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賞析《禪》這首古詩

賞析《禪》這首古詩

答:這是首詠物詩,具有濃郁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誌趣,物我互釋。

1、第壹、二句:“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高官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

2、第三、四句:“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蟬能夠“居高聲自遠”,不是憑借“秋風”,如見風使舵,或者什麽權勢、關節和捧場壹類外力所致,而是來自品行高潔、來自人格的力量所致。這些詩句所隱喻的深層意義是說,做人做官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

擴展資料:

《禪》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1、這首詩作於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禦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後,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1)、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詩壹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

(2)、三、四兩句,壹句說蟬,壹句說自己,用“不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系在壹起。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發。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壹事無成,甚至入獄。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動作比興的方法,把這份淒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

資料來源: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