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百科名片
林則徐畫像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壹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1959年,鄭君裏、岑範執導的電影《林則徐》被搬上了銀幕。?
目錄[隱藏]
生平介紹青少年
入官場
禁鴉片及之後經歷
英國政府對鴉片貿易的態度
林則徐著作林則徐對聯
林則徐名詩與名句
“林則徐星”
紀念場所
軼事典故
電影《林則徐》基本信息
演職人員
影片簡介
幕後花絮
林則徐"十無益"壹、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二、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三、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四、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五、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六、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七、時運不濟,妄求無益
八、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九、不惜元氣,醫藥無益
十、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同名評書?生平介紹?青少年?
入官場?
禁鴉片及之後經歷
英國政府對鴉片貿易的態度
林則徐著作?林則徐對聯?
林則徐名詩與名句
“林則徐星”
紀念場所
軼事典故
電影《林則徐》?基本信息?
演職人員?
影片簡介?
幕後花絮
林則徐"十無益"?壹、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二、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三、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四、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五、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六、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七、時運不濟,妄求無益?
八、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九、不惜元氣,醫藥無益?
十、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同名評書?
[編輯本段]生平介紹
林則徐1785年生。嘉慶三年(1798年),林則徐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後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後任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監察禦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壹人”。青少年
林則徐於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東街(今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壹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家庭裏。父親林賓日,以教讀、講學為生。僅靠父親教私塾的微薄收入無法維持生活,於是,母親用手工勞動來分擔家庭的困窘。?
在科舉時代,林則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兒子能在仕宦之途發達上升。林則徐性聰穎,在4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較早地讀了儒家經傳。嘉慶三年(1798年),他14歲中秀才後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受教於具有實學的鄭光策和陳壽祺。在父親和親友的影響下,開始註意經世致用之學。嘉慶九年(1804年),20歲中舉人。父親的諄諄教導使林則徐的學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此後由於家庭日難,外出當塾師。在十壹年(1806年)秋,應房永清之聘到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這裏的鴉片煙毒引起他的註意。同年,受新任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招入幕府。他在張幕中獲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禮、樂等知識以及官場經驗,為他日後的“入仕”準備了些必要條件。?入官場
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會試中選,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開始進入了官場,實現了父母所期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授編修。此後歷任國史館協修、撰文官、翻書房行走、清秘堂辦事、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江南道監察禦史。在京官時期,他矢誌做壹個濟世匡時的正直官吏。於是,他“文學而潛修”。為了通於政事,“益究心經世學,雖居清秘、於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綜核無遺”。在京師為官七年中,他廣泛搜集元、明以來幾十位專家關於興修畿輔水利的奏疏、著述,寫了《北直水利書》。書中明確指出“直隸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農為天下本務,稻又為農家之本務”。認為只有發展華北水利,提倡種稻,就地解決漕糧,才能合理解決南糧北運及由此產生的漕運積弊問題。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林則徐曾在京參加過壹些士大夫“雅歌投壺”的文藝團體“宣南詩社”,結識了龔自珍、魏源等人,在詩社裏進行詩文酬唱活動。?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林則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積極甄拔人才,建議興修海塘水利,頗有作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種阻力難以應付,曾發泄“支左還絀右”“三嘆作吏難”這樣的苦悶。終於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辭職回籍。林則徐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但由於性情過於急躁,請人寫“制怒”大字懸掛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復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鹽運使,整頓鹽政,取得成效。林則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寵信,很快跨入官場上青雲直上時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蘇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頓吏治、清理積案,平反冤獄,並把鴉片毒害視為社會弊端加以嚴禁。江蘇這壹年夏秋之際大雨成災,松江饑民聚眾告災,洶洶將變。林則徐反對調兵鎮壓,親自赴松江安定災民,采取壹系列救災措施,緩和了階級矛盾。年底入覲歸來,署江寧布政使,讓林則徐負責全省災賑事務。但道光四年秋,林則徐先後遭父母喪,在籍守制。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任陜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壹月即調任江寧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間,陜南略陽壹帶發生水災,遂留陜暫理原職,赴略陽察看災情,安置受災百姓,同時還參與了縣城移建事宜。往返陜南時,曾赴紫柏山張良廟、定軍山諸葛亮墓、武侯祠憑吊。他在《定軍山謁武侯墓》詩中寫道:“大星雖隕大名留,壹線皇綱詡漢劉。抱膝之人知管樂,鞠躬終右匹伊周。定寒沔水居民淚,月黑祁山故壘秋。歸首定軍軍莫定,墓門深鎖陣雲愁。” 道光十年(1830年)服喪完畢。道光十年(1830)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調任河南布政使,擢東河河道總督。從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則徐先後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歲之中,周歷三省、所至貪墨吏望風解緩。疆臣重其才,皆折節傾心下之。”他為清朝統治的長遠利益,銳意整頓財政,興修水利,救災辦賑”,“壹時賢名滿天下。”十月,升任河東河道總督。面對關系到河道民生重大問題,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節,工固瀾安。”為了治理黃河,親自頂著寒風,步行幾百裏,對備用的幾千個治水商梁稭進行檢查,還將沿河地勢,水流情況。繪畫張掛,便於了解和治理。?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調任江蘇巡撫。從這壹年起到十六年間,他對農業、漕務、水利、救災、吏治各方面都做出過成績,尤重提倡新的農耕技術,推廣新農具。他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到:“地力必資人力,土功皆屬農功。水道多壹分之疏通,即田疇多壹分之利賴。”林則徐這種農耕思想,是在實際考察中體驗出來的。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蘇大水災,林則徐不顧報災限期和朝廷斥責,詳盡陳述災情,呼籲緩征漕賦,提出“多寬壹分追呼,即多培“壹分元氣”請求,這對發展生產,蘇息民困在客觀上起了有利的作用。同時,他分析水災原因是由於吳淞江、黃浦江、婁河及與之相表裏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於是決定興修白茆河、婁河,還修建海塘,這些在我國水利史上都有壹定的地位。在這壹時期,林則徐對清王朝的財經政策、貿易政策提出異議,反對壹概禁用洋錢,並第壹次婉轉地向道光帝提出了壹套自鑄銀幣,建立本國銀本位制度的主張。這是中國近代幣制改革的先聲。這也是適應政治經濟形勢變化,保護本國工商業者,保護民族經濟獨立發展,抵制西方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先進思想。?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廣總督。面對湖北境內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濫成災,林則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千裏長堤,安瀾普慶,並支河裏堤,亦無壹處漫口,”對保障江漢沿岸州縣的生命財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林則徐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於言教”,林則徐十分註意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時,入湖北發出《傳牌》,禁止沿途阿諛奉迎,借端勒索。在總督任內,仍保持“壹切秉公辦理”的作風。林則徐辦事兢兢業業,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幹、正直無私受群眾愛戴的好宮。禁鴉片及之後經歷
當時鴉片問題逐漸成為政治性爭論問題之壹。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許乃濟倡“馳禁論”,請準民間販賣吸食,使鴉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年),鴻爐寺卿黃爵滋提出“嚴禁論”,以重治吸食為先。林則徐曾向朝廷上奏,請求嚴禁鴉片。未等皇上批示,就開始在全省厲行禁煙,收繳煙土、煙膏與煙具,並配制“斷癮藥丸”,供人戒煙,成效卓著。隨後又壹道奏折,力陳煙禁特別是杜絕鴉片來源的重要性和禁煙方略,並針對反對派的駁斥強調說:“法當從嚴,若猶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舉棋不定的道光帝認識到嚴禁鴉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於是,被迫接受嚴禁主張,決定禁煙。十壹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辦禁煙。?
入廣州之前.林則徐先弄清廣州受鴉片毒害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壹手資料,於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廣州,於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則徐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壹日不絕,本大臣壹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絕交出,經過堅決的鬥爭,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余斤。於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已經來臨的1839是使禁煙史上最重要的壹年,對林則徐壹生來說是最輝煌的歲月。? 在查禁鴉片時期,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壹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後人之鑒。?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經過兩個月的旅程到達廣州,成千上萬的人擠滿了珠江兩岸,人人爭睹欽差的風采。整個廣州都在等待和傾聽欽差大臣的聲音,林則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轅門外貼出的兩張告示《收呈示稿》宣明欽差大臣到廣州的目的使查辦海口事件。另壹個《關防示稿》無異於欽差大臣此行的第壹個宣言,是采取禁煙行動的先聲。這個告示是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向廣州官員、百姓和外國人的首次公開亮相,它不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為了駕奴極其復雜的局面。林則徐的日記記載,他當天住在越華書院。? 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布兩個諭貼。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顛地。? 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的到來,矛盾自然轉移到他身上,他到達當天,林則徐下令停泊在黃浦江上的壹切外國船只封艙,當天晚上封鎖商館,並且撤走壹切差役和中國雇員。但是義律是壹個十足的大流氓,面對林則徐的命令,出爾反爾,采取虎門銷煙場景展示(福州林則徐祠堂內)無賴、訛詐、欺騙、撒謊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義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則徐的對手,3月28日,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稟》。? 從林則徐1839年3月10日到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繳出全部鴉片,總***18天,這充分說明了林則徐收繳鴉片第壹回合的勝利。? 林則徐與鄧廷楨等人會商後,就收繳的地點、驗收、押運、存儲、看管、守衛等各個環節做了無懈可擊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鄧親赴虎門檢查收繳前各項準備工作。 4月11日開始收繳,林則徐親自監督收繳全過程。? 5月18日,實用了34天,***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收繳的這段日子,林則徐壹刻不怠的監督這壹龐雜的過程。日夜操勞,壹絲不茍,無壹紕漏。繳煙獲得了完全的勝利,但如此巨量的鴉片如何處置,外國人推測中國可能對鴉片實行專賣,從而使鴉片買賣合法化,但他們想錯了。林則徐報告道光皇帝,要求驗明實物數量,然後焚毀。道光對林則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讓林則徐和鄧廷楨、怡良等人將收繳的鴉片就地銷毀。? 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侵略的決心。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林則徐,理所當然地是這壹事件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完成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已毫無愧色地成為歷史巨人了。 170年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他不斷的在世界各地瘋狂的掠奪殖民地,還企圖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 廣州市外國煙販子的販毒中心。 1838年廣州地方政府處決壹個中國的鴉片販子,英國煙商竟然出來阻撓,激起了廣州人民的義憤。 1839年2月,壹萬多名群眾到外國人民居住的旅館前示威,聲討外國煙販幹涉中國內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則徐到了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他壹面加緊整頓海防,嚴拿煙販;壹面限令外國煙商交出鴉片。林則徐在給外國煙商的通知中說:“若鴉片壹日未絕,本大臣壹日不回。”由於林則徐堅定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國煙商被迫交出鴉片2萬多箱。 林則徐下令在虎門將鴉片公開銷毀,並帶領大、小官員親自監督。他令人將鴉片放入挖好的兩個大池子裏,池中放入鹵水,鴉片浸泡半日後,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將生水煮沸,就把鴉片銷毀了。經過22天,才把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 銷煙的正義行動,取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虎門海灘每天都有上萬人觀看,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外國人看到這情形,也對林則徐禁煙的果斷表示欽佩。 虎門銷煙是我國近代史上反帝鬥爭中的光輝壹頁,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史上第壹個偉大勝利,這壹壯舉,維護了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增長了中國人民的鬥誌。? 林則徐在廣州查鴉片的過程中,意識到英國會發動侵略戰爭。為了戰勝敵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經過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變敵人的長處為自己的長處,即魏源歸納闡述為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於是林則徐親自主持,組織翻譯班子,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壹種“參考消息”;為了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誌》,這是我國近代第壹部比較系統介紹西方地理的書;還翻譯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其中壹條規定:“各國有禁止外國貨物不準進口的權利。”說明中國禁煙完全合乎《國際法》。在軍事方面,著手加強和改善沿海壹帶防禦力量。林則徐專門從外國買來200多門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臺上。為了改進軍事技術,又搜集並組織了大炮瞄準法,戰船圖書等資料。林則徐敢於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的精神,受到人們高度贊揚,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壹個人。”雖然林則徐對西方認識比較膚淺,接觸西學的目的是出於外交、軍事需要,但畢竟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對中國近代維新思想起到啟蒙作用。 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鴉片貿易,而且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林則徐在廣東壹邊禁煙,“邊積極備戰,修建炮臺,拉攔江木排鐵鏈,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水勇,屢敗英軍的挑釁。 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龍之役、川鼻官湧之役等反擊戰的勝利。道光帝盲目驕傲,下旨停止英國貿易。於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壹日(1840年1月5日),清廷授林則徐任兩廣總督。鴉片戰爭爆發後,定海失陷,琦善到廣州,與林則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脅利誘下,擅自簽定割讓香港,賠償煙價六百萬元的《穿鼻草約》。但他卻把這壹切都歸罪於林則徐。?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道光二十壹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憂國憂民,並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道光二十壹年十壹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裏”,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林則徐所譯資料中發現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於是他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有備無患。他還領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為紀念他的業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林則徐根據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脅的嚴重性,臨終時尚告誡“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林則徐的遠見卓識,已被後來的歷史所證實。?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開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調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雲貴總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補,十壹月以三品頂戴署理陜甘總督。二十六年(1846)?四月,授陜西巡撫,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陜上任。這時的陜西,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鴉片戰爭時,清廷為解決軍費困難,除調撥陜西征收的鹽稅外,還強令陜西捐銀壹百多萬兩。鴉片戰爭後給外國侵略者的賠款也攤派到陜西,僅西安府鹹寧、長安兩縣的賠款銀,年征收就在二萬兩以上,相當於上繳正銀數的三分之壹;加上各地接連發生災荒,勞苦群眾生活異常艱難;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與當地回民聯合起來,反抗官府的鬥爭此起彼伏。 林到任後下令對“刀客”嚴加鎮壓,並申明對地方官中鎮壓得力者將奏請朝廷予以嘉獎;同時,又采取了壹系列賑災措施。壹方面,把西安府等地的壹百多萬石存糧向貧民平糶,對於無力購糧的極貧戶與老弱病殘者,由官方收養,省城西安即收養極貧百姓三四千人;勸紳商富戶出錢出糧救濟其所在村寨的貧困戶,並令地方官與各地富戶收買、質押耕牛,以免影響耕種;另壹方面,向清廷連上《被旱各屬分別緩征折》《鹹寧等十二州縣應征糧石展限奏銷折》,請求朝廷緩征錢、糧。為從根本上免除災荒,他籌議興修關中水利,命陜西督糧道張集馨對《關中勝跡圖誌》壹書加以研究,提出方案。這壹計劃終因費用太大,未能實現。林通過上述多種辦法,使陜西局勢得到暫時的穩定,但他卻因勞累成疾,只好奏請朝廷準假三個月,開缺醫治。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三月,清廷命林則徐為雲貴總督。到任後,以維護雲南邊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賞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秋,因病重奏請開缺回鄉調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為欽差大臣,去廣西鎮壓拜上帝會的反清武裝起義。他抱病從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於潮州普寧行館。在報喪奏折到京前,清廷於十月二十四日?(11月27日)?還命他暫署廣西巡撫。 在任滇都時,他提出整頓雲南礦政,鼓勵私人開采,提倡商辦等主張。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著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思想。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辭歸。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為進剿太平軍,再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理廣西軍務。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於潮州普寧縣行館,終年66歲。死後晉贈太子太傅,照總督例賜恤,歷任壹切處分悉行開復,謚文忠。[編輯本段]“林則徐星”
2000年9月20日,在民族英雄林則徐誕辰215周年之際,坐落在林則徐出生地福州市左營司的“林則徐星”紀念碑福州林則徐出生地紀念館揭幕,寓意著“林則徐星”從這裏升起。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臺陳建生院士發現了壹顆小行星。按照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的規定,誰發現了小行星,誰就擁有命名權。陳建生院士領導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和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成員、北京天文臺朱進博士,提議將新發現的這顆小行星命名為“林則徐星”。林則徐的禁毒和治水業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公認,因此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了中科院的建議。“林則徐星”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沿橢圓軌道以4.11年的周期繞太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