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黃庭堅詩《次韻叔父聖謨詠鶯遷谷》有“韜光養羽儀”詩句同時含“韜”、“羽”兩字,全詩如下:
《次韻叔父聖謨詠鶯遷谷》
宋黃庭堅
鴉舅頗強聒,仆姑常勃溪。
黃鳥懷好音,秋菊染春衣。
嚶嚶求朋友,憂患同壹枝。
提壺要酤我,杜宇賦式微。
黃鳥在幽谷,韜光養羽儀。
晴風曜桃李,言語自知時。
先生丘中隱,喬木見雄雌。
引子遷綠陰,相戒防禍機。
李杜死刀鋸,陳張怨棄遺。
不如聽黃鳥,永晝客爭棋。
2. “韜”的意思基本解釋1、弓或劍的套子。
2、隱藏,隱蔽:韜光養晦(隱藏才能,收斂鋒芒,不使外露。亦作“韜晦”)。
3、用兵的謀略:韜鈐。韜略。
[1] 4、不是稻和蹈5、古代帝王手中至高無上的寶劍詳細解釋名1、形聲。字從韋,從舀(yǎo),舀亦聲。
韋,復合皮張、多層皮張,在此指皮套。舀,本義為像搗臼那樣向下擊打。
“韋”與“舀”聯合起來表示“刀劍像木杵入石臼那樣進入皮套”。本義:刀劍的皮套。
2、同本義。韜,劍衣也。
——《說文》3、裝弓的袋子。韜,弓衣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4、用兵的計謀。不勞孫子法,自得太公韜。
——李德裕《李文饒集》又如:韜鈐(用兵的謀略);韜略(指軍事上的謀略)。動1、掩藏。
韜舌辱壯誌,叫閽無助聲。——杜牧《感懷詩壹首》又如:韜光晦跡,韜光諱彩(收斂鋒芒;隱藏蹤跡);韜日(日光隱藏);韜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韜光(收斂光彩,比喻人懷才不露);韜沈(隱逸);韜含(諳記,熟諸);韜表(彌封書表);韜面(遮面)。
2、納弓於弓袋。韜,弓藏也。
——《廣雅·釋器》如:韜弓(納弓入弓套)。3、包容。
有韜世之量。——潘嶽《寡婦賦》又如:韜世(度量大);韜合(包容切合);韜涵(包含)。
4、寬;緩。〖梁元帝〗常言:“我韜於文士,愧於武夫。”
——《資治通鑒》。
3. 百度壹下韜是指什麽1、弓或劍的套子。
2、隱藏,隱蔽:韜光養晦(隱藏才能,收斂鋒芒,不使外露。亦作“韜晦”)。
3、用兵的謀略:韜鈐。韜略。
[1]詳細解釋 名 1、形聲。從韋,舀(yǎo)聲。
韋,熟皮。本義:劍套。
2、同本義。 韜,劍衣也。
——《說文》 3、裝弓的袋子。 韜,弓衣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4、用兵的計謀。 不勞孫子法,自得太公韜。
——李德裕《李文饒集》 又如:韜鈐(用兵的謀略);韜略(指軍事上的謀略)。 動 1、掩藏。
韜舌辱壯誌,叫閽無助聲。——杜牧《感懷詩壹首》 又如:韜光晦跡,韜光諱彩(收斂鋒芒;隱藏蹤跡);韜日(日光隱藏);韜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韜光(收斂光彩,比喻人懷才不露);韜沈(隱逸);韜含(諳記,熟諸);韜表(彌封書表);韜面(遮面)。
2、納弓於弓袋。 韜,弓藏也。
——《廣雅·釋器》 如:韜弓(納弓入弓套)。 3、包容。
有韜世之量。——潘嶽《寡婦賦》 又如:韜世(度量大);韜合(包容切合);韜涵(包含)。
4、寬;緩。 〖梁元帝〗常言:“我韜於文士,愧於武夫。”
——《資治通鑒》[1]。
4. 韜是什麽意思韜的意思是:刀、劍不斷出入的皮套。
壹、韜的拼音:tāo 二、韜的釋義: 1. 弓或劍的套子。 2. 隱藏,隱蔽。
3. 用兵的謀略。 三、韜的部首:韋 四、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五、造字法:形聲。
六、相關詞組: 韜蘊、韜光、韜筆、韜潛、韜樹 擴展資料 壹、漢字筆順:橫、橫、橫折鉤、豎、撇、點、點、撇、撇、豎、橫、橫折、橫、橫 二、詞組釋義: 1、韜蘊[ tāo yùn ] 掩藏。 2、韜光[ tāo guāng ] 比喻隱藏聲名才華。
3、韜筆[ tāo bǐ ] 藏筆。指不寫文章。
4、韜潛[ tāo qián ] 隱匿潛伏。 5、韜映[ tāo yìng ] 掩藏光芒。
百度百科-韜。
5. 帶韜帶羽字的古詩詞古文宋代黃庭堅詩《次韻叔父聖謨詠鶯遷谷》有“韜光養羽儀”詩句同時含“韜”、“羽”兩字,全詩如下:
《次韻叔父聖謨詠鶯遷谷》
宋黃庭堅
鴉舅頗強聒,仆姑常勃溪。
黃鳥懷好音,秋菊染春衣。
嚶嚶求朋友,憂患同壹枝。
提壺要酤我,杜宇賦式微。
黃鳥在幽谷,韜光養羽儀。
晴風曜桃李,言語自知時。
先生丘中隱,喬木見雄雌。
引子遷綠陰,相戒防禍機。
李杜死刀鋸,陳張怨棄遺。
不如聽黃鳥,永晝客爭棋。
6. 六韜 兵法:文韜 舞韜 龍韜 虎韜 豹韜 犬韜的內容《六韜》分為《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篇,每篇又細分數章,壹***六十章。
像《孫子兵法》在西漢之後忽然失蹤了壹樣,《六韜》在秦漢時期為人們所絕口不提,到三國時候,又神秘地冒了出來。《三國誌·先主傳》註曰:“閑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誌意。”
到了唐朝,長孫無忌撰《隋書·經籍誌》,載《太公六韜》五卷,註曰:“周文王師姜望撰。”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六韜》。
此後,唐、宋、明諸史均認為《六韜》為姜尚所撰。 由此,有專家認為,《六韜》用詞淺近,通俗易懂,與《尚書》的語言風格截然不同,不像姜太公那個時代的作品,所以,此書可能是後人偽托之作。
有清壹代,乾隆皇帝廣招天下學者編纂《四庫全書》,同時編輯《四庫全書總目》。在“總目提要”中,編者專門舉例證明《六韜》是偽書。
其實,《六韜》偽托不偽托,並不重要,關鍵是書中內容確實是姜太公軍事思想和謀略的集中體現,這當沒有異議。況且,姜太公時尚沒有印刷術,傳播全靠手抄,就是姜太公親書的《六韜》,在這樣的傳播過程中,也難免會增添和刪節,加進些個人的東西。
所以,爭論書是不是姜太公親書,沒有多大意義。 在《六韜》中,我們可以看到姜太公卓絕的見識和非常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直到今天,這些看來都精妙絕倫,成為政治家、謀略家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六韜》中的“文韜”有如下記述: 文王乃齋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文王勞而問之曰:“子樂漁耶?” 太公曰:“臣聞君子樂得其誌,小人樂得其事。
今吾漁甚有似也,殆非樂也。” 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 太公曰:“釣有三權:祿等以權,死等以權,官等以權。
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 文王曰:“願聞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言至情者,事之極也。
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文王曰:“唯仁人能受正柬,不惡至情。何為其然?” 太公曰:“緡微餌明,小魚食之;緡調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餌豐,大魚食之。
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
嗚呼!曼曼綿綿,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遠。微哉!聖人之德,誘乎獨見。
樂哉!聖人之慮,各歸其次,而樹斂焉。” 文王曰:“樹斂若何而天下歸之?” 太公曰:“天下非壹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
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詔命乎!”乃載與俱歸,立為師。
………… 文王問太公曰:“原聞為國之大務,欲使主尊人安,為之奈何?” 太公曰:“愛民而已。” 文王曰:“愛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請釋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省刑罰,則生之;薄賦斂,則與之;儉宮室臺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
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宮室臺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
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己物:此愛民之道也。” 文王問太公曰:“君國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與也。
人君有六守、三寶。”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壹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是謂六守。”
文王曰:“慎擇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觀其無犯,貴之而觀其無驕,付之而觀其無轉,使之而觀其無隱,危之而觀其無恐,事之而觀其無窮。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貴之而不驕者,義也;付之而不轉者,忠也;使之而不斷隱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窮者,謀也。
人君無以三寶借人,借人則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問三寶?” 太公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
農壹其鄉則谷足,工壹其鄉則器足,商壹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
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於君,都無大於國。
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 被世人尊崇為“謀聖”,姜太公的謀略不僅表現在牧野壹戰和對齊地的治理上,他早年直鉤垂釣等待文王,也是其智慧、謀略的真實體現。
圖為衛輝市太公泉鎮傳說姜太公當年釣魚的地方。
7. 中國古代兵法“六韜”中,都有哪幾“韜”六韜”***為: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布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計60篇,對中國古代的軍隊指揮機構和車、騎、步兵的關系等作了詳盡的論述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
武韜——講用兵的韜略
龍韜——論軍事組織
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布陣
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8. 文言文 誡子書 翻譯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薄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f?kz=122930598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誌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誌,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誌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誌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裏,悲傷嘆息,還有什麽用呢
9. 文言文 誡子書 翻譯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薄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f?kz=122930598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誌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學習必須專心致誌,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誌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誌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裏,悲傷嘆息,還有什麽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