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詩人黃庭堅所寫的《清明》詩句如下: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譯文:
清明時節,春雨綿綿,使大地上壹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裏感到難過。
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大地上壹片芳草萋萋。
回到家裏,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裏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介子推其誌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篷蒿壹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清明》賞析
《清明》是北宋詩人黃庭堅在清明節時觸景生情而創作的壹首詩。詩中運用了很多對比,首聯是“桃李歡笑”對“墳墓生愁”;頷聯是“動物蟄伏”對“草木生長”;頸聯是“無恥的乞食人”對比“忠貞的隱士”,對比鮮明,引發人的思考;尾聯詩人抒發感慨,無論是賢者還是愚人,最後都是黃土蓋身。
詩人將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與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命運進行對照,表現出了消極虛無的思想,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慨嘆和對社會不平的憤激。這首詩的景物的描寫、感情的抒發,無不得力於對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與人生的無味黯淡也是壹組鮮明的對比。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