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雁門太守是常詩嗎?

雁門太守是常詩嗎?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裏的老話題,不是格律詩,也不是七律詩。

樂府是指從漢代到南北朝時期,由當時的樂府機關收集或編撰的供人們欣賞的詩歌。樂府最初是漢代設立的機構,也叫漢樂府。樂府老話題是相對樂府新話題而言的。利用樂府舊題寫樂府詩始於建安以前的漢代,新樂府指的是唐人自己寫的樂府詩,也就是初唐的樂府詩。

《雁門太守行》是唐代詩人李賀運用古代樂府題材所作的描寫戰爭場面的詩。這首詩以豐富斑駁的色彩描繪了慘烈悲壯的戰鬥場面,詭異的畫面準確地展現了特定時間地點的邊塞風光和千變萬化的戰局。

第壹句寫的是風景和事物,誇大了《兵臨城下》中的緊張氣氛和危急情況,借日光表現守軍的威嚴;第二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慘烈氣氛和戰鬥的殘酷;第三句,寫部隊夜襲、血戰的場景;最後壹句引經據典,寫出戰士們誓死報國的決心。全詩意境蒼涼,風格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

與唐代的“近體詩”相比,唐代的這種準古體詩韻腳較寬,不受太多格律的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壹種半自由詩,中唐詩人李賀用它創作了壹首描寫戰爭場面的宰相詩。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祥和閣色調曲》中的三十八老題之壹。今天漢朝有壹句古詩。六朝和唐代的草稿都在感嘆駐軍的苦難。這篇文章也寫出了邊城戰士努力報國的意義。

唐章谷《倡閑》載:李賀贈韓愈壹卷,此詩放在開頭,韓愈看後也很欣賞。元和二年(807)。雁門:古雁門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部,是唐朝與北方突厥部落的交界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