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文言文黃鶴樓閱讀答案

文言文黃鶴樓閱讀答案

1. 初中文言文《黃鶴樓》的所有題目

黃鶴樓記 閻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

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誌。觀其聳構巍峨,高標蘢蓯,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何必瀨鄉九柱①、東陽八詠②,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圖經》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祎成了仙人,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到這裏休息,於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有關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誌》上。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雲氣和煙霧:這裏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背景資料此文載於《文苑英華》中。

《文苑英華》,總集名,宋太宗時李昉、扈豪、徐鉉、宋白、蘇易簡奉敕編,壹千卷,“宋四大書”之壹,輯集南北朝梁末至唐代詩文。此文因此才流傳下來。

作者閻伯理,壹作閻伯珵,生平不詳。清代編刻《黃鶴樓集》時,將此文作者定為閻伯理。

1981年,重建黃鶴樓,將此文刻碑。 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名勝,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

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壹樓”的美譽。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當時吳主孫權處於軍事目的,在形勢險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長江處,修築了歷史上最早的黃鶴樓。黃鶴樓在群雄紛爭,戰火連綿的三國時期,只是夏口城壹角了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壹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的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往事越千年,黃鶴樓時毀時建、時隱時現,歷經戰火硝煙,滄海桑田,僅明、清兩代黃鶴樓分別七建七毀。公元1884年,清代的最後壹座樓閣在壹場大火中化為灰燼,百年後,壹座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的樓閣橫空出世,正可謂千古風雲傳盛事,三楚江山獨此樓。

關於黃鶴樓的得名,有“因山”、“因仙”兩種說法。“因仙”之說又分為二。

壹說是曾有仙人駕鶴經此,遂以得名。壹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墻上畫壹只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

十年後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這些神話傳說很有趣,也很動人,但都不是黃鶴樓樓名真正的由來。

歷代的考證都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鵠”與“鶴”二字壹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

因山得名的說法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得名的說法卻令賞樓者插上了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誌和精神超越需求。兩種說法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必將彼此映照,***存於永久 。

2. 初中文言文《黃鶴樓》的所有題目

黃鶴樓記 閻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誌。觀其聳構巍峨,高標蘢蓯,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九柱①、東陽八詠②,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圖經》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祎成了仙人,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到這裏休息,於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有關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誌》上。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雲氣和煙霧:這裏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背景資料此文載於《文苑英華》中。《文苑英華》,總集名,宋太宗時李昉、扈豪、徐鉉、宋白、蘇易簡奉敕編,壹千卷,“宋四大書”之壹,輯集南北朝梁末至唐代詩文。此文因此才流傳下來。作者閻伯理,壹作閻伯珵,生平不詳。清代編刻《黃鶴樓集》時,將此文作者定為閻伯理。1981年,重建黃鶴樓,將此文刻碑。

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名勝,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壹樓”的美譽。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當時吳主孫權處於軍事目的,在形勢險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長江處,修築了歷史上最早的黃鶴樓。黃鶴樓在群雄紛爭,戰火連綿的三國時期,只是夏口城壹角了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壹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的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往事越千年,黃鶴樓時毀時建、時隱時現,歷經戰火硝煙,滄海桑田,僅明、清兩代黃鶴樓分別七建七毀。公元1884年,清代的最後壹座樓閣在壹場大火中化為灰燼,百年後,壹座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的樓閣橫空出世,正可謂千古風雲傳盛事,三楚江山獨此樓。關於黃鶴樓的得名,有“因山”、“因仙”兩種說法。“因仙”之說又分為二。壹說是曾有仙人駕鶴經此,遂以得名。壹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墻上畫壹只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後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這些神話傳說很有趣,也很動人,但都不是黃鶴樓樓名真正的由來。歷代的考證都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鵠”與“鶴”二字壹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因山得名的說法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得名的說法卻令賞樓者插上了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誌和精神超越需求。兩種說法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必將彼此映照,***存於永久 。

3.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

小題1:yú tà 小題2:曾經 命名 靠著 遠眺小題3: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誌》上。

兩層屋檐像鳥的翅膀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小題4:依次介紹了黃鶴樓的地理位置、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築結構的特點等小題5: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小題6: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窺” 中的“窺”是個古今異義字,在這裏是“遠眺”的意思,今義:偷看的意思。點評:實詞與虛詞的積累,是培養閱讀文言文能力的基礎,理解文言文中詞語的含義時,要聯系原句來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單個字詞的含義。

另外,還要註意詞語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異義詞、動詞的使動用法、通假字等,盡量做到翻譯準確、恰當。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註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

(1)句中的關鍵詞有“事(這件事)”、“列(記載)”、“存(保存)”;(2)句中的關鍵詞有“重檐(兩層屋檐)”、“翼(古代建築的飛檐)”、“闥(門)”、“霞敞(高敞)”。最後把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

對於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4:試題分析:這道題很明顯是提取信息的題目“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黃鶴樓的地理位置;“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 →黃鶴樓外觀雄偉高大;“重檐翼館,四闥霞敞” →黃鶴樓建築結構等。

點評:看到題目首先在要審題後確定答案範圍,提取答案時要精讀相應語段,抓住裏面切題的信息,用簡潔的語句做答。當然借助原文中的詞語、句子組織成自己的答案,是很明智的選擇。

小題5:試題分析:“用原文的語句回答”這很明顯是從原文中提取信息的題目,審題後我們仔細閱讀原文,可從“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中概括出切題的答案。

點評:看到題目首先在要審題後確定答案範圍,提取答案時要精讀相應語段,抓住裏面切題的信息,用簡潔的語句做答。當然借助原文中的詞語、句子組織成自己的答案,是很明智的選擇。

小題6:試題分析:古往今來,歌詠黃鶴樓的詩詞佳作很多,學生答題時應選擇自己比較熟悉,且正確率較高的詩句來默寫。點評:這道提示性的默寫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積累能力,學生平時如註重這方面的積累,那做題時,就能信手拈來;反之,就會束手無策。

4. 扁鵲投石文言文答案

扁鵲投石醫扁鵲①見秦武王②,武王示之③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④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石⑤曰:“君與知之⑥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⑦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壹舉而亡國矣!”――節選自《戰國策·秦策二》 n 註釋 ①扁鵲:醫學家,姓秦,名越人,戰國時人,醫術高明,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②秦武王:戰國時秦國國君.③示之:給他看,之,指扁鵲.④已:停止,病愈的意思.⑤石:古時治病用具,壹種針灸用的石針.⑥之:指治病的事.⑦使:假使. n 知識鉤玄 [古今異義]已 今常用義:已經.文中古義:停止;如“除之未必已也”. 石今常用義:石頭.文中古義:石針;如“扁鵲怒而投石曰”.左右今常用義:左邊和右邊;支配;文中古義:近侍,近臣;如“左右曰”.[壹詞多義]前(1)名詞,前面;如“君之病,在耳之前”.“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漁歌子》) (1)動詞,前進,上前;如“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使(1)動詞,讓;如“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 (2)連詞,假使;如“使此知秦國之政也”.(3)動詞,出使;如“《使至塞上》”. 與(1)介詞,跟,同;如“君與知之者謀之”.“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2)動詞,給予;如“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魚我所欲也》)明(1)形容詞,眼力好;如“將使耳不聰,目不明”.(2)形容詞,光明,明亮;如“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春夜喜雨》)(3)形容詞,次,下壹個;如“越明年,政通人和”.(《嶽陽樓記》) 知(1)動詞,知道,了解;如“與知之者謀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六則》)(2)動詞,主持,管理;如“使此知秦國之政也”.(3)動詞,領悟;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六則》)舉(1)動詞,行動;做;如“則君壹舉而亡國矣”.(2)動詞,推薦,選用;如“董生舉進士,連不得誌於有司”.(《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3)動詞,舉起,擡頭;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謀(1)動詞,謀劃,商量;如“君與知之者謀之”.“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2)名詞,計謀;如“足智多謀”. [詞類活用] 動詞用如使動詞 “則君壹舉而亡國矣”中的動詞“亡”是用如使用詞,即“使……滅亡” ;該分句可譯為 “那麽君王的這種做法,是會使秦國滅亡的”.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語 (1)“使此知秦國之政也” 之前省略主語“君”,即“(君)使此知秦國之政也”;該分句可譯為“(君王)假如(用)這種方法管理秦國的政事”.(2)“而與不知者敗之”之前省略主語“君”,即“(君)而與不知者敗之”;該分句可譯為“君王)卻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敗壞了它”. 2.省略賓語 (1)“扁鵲請除”之中,動詞“除”之後省略賓語“之”,指秦武王生的病,即“扁鵲請除(之)”;該分句可譯為“扁鵲看了,請求把它除掉”.(2)“君以告扁鵲”之中,介詞“以”之後省略賓語“之”,指秦武王左右親信說的話,即“君以(之)告扁鵲”;該分句可譯為“秦武王把這話告訴了扁鵲”. 3.省略介詞(1)“武王示之病”之中,“示之”之後省略介詞“以”,即“武王示之(以)病”;該分句可譯為“秦武王把自己生病的地方給扁鵲看”.(2)“使此知秦國之政也”之中,“使”之後省略介詞“以”,即“使(以)此知秦國之政也”;該分句可譯為“(君王)假如(用)這種方法管理秦國的政事”.n 翻譯 醫生扁鵲去見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生病的地方給扁鵲看.扁鵲看了,請求把它除掉.秦武王左右親信說:“君王生的東西,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把它除掉不壹定能成功,不成功將使耳朵聽不見,眼睛喪失視力.”秦武王把這話告訴了扁鵲.扁鵲憤怒地把手裏的石針往地上壹摔,說:“君王與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謀劃這件事,(君王)卻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敗壞了它.(君王)假如(用)這種方法管理秦國的政事,那麽君王的這種做法,是會使秦國滅亡的!”n 欣賞評點 西漢人劉向整理而成的《戰國策》是壹部記載戰國時期謀士說客的政治活動和遊說言辭的書.謀士說客不辭勞苦,奔走遊說,推銷自己的治國方略,為了說服對方,經常運用巧妙的比喻,生動的寓言.《詩經》中的“築室道謀”壹詞是說與過路人商量造房子的事,而《戰國策》中記載的“扁鵲投石”的故事講的是秦武王請名醫扁鵲來治病,手術尚未開始,就因秦武王身邊小人讒言而中斷.本文以治病喻治國,告誡國君要用賢不疑.不能為小人所左右.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向這方面的行家裏手請教,切不可聽任外行指手畫腳.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決策,更要廣泛征求專家學者的意見,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減少決策的盲目性.n 自能測試 1. 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正確壹項是( ) A. 武王示之病. (代詞,他,代武王)B. 君之病. (助詞,的) C. 。

5. 黃鶴樓崔顥閱讀答案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古代的仙人已乘黃鶴飛去,這裏只剩下壹座黃鶴樓。從樓的命名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黃鶴樓因其在武昌黃鶴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費文瑋也登仙駕鶴於此。仙人乘鶴,本屬虛無,“已乘”二字,以假為真,化虛無縹緲為真切實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載,心生遐想。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仙人駕鶴而去不回轉,只剩下白雲千載浮蕩在空中。“壹去不復返”,令人深感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這裏又出現了壹個“空”字,前面的“空余”寫的是黃鶴樓,此處的“空悠悠”的“空”寫的是白雲,黃鶴樓與白雲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怎不令人生發歲月悠悠,世事茫茫的無限感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空下的漢水,歷歷可見,對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鸚鵡洲。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的景致。“歷歷”“萋萋”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狀貌。

日暮相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時思念起遙遠的故鄉?煙波中湧動著不盡的離愁。“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復歸於飄渺的憂思而益發深沈,不能自已。尾聯點題,歸思難禁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