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廬山的文化內涵是什麽?

廬山的文化內涵是什麽?

廬山風景秀麗,文化內涵深厚,是壹座教育、文化、宗教、政治名山。出自司馬遷《南上廬山,於觀九江》。

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遊、朱、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1500多位文學巨匠遊覽廬山,留下了4000多首詩詞歌賦。

陳雲鶴《廬山》詩說“史書三疊泉掃,古詩詞五老峰巍然,仙人洞藏龍頭崖飛升深情。洞口難抒胸臆,鹿林湖聚現實,花徑穿歷代名士,天池閱盡大千世界。

白鹿很強壯,在林東的佛教寺廟——科學院的樹蔭下飼養。可見,蔣介石的足跡猶存,他對毛澤東故居心生敬仰。匡廬的壯麗景色是天下第壹,世紀佳作由此而來。

南宋七年(1180),大哲學家朱振興白鹿洞書院。他開創了中國的講學教育。他以儒家傳統政治倫理為基礎,建立了壹個龐大的“理學”體系。

從此,“理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思想,影響了中國700年的歷史。到上世紀初,廬山別墅群的建築風格在世界上已有25個國家。

從胡先蘇創建中國第壹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理論的創立。廬山植物園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和南亞熱帶植物在這裏馴化,生長良好。

2009年,廬山植物園被授予中國最早的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指出廬山第四紀時有冰川,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註。因此,廬山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

擴展數據:

廬山景觀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反映,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廬山的自然既詩意又人性化。

自東晉以來,詩人以豪邁的激情和輝煌的筆觸,唱出了四千多首有關廬山的詩詞歌賦。東晉詩人謝靈運《登廬山望》,南朝詩人鮑照《望石門》等。

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壹,廬山也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之壹。詩人陶淵明壹生以廬山為背景寫作,他的田園風格影響了以後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遊廬山,為廬山留下了《送呂氏禦虛舟》等14首詩。他的《望廬山瀑布》千古隨廬山瀑布流淌,在中國和海外華人社會家喻戶曉。

成為中國古詩詞中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西林壁》流傳甚廣,影響深遠。“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學的名句...

廬山風景是山水和人文景觀的綜合體。廬山經過詩人、畫家、作家、哲學家的精神審視,創造了許多人文氣息特別濃郁的歷史遺跡。

正如壹位新加坡學者所評論的,“如果說泰山的歷史景觀是帝王創造的,那麽廬山的歷史景觀則是文人創造的。”

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為背景的桃花源,充滿了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南朝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臺,成為中國早期推理小說的名篇。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壹詩,創造了壹個景點——花道。他在廬山建了壹座“廬山草堂”,他的《廬山草堂》是描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傑作。

寧人朱復興白鹿洞書院,使之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學世代在此耕耘,真實記錄了這壹具有深刻特色的文化現象的過程和歷史。

朱制定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規範,也影響了中國的歷史文化進程。

山水詩和山水畫是中國山水文化中的兩大項目。山水詩在廬山大放異彩,山水畫也在廬山大放異彩。

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壹幅獨立的山水畫。從此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用這種藝術形式表達廬山的審美境界。

中國畫的第壹個理論突破,也是顧愷之的“傳神論”。但這是東亞著名高僧慧遠在廬山闡述的“萬形不滅論”哲學思想的結果。廬山托林濟蓮社“十八君子”之壹宗炳。

他的《畫山水序》成為中國第壹部真正意義上的山水畫理論。他的“放神”理論打破了“君子有德”的美學觀,顯示了壹種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

百度百科-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