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贊美梅花的詩詞有哪兩首分別贊美梅花怎樣的品格

贊美梅花的詩詞有哪兩首分別贊美梅花怎樣的品格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原文: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寫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潔白無瑕,贊美了梅花高貴的品德和頑強的生命力。

《梅花》中以“墻角”兩字點出環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墻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墻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數枝”與“墻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枝梅”的姿態。“淩寒”兩字更是渲染了壹種特別的氣氛,寒風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

“獨自開”三字就如壹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壹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壹體的。

《白梅》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賞析:

這首詩 歌詠了白梅的高潔品格。她生長在冰天雪地的嚴冬,傲然開放,不與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壹夜花開,芳香便傳遍天下。詩人既是詠物,也是歌詠人的精神品格。

《落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陸遊

原文: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醉折殘梅壹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

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賞析:

大雪紛飛,狂風怒號,蒼茫大地上只有梅花敢於直面慘淡人生,傲雪獨放。風雪的摧殘,只能使它更加堅強,“花中氣節最高堅”是詩人發自內心的贊嘆。更可貴的是,它無意苦爭春,待到山花爛漫時,決不留戀枝頭,更不會向東君低下高貴的頭顱乞憐偷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不復還。高歌壹曲飄零去,自留春意在人間。

《蝶戀花·兩岸月橋花半吐》

朝代:宋代

作者:真德秀

原文:

兩岸月橋花半吐。紅透肌香,暗把遊人誤。盡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態度。何事枝頭,點點胭脂汙。莫是東君嫌淡素。問花花又嬌無語。

賞析:

詞的上片贊頌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筆捉題,直截了當地寫梅花“兩岸月橋花半吐。”溪水岸邊小橋兩端的梅花已經綻蕾半開。緊接著直接寫梅花半吐的風韻和遊人對梅花的迷戀。那半開的梅花通體紅透,香氣四溢。“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氣襲人冰肌玉骨的嬌姿。正是梅花這絕代風彩,才使遊人不知不覺中為其所吸引。壹個“暗”字、壹個“誤”字把遊人情不自禁的迷戀梅花的神態寫足。以下二句“盡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襯江南梅花的迷人風姿。此二句是說人人盡說那“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武陵溪畔桃花林的美麗,卻不知這梅花半吐的江南風景的迷人。對比之下,更突出這江南橋畔梅花的美麗,表現了主人公愛梅的情感。  

如果說上片從色艷香濃的外部面貌來禮贊梅花的話,那麽,下片則是從淩霜傲雪的內在品質來頌揚梅花。  過片“先自冰霜真態度”壹句,贊揚梅花淩寒獨放的堅強品格。“爭先”二字突出梅花不畏嚴寒霜雪的精神,“態度”即姿態品格。緊接著詞人用壹設問:“何事枝頭,點點胭脂汙?莫是東君嫌淡素?”意思是:“梅花為何在冰霜嚴寒之中用胭脂般的紅艷去點染枝頭?莫非是司春之神嫌冬天百花雕零,色彩過於單調之故?”東君即司春之神。這壹設問實質上旨在突出梅花淩霜傲雪的高風亮節,頌揚它給人們帶來春的消息。煞尾句“問花花又嬌無語”再度褒揚那嬌艷的梅花,毫不炫耀自己,默默地裝點人間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