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以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現實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壹種文學體裁,抒情色彩、音韻之美、含蓄凝練即成為詩歌的三大基本特征。詩歌有許多種類。從內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詩和敘事詩,從形式上分,有格律詩、自由詩和民歌體等。
談談古代詩歌的分類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優秀作品極為豐富。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歌詞。古人所說的“詩言誌,歌詠言”,就是指詩和歌的作用。今人所說的詩歌,主要是偏義指稱詩而言,而所說的詩詞,則是指詩和歌詞。
詩歌的種類多種多樣。
按內容分,有抒情詩、敘事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等;按結構形式分,有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快板詩;按時間分有新詩和舊詩;從其它角度還可分為:哲理詩、打油詩、諷刺詩、朗誦詩等。
所謂古代詩歌,就是指與新詩相對的舊詩,即“五·四”前中國社會的詩歌,也稱舊體詩。
古代詩歌除可按內容劃分外,還可按句式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雜言詩等;按體裁分為:楚辭體、樂府體、歌行體、格律體等;按聲律要求標準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唐人因而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壹種格律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類,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
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壹定要求。
以格律嚴整計,格律詩中除律詩、絕句外,尚包括詞和曲,但近體詩只稱律詩絕句而不含詞曲,故嚴格地說,廣義的格律詩不能全等於近體詩。
與廣義相對的格律體裁相對的詩歌體裁,則有楚辭體、樂府體、歌行體等。
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壹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樂府體,是指漢魏到唐五代樂府機關搜集保存而傳下來的可配樂的歌辭。
歌行體,是樂府詩的壹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壹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壹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等,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了解了古代詩歌的分類情況,當我們面對壹首具體作品時,就很容易辨識其體裁類型了。譬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和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日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有人說是律詩(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參考書第壹冊第222頁),但按律詩特點看,這二首詩無論如何,不能算作律詩。其實,陳詩題目已明示:這是壹首歌行體詩;至於白詩,仔細分析,則應是壹首三言、七言錯雜運用的新樂府詩。
詩歌賞析文章壹般有兩種寫法:
⑴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A.作者簡介。
B.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D.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則可不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兩部分。
⑵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采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壹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壹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於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壹般較短小。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采用那壹種寫法,都應該有欣賞者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雲亦雲、甚或抄襲。
如何賞析古代詩歌作品
賞析古代的詩歌作品,是我們古代文學學習的重要目的之壹,也是我們進壹步進行研究的壹個基礎,那麽我們應該如何對古典詩歌進行分析呢?
首先要讀懂詩歌作品,這要求我們對壹首詩的每壹字、每壹句都要有正確的理解。如果連詩的本意都沒有弄懂,那麽我們又如何去對壹首詩進行分析和鑒賞呢?吳小如先生在講到詩歌的鑒賞時,曾經提出“通訓詁”、“明典故”,這是讀懂壹首詩的基礎。對於我們來說,古典詩歌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語言障礙,對有些詩歌,我們必須依靠前人的註釋才能夠讀懂。而且古典詩歌中經常會運用典故,正確地理解典故的含義,對於讀懂詩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雲“詩無達詁”,對壹首詩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畢竟還是有壹個相對客觀的標準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覺這樣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說服力。
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詩歌進行分析:壹是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及寫作情況,要深入分析詩歌作品,必須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經提出“知人論世”的文學批評方法,所謂的“知人論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狀況以及詩人所處時代的狀況,這對我們正確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我們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勢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後,也就更能理解《漁翁》中那種回避塵世、寄情山水的處世態度了。二是對作品自身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進行分析,對較短的作品,如律詩、絕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對較長的作品可以作問題分析或段落分析。這是作品分析的主體。我們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賞析的價值,我們在閱讀壹首詩歌的時候,也多多少少會有壹些自己的體會感悟,我們寫分析文章就是為了把作品的價值展現出來,把自己的體會感悟表達出來,作品的分析同時也是壹個再創造的過程,因此要註意辭采,要盡可能做到語言的優美凝練。三是可以結合與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在比較中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例如杜甫的《登嶽陽樓》和孟浩然的《臨洞庭》都是描寫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們通過對比就會發現《登嶽陽樓》向我們展示了“詩聖”杜甫對國家命運的關註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悲憫,而《臨洞庭》卻只囿於對個人遭際的自傷自憐,相比之下,兩位詩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響,這也是我們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壹個途徑,如我們了解了《橘頌》是中國詩歌史上第壹首完整意義上的詠物詩,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誌”的手法是《橘頌》的獨創,而這壹手法對後代的詠物詩詞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在分析作品的時候,如果我們做到這幾個方面,那麽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下面我們為大家提供幾篇作品分析的例文,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其中的前兩篇可以作為大家寫賞析文章的參考,第三篇可以做大家考試中回答作品分析題的參考。
壹曲哀歌動古今
——《詩經·谷風》賞析
韋 卓
《谷風》這首詩屬於《詩經·邶風》。“邶”原來是周初的封國。朱熹《詩集傳》說:“武王克商,分自紂城,朝歌而北謂之邶(今河南湯陰南),南謂之鄘,東謂之衛,以封諸侯。”後來不久,衛國盡得邶、鄘之地。所以《詩經》中的《邶風》、《鄘風》實際上都是“衛風”。
衛國(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壹帶)地處中原,是周代文化發達的地區之壹,衛國的勞動人民又特別愛歌唱,所以收在《邶風》、《鄘風》和《衛風》中的民歌比起其他各地的“風”詩要多,其中約有壹半是涉及到愛情和婚姻的內容。因此,後世的壹些衛道士們就說鄭、衛之風好淫,多桑間濮上之音,故而反對《鄭風》、《衛風》中的壹些表現愛情和婚姻生活的詩篇,或者從經學的角度來曲解它們。
《谷風》是首棄婦詩,***分六章。第壹章是女主人公對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勸說,希望他不要遺棄自己;第二章寫被棄的女主人公回顧自己辛勤經營起來的家,遲遲不忍離去;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對自己被棄的辯解和憤怒之情,以及對子女已不能顧及的悲痛;第四章寫女主人公回憶自已婚後在夫家壹向勤勉持家和友愛四鄰;第五、六章寫女主人公回憶丈夫對自己今昔不同的態度。
全詩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氣寫出,壹無疾聲怒顏之辭,盡是殷殷相訴的哀哀之語,通過女主人公自敘性的語言,把她善良溫順又帶軟弱的性格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善良的。她在夫家處在艱難困苦的時候,不以夫家的艱苦生活為苦,而以在艱苦中與丈夫***創家業為樂,“昔育恐育鞠,及爾顛覆”,反映了她在與丈夫***患難時享受到的愛情歡樂。在鄰裏關系上,不管誰家有大災小難,她都盡力用心去幫助。“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匍匐”壹詞,使女主人公救人急難的善良心地躍然紙上。女主人公善良的性格還表現在被棄後對子女的掛念。詩中並未用揪心摧腸的語言正面描寫她與兒女離別的場面,僅僅說:“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我自己尚且顧不上,哪裏還有功夫顧及留在夫家的兒女呢?在這話語的背後,潛藏在女主人公善良的心底的卻是對兒女牽腸掛肚的思念和對他們未來命運的擔憂!
詩中也多方面地描寫了女主人公性格的溫柔。這首先表現在她對故夫的壹片癡情上。詩中沒用多少字句表現他們的愛情結合,但是通過女主人公的自敘,讀者可以感覺到他們的結合,仍是有壹定的愛情基礎的。盡管他可能僅僅是迷戀著她的美麗,或者還加上她的能幹,而她對他卻是真情實意。她在夫家窮困之時嫁過來,與丈夫艱難地締造這個貧窮的家。“既生既育,比予於毒”,日子稍微好過,他卻變了臉,另有新歡。但她忍受著丈夫的冷臉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臉相向,動輒挑起家庭糾紛,要遺棄她的時候,她還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表明自己的壹片忠心,力圖勸說他回心轉意。其次表現在她為自己被棄的辯白。丈夫喜新厭舊,怪她年長色衰,容顏不美,她執著地為自己辯解。詩用涇濁渭清作比,徑水濁,是因為和渭水相比較,如果涇水止而不流,也會是清的。言外之意,是說自己並非不美,在容顏上也不見得比新婦差到哪兒去,只是丈夫迷戀新婚宴爾的美人,再也不願接近故婦罷了。“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婉言勸說丈夫不能只看顏色不重心靈,固執地留戀著對丈夫舊情。當她得知丈夫完全絕情,愛情已成覆水,她仍末對丈夫的絕情予以正面的譴責,只用責備的口吻委婉地問道:以前的日子妳都忘記了嗎?妳以前也曾經是愛過我的呀!她眷戀著丈夫以前對自己的“愛情”,氣惱中帶有溫情,責備中帶有幻想。這種筆墨,把女主人公的溫柔癡情刻畫得入木三分,生動地描繪了壹個中國古代勞動婦女溫柔美麗的動人形象。
作者還寫出了勤勞善良、溫柔多情的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另 壹面,那就是她的軟弱。對於家中艱苦繁重的勞作,她盡力承擔,任勞任怨,對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壹再忍讓,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門,使她處在無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時,她還力爭丈夫改變主意;當她已遭遺棄,不得不回娘家時,仍然希望丈夫能來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門,“不遠伊邇,薄送我畿”。這種軟弱不禁使讀者在哀其不幸之余幾欲怒其不爭了。當然,文學作品正是要描寫復雜多樣的人物性格。這軟弱固然是女主人公性格的弱點,但卻正是這篇作品的成功之處。作者正是要描寫壹個具有溫柔而軟弱的特殊性格的特殊人物形象。正象《衛風·氓》中的女主人公的性格既溫柔而又剛強壹樣,都是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各自的不同性格,表現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詩中的另壹人物就是女主人公的丈夫。這是壹個以色取人、冷酷無情的奸邪之徒,但是全詩沒有壹句對他作正面描寫,作者采用虛寫手法,通過女主人公對自己命運的悲苦的傾訴來隱現他的性格。當他處在貧困之時,他看上了美麗善良、溫柔多情而又能幹的女主人公,騙取了她對他的愛情。即使在那時,他也不過把她當作過冬的幹菜,冬天壹過,他便過河拆嬌,又迷戀上了在他看來更美麗漂亮的新人。為了達到遺棄妻子的目的,他無故掀起夫妻間的糾紛,從開頭“習習谷風,以陰以雨”的比興中,可以感到他陰沈沈的臉色,怒氣沖沖。他不聽妻子哀哀勸說,反用各種卑鄙殘忍的手段從身體上和感情上折磨妻子。作者把丈夫新婚之歡樂與妻子遭遺棄之悲苦對照起來寫,寫出了棄婦苦楚之深重,更反襯出丈夫絕情到了殘忍冷酷、全無心肝的地步。這些都沒有做正面的具體描寫來體現,只是通過女主人公的如泣如訴的陳述,將這個登徒子的醜惡嘴臉暴露無遺。這就是藝木上的虛寫。在這方面,《谷風》較之《氓》有不同之處,雖然都是刻畫了性格基本相同的男主人公的形象,但《氓》是通過女主人公的近乎指著丈夫鼻子的控訴來正面表現的,而《谷風》則是用側面和反面的襯托來表現的,兩者都收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真可謂異曲同工。
這篇名作在藝術表現手法上除了以壹實壹虛的寫法刻畫了兩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之外,還用了其他的藝術表現方法。最值得壹提的,就是善於運用氣氛的渲染。開頭兩句比興烘托出整個作品的哀怨悲若的基調,以冷雨陰風交加的天氣描寫,創造出壹種悲劇性的藝術氛圍,給全詩定下了壹曲哀歌的悲劇性的調子,使讀者壹開始就沈浸在這種悲劇的藝術境界中。關於這兩句詩,朱烹說:“比也。習習,和舒也。東風謂之谷風。……言陰陽和而後雨澤降,如夫妻和而後家道成。“(《詩集傳》)但我們考察詩意看,下文以“以陰以雨”來形容“谷風”,正是說明“谷風”造成了陰雨不斷的惡劣氣候,明顯地描繪出了—派淒風苦雨的景象,象征著下文的丈夫之“怒”,所以“谷風”應解為“來自溪谷的風,即大風”。 (余冠英《詩經選》)而“習習”也不是如朱烹說的“和舒也”,而應是“大風聲”。 (高亨《詩經今註》)此二句不僅為全詩奠定了悲劇的氣氛,而且這兩句本身也是丈夫狂暴性格的象征,其含蘊就豐富深遠得多。但是這首詩確實用了比,而且所用的幾個比喻,不僅比喻得貼切,而且有變化,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人物性格和形象。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比喻丈夫只重顏貌而不重品德。“葑”和“菲”這兩種植物可食用的主要是長在地下的根莖,而不是長在地上的葉。所以人們采“葑”、“菲”主要是采其“下體”。而女主人公的丈夫所重的是女人的容貌而輕其德行。所以“采藥采菲,無以下體”,形象而生動地表現了丈夫好色的品格特征。“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兩句是女主人公自比其苦的,朱烹說:“言荼雖甚苦,反甘如薺,以比己之見棄,其苦有甚於荼。”(《詩集傳》卷二)但這個比喻與前壹個比喻不同,是用反話的形式提出,很深刻地表現出了女主人公被遺棄後的巨大痛苦。這兩個比喻的***同點是只提出用作比喻的事物,而沒有提出被比喻的事物,比喻的意思是借用作比的事物來表現的,這是借喻,形象與事物結合得隱約而更密切。但第二個比喻中又用了壹個“其甘如薺”的比喻,用薺的甘甜比“荼”之“甘”(當然荼是苦的,但在女主人公看來,仍然是甜的),這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明喻。可見其用比方法是同中有變。用明喻的還有“宴爾新婚,如兄如弟”,不僅寫出了丈夫新婚之樂,而且對比了自己之苦。用借喻的還有“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比喻自己的容貌與新人相比較也不見得醜,也很生動形象。僅從以上幾個例子即可看出,本詩的比喻是同中有變,靈活而不呆板,鮮明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和性格,加強了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其次,本詩所用的比興不僅生動形象,而且極質樸自然,毫不矯揉造作.
解答技巧
(壹),解題入格
1,詩歌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麽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麽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麽意境
(壹),解題入格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麽+抒什麽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壹),解題入格
9,體會詩歌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遊子逐客之淒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詩歌內容:這是壹首什麽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麽+通過什麽手法+抒發什麽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二),答題程式
"寫什麽"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誌(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確定寫了什麽內容
(1)註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地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確定了詩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題李凝幽居》思考:從這個詩題中可以看出什麽內容
提示說明詩的內容是描寫李凝的僻靜居處.
(2)仔細推敲關鍵詞句.
(3)註意詞語的隱含信息.
詩歌表達壹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蓄,往往表面是壹個意思,而實際講的是另壹個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綠肥紅瘦".
(4)調動知識積累.
例:提到王維和嶽飛妳會想到什麽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
(二),答題程式
"為何寫"方面: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托……的情懷(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詩歌賞析的壹般的步驟是敘析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