),秋風,似乎總是伴著蕭瑟與淒涼來臨的。當那壹片片落葉隨風而下的時候,寂寞便從妳體內爬了出來,壹種莫名的傷感便油然而生。
唐代大詩人李白對秋風特別敏感,他的《秋風詞》寫得如此哀婉: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詞的意思是:秋天的風是如此的淒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葉飄飄聚了還離散,連棲息在樹上的鴉雀都心驚。想當日彼此親愛相聚,現在分開後何日再相聚,在這秋風秋月的夜裏,想起來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在深秋的夜晚,主人公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主人公正在思念壹個舊時的戀人,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悲傷和無奈,這存留於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戀情和思念,反而讓人後悔當初的相識。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得淒婉動人。
秋風裏有哀傷,也有相思。李白的《子夜秋歌》寫道: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壹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情思;秋風不息,也寄托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
此種思念,在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中表現得更為深切: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壹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陳玉蘭是唐代詩人王駕的妻子。此詩寫丈夫遠征的妻子對她丈夫的關懷和想念。
此詩突出的特色表現在句法上。全詩四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