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贊美安徽宿州的現代詩句

贊美安徽宿州的現代詩句

1. 關於宿州的詩句

關於宿州的詩句 1. 在宿州有哪些古代名人

所謂地靈人傑。

豐厚的文化底蘊,美麗的自然風光,必然會孕育出壹代代叱咤風雲的威王猛將和“峨冠博雅”的飽學之士。閔子騫、子張、趙孝、桓潭、陳勝及追隨其起義的驍將葛嬰、朱雞石,“竹林七賢”中的兩位文學家巨子劉伶、嵇康、勇貫三軍“鶴立雞群”的嵇紹、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戴逵、戴禺頁、、薛綜、恭瑩等,五代後梁開國皇帝朱溫、被唐明皇封為辟邪將軍的鐘馗、明朝開國賢後馬秀英、段祺瑞的文膽智囊徐樹諍、傾向革命堅持進步的國民黨將領李明揚等各領壹代風騷。

今天的宿州市依然人才輩出,壹代巨匠劉開渠為中華雕塑之泰鬥;畫家蕭龍士為白石大師之高足,吳燃、卓然、梅純壹、歐陽龍、薛誌耘、鄭正等丹青高手為世人所註目。著名書法家劉惠民、尉天池、李百忍、孟凡青也是藝聲遠播。

著名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誌;作家劉亞洲;著名新聞工作者鄭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炳淑;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劉士龍、歐陽儒秋也都在各自的藝術領域中卓有建樹,使桑梓生輝父老自豪。今天蕭縣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國畫之鄉”,碭山為“武術之鄉”,宿州市被譽為“書法之鄉”和“馬戲之鄉”。

2. 宿州"八景"誰人知

宿州八景為:睢陽古道,符離曉渡,徐園芳樹,譙樓暮鼓,閔墓松風,煙寺晨鐘,香靈疊翠,扶疏余韻。

1、睢陽古道,指從彭城到墉橋的汴路。睢陽,古代縣名,今天河南省商丘縣。

宿州睢陽之間,有壹條寬廣的驛道,宿州東門外設睢陽驛。睢陽驛為宿州四驛之中心,驛道兩邊植楊柳,沿途設驛站,五裏壹屯十裏壹鋪,每驛備有馬匹,來回傳遞官文,它是歷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

古人有詩曰: 攬轡睢陽道,山川感慨中。 飯牛多隱逸,逐鹿幾英雄。

柳剩堤邊綠,塵消陌上紅。 符離誰住馬,月照戰場空。

2、符離曉渡,符離,即宿州市城北二十裏的古符離,北臨濉水。為了方便行人,清乾隆年間,宿州知州張開仕請求在濉水上修驛站,配置了船只橋兵,以渡行人。

壹時符離渡口形成萬人爭的繁華場所。每當清晨,雄雞報曉,濉河兩岸人聲鼎沸,車馬喧闐。

形成壹道難得風景線。古人有詩曰: 誰喚符離渡,蒼茫送客舟。

野煙低水面,初日上灘頭。 兩岸人聲聚,中流浪影浮。

前村雞唱曉,黃葉壹鞭秋。 3、徐園芳樹,徐園,明朝徐王墓地。

在墉橋夾溝鎮龜山左山右。徐王姓馬,排行老二,人稱馬二公。

明太祖高皇後馬氏之父。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追封為徐。

洪武四年,在墓前建廟,廟前立華表二根。廟西南為祭祀署,每年祭祀七次。

永樂九年,即公元1409年,明成祖北巡,途徑宿州,親為祭祀。永樂九年重修徐王廟。

永樂十五年又賜親王祭奠。墓外圍圍墻九裏三步,內圍墻壹裏,墓戶九十三。

圍內樹木參天,蔥郁蔽日,古人稱“徐園芳樹”。古人有詩曰: 寢殿巍然在,園高樹樹芳。

恩波緣馬後,湯沐贈徐王。 竹影搖風翠,松花帶雨香。

符離誰吊古,墓上幾斜陽。 4、譙樓暮鼓,宿縣舊衙前院,有譙樓。

明清時期,每當黃昏來臨之際,譙樓上晚霞似火,暮色蒼茫,給人種神秘的感覺;在夜幕降臨時,譙樓鼓聲響起,震蕩夜空,船遍四野,此即“譙樓暮鼓”。古人有詩曰: 疊疊衙前鼓,聽來暮色幽。

霜風催畫角,星月動譙樓。 響振三更夢,聲傳四野秋。

漁陽同感慨,撾破古今愁。 5、閔墓松風,閔墓,是春秋是閔子騫墓。

在墉橋區閔賢集,有春秋閔子衣冠冢。墓前有閔祠,墓旁植松二百余株,蒼松雄勁,自作風濤,像龍遊低吟,故有“閔墓松風”之稱。

閔子古松位於祠堂的正中央,高約16米,胸徑1.5米,樹齡約2500年,枝如擎傘,身生綠苔,斑駁陸離,使人看了大有歷盡滄桑之感。相傳,閔子少時受後母虐待,但他卻以德報怨,孝敬後母如故。

因而孔子贊揚說:“孝哉閔子騫!人不問於具父母昆弟之言。”贊揚說好的德行就像青松壹樣,四季常青,光照日月。

閔子騫聽了老師的話,很受激勵,就在故裏植柏以砥礪品行情操,受到當時人們的廣泛贊揚。明朝尚書李化龍,拜謁徐王路過這裏,寫詩贊頌到: 閔子祠堂官道西,蘆花滿地草萋萋。

階前幾棵青松樹,不是慈鳥不敢棲。 清人李心銳謁祠有詩雲: 墓門風掃處,松老作龍吟。

節奪權臣氣,聲傳教子心。 蘆花空灑淚,汶水自流音。

德行齊顏氏,千秋俎豆歆。 古松象征著閔子的精神,有閔子松風之說,構成宿州市八景之壹。

如今,古松猶在,青春長存,且自作松濤,枝如遊龍唱吟,每每向前來吊祭的人們,頌揚著閔子的孝道及高尚的情操。閔子騫的美名也因此響徹大江南北,淮河兩岸,不斷地影響著壹代又壹代的人們。

1991年,當地群眾出於對閔子的敬仰,自籌資金重修閔子祠堂,三進院落煥然壹新。墓前立碑,墓地松柏崢嶸,直指蒼穹;墓西望花溝,荷葉疊翠,荷花映日,洗須池、洗墨池水流淙淙,是遊覽的好去處。

今人蘇九如先生有詩雲: 閔墓古松下,詩人多詠吟。 頌歌幾聖世,啟示後人心。

蘆絮傳佳話,德行著孝音。 遺跡今尚在,千古萬民歆。

又有詩雲: 獨傲壹枝雲上天,中華千古孝為先。 思情烏鳥立松上,怎叫紈絝不汗顏。

6、煙寺晨鐘,煙寺,墉橋區夾溝鎮北鎮頭寺。又名“大龍泉寺”。

寺院內蒼松翠竹,樹木蔥蘢,有珍珠泉自院內流出,與山半腰的呵泉合流,澆灌著數百畝香稻米。每當清晨,寺鐘初鳴,僧人焚香誦經,古寺上空,煙霧繚繞,鐘聲悠悠,顯示出壹個極其幽靜的境界,遊人至此不覺心曠神怡,有留戀忘返之情。

古人有詩曰: 紅塵飛不到,古寺鎖秋煙。 塔影浮空界,鐘聲試曉天。

敲殘僧帶夢,驚醒鶴參禪。 誰向雲中訴,悠悠斷復連。

7、香靈疊翠,香靈,即今天淮北香山(原為宿州市)。香山層巒起伏,翠柏蒼勁,景色清幽。

山南麓有香山廟,晉太康五年創建,唐、宋、元、明、清多有重建,並修建石碑多方。古人有詩曰: 崢嶸淩碧落,山勢聚相靈。

雨滌螺痕翠,雲穿烏到青。 青煙團古寺,老樹鎖古亭。

乘月來峰頂,捫天欲摘星。 8、扶疏余韻。

墉橋區政府大院後墻上,有扶疏亭。扶疏亭建於宋朝,幾經毀壞幾經重建,最後建成古式中高兩低,殿堂五間。

據《宿州誌》記載:宋朝蘇軾任徐州太守時,贈送給宿州太守墨竹壹本,宿州太守把它們刻在石頭上,並建了壹座亭子,取名為“扶疏亭”。元朝時亭子毀於兵燹。

到了明朝弘治年間,宿州知府曾顯,專門安排此事,並親自操作。在荒草中搜尋地殘碑兩段,重建了扶疏亭,為了永久的記憶,他把殘碑鑲進了亭子。

3. 含有煒 晨的詩句

宋 蘇軾 《應制舉上兩制書》:“伏維明公才略之宏偉,度量之寬厚,學術之廣博,聲名之煒燁,冠於壹時,而振於百世。”

宋 司馬光 《送石昌言知宿州》詩:“煒燁 符離 守,中流簇鼓旗。”

宋 司馬光 《處州縉雲縣尉張君墓誌銘》:“苑被嘉木,煒煒其華。”

唐 寒山 《詩》之壹○四:“富兒會高堂,華燈何煒煌。”

宋 沈括 《夢溪筆談·雜誌二》:“時見有簾幃,燈燭煒煌,皆莫知何處。”

唐 溫庭筠 《鴻臚寺四十韻》:“錫宴得佳致,車從真煒煌。”

宋 林景熙 《會嚴陵邵德芳同舍邀宿玄同齋道舊有作》詩:“市槐夢忽醒,喬柯落風雨。何人斧為薪,遺根尚依土。緬懷赤煒初,郁若翠蛟舞。”

宋 魏了翁 《送趙編修大全知眉州》詩:“炎煒爍穹昊,火雲助其蒸。”

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晨興》唐.白居易

宿鳥動前林,晨光上東屋。

銅爐添早香,紗籠滅殘燭。

頭醒風稍愈,眼飽睡初足。

起坐兀無思,叩齒三十六。

何以解宿齋,壹杯雲母粥。

2.《倦寢聽晨雞》唐.趙嘏

去去邊城騎,愁眠掩夜閨。

披衣窺落月,拭淚待鳴雞。

不憤連年別,那堪長夜啼。

功成應自恨,早晚發遼西。

3.《晨出郡舍林下》唐.張九齡

晨興步北林,蕭散壹開襟。復見林上月,娟娟猶未沈。

片雲自孤遠,叢筱亦清深。無事由來貴,方知物外心。

4.《晨雨》唐.杜甫

小雨晨光內,初來葉上聞。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雲。

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麝香山壹半,亭午未全分。

5.《縣內水亭晨興聽訟》唐.錢起

晨光起宿露,池上判黎氓。借問秋泉色,何如拙宦情。

磨鉛辱利用,策蹇愁前程。昨夜明月滿,中心如鵲驚。

負恩時易失,多病績難成。會惜寒塘晚,霜風吹杜蘅。

6.《晨興寄贈竇使君》唐.武元衡

江陵歲方晏,晨起眄庭柯。白露傷紅葉,清風斷綠蘿。

徇時真氣索,念遠懷憂多。夙昔樂山意,縱橫南浦波。

有美嬋娟子,百慮攢雙蛾。緘情郁不舒,幽行駢復羅。

為予歌苦寒,酌酒朱顏酡。世事浮雲變,功名將奈何。

7.《晨坐寓興》唐.權德輿

清晨坐虛齋,群動寂未喧。泊然壹室內,因見萬化源。

得喪心既齊,清凈教益敦。境來每自愜,理勝或不言。

亭柯見榮枯,止水知清渾。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難論。

8.《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唐.白居易

曉景麗未熱,晨飈鮮且涼。

池幽綠蘋合,霜潔白蓮香。

深掃竹間徑,靜拂松下床。

玉柄鶴翎扇,銀罌雲母漿。

屏除無俗物,瞻望唯清光。

何人擬相訪,嬴女從蕭郎。

9.《晨至南亭呈裴明府》唐.許渾

南齋夢釣竿,晨起月猶殘。露重螢依草,風高蝶委蘭。

池光秋鏡澈,山色曉屏寒。更戀陶彭澤,無心議去官。

10.《晨裝》唐.許渾

帶月飯行侶,西遊關塞長。晨雞鳴遠戍,宿雁起寒塘。

雲卷四山雪,風凝千樹霜。誰家遊俠子,沈醉臥蘭堂

4. 宿州在什麽地方啊 那個地方怎麽樣啊

宿州位於安徽省的最北端,東接江蘇,北連山東,交通便利,溝通南北,素有“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之稱。

宿州物產豐富,碭山酥梨、蕭山葡萄、靈璧石都是其中的名優特產,以靈璧鐘馗畫、宿州樂石硯為代表的民間手工藝品更將宿州的人傑地靈襯托地淋漓盡致安徽宿州市名勝、古跡宿州市 扶疏亭 在宿州市市區內、原古城北城墻上。宋蘇軾為徐州知州時,曾畫墨竹本,贈於宿州知州,並附有畫竹詩:“寄臥虛寂堂,月明浸疏竹。

冷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蘇軾去世,宿州知州將畫與詩鐫於石,構亭儲之,名曰扶疏。

取“竹影扶疏”之意。元末毀於兵火。

明弘治間(1488-1505),宿州知州曾顯重新築亭,且將墨竹段殘碑嵌置亭壁。明清兩代屢加修葺。

亭內歌頌蘇軾的碑刻甚多,為皖北名勝之壹。福音堂 在宿州市大河南街東段。

為壹近代宗教式典型建築群。建於清代末年。

整個建築坐南朝北。東西長70米,南北長77米,占地面積5390平方米。

由大門廳、男客廳、女客廳、大禮拜堂、小禮拜堂、牧師樓、宿舍區等組成。大禮拜堂為福音堂中心建築,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中國古典殿堂型式,上為重檐四坡屋頂,中為木質構架屋身,屋身由木柱支撐,木柱下為石質臺基。

為淮北地區保存較完整的教堂建築群體。徐王墓 在宿州市夾溝鄉。

龜山之左、豐山之右。徐王,本姓馬,名不詳,因排行第二,俗稱馬二公。

明太祖朱元璋馬皇後之父。明前即葬於此。

洪武二年(1369年)追封為徐王。洪武四年在墓前建廟和祭祀署。

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北巡,道經宿州,親往祭祀。永樂九年,重修墓。

永樂十五年,成祖再次來祭。崇禎四年(1631年)重修享殿。

殿在清末毀於兵火。“徐園芳樹”歷來為古宿州名勝。

褚蘭漢畫像石墓 在宿州市褚蘭集西南1公裏、墓山孜北坡。當地俗稱“九女墳”,實為東漢建寧四年(171年)胡元壬的合葬墓。

1956年發現、清理。墓有兩座,均青石建築。

壹座有畫像石15塊,壹座有畫像石6塊。陳涉吳廣起義舊址 在宿州市大澤鄉涉故臺。

臺似覆鬥形,長67.6米,寬65.5米,面積4427.8平方米。北高南低,臺上樹木成蔭,現建有涉故臺小學及鐘樓。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涉、吳廣同被秦征發的“閭左”900人前往漁陽(治今北京密雲西南)戍邊,途經大澤鄉,遇雨受阻過期,按秦律過期者斬首。陳、吳即率眾“為壇而盟”,殺死押送軍官,陳自立為將軍,吳為都尉,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農民大起義。

古盟臺 在宿州州東北解集鎮南、拖屋河畔。春秋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年),魯國遣使臣子貢、吳國遣使臣太宰噽,代表魯、吳兩國在此會盟。

雙方***築土臺,舉行會盟儀式,故名盟臺。傳說魯國使臣子貢留戀此地風光,寓居較久,故將附近山名曰“子貢山”,當地人俗呼為“貢山”。

後人曾在此臺上建廟,以紀念魯、吳二國使臣。蕭縣皇藏峪 在蕭縣城東南22.5公裏山中。

為淮北地區著名風景區和避暑勝地。原名黃桑峪,因峪內長滿黃桑樹而得名。

相傳秦末劉邦(漢高祖)曾藏匿於此,遂更名皇藏峪。四周崇山峻嶺,古木參天,林深處有壹古寺名瑞雲,傳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建,歷代重修。

寺依山而起,院深如海。寺旁有皇藏洞、拔劍泉、仙人床、美人洞、觀景峰、九龍窩諸勝跡。

皇藏峪周圍有林地3100畝。天門寺 在蕭縣東南20公裏天門山中。

元至正年間(1341-1370)建,明宣德年間(1426-1435)修。原有殿宇抗日戰爭時毀,建國後重修20余間。

四周層巒起伏,嶙峋怪石。泗縣余家臺新石器文化遺址 在泗城西14公裏的瓦韓鄉。

文廟大成殿 在泗縣泗城鎮。釋迦寺 在泗縣。

碭山縣燕喜臺 在碭山縣城郊。又稱宴喜臺。

唐李白與邑令劉碭山秋夜泛舟燕喜廳池,飲酒賦詩於此。唐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與杜甫、高適遊碭山,縣令劉某於燕喜臺設宴招待。

李白寫下《秋夜於劉碭山泛宴喜亭池》詩:“明宰試舟楫,張燈宴華池。文招梁苑客,歌動郢中兒。

月色望不盡,空天交相宜。今人欲泛海,只待長風吹。”

《江南通誌》載“臺上有石刻‘宴喜臺’三大字,相傳李白筆。”明建邵普宅 在碭山縣。

清真寺 在碭山縣城關鎮芒碭路東側。薛顯墓及碑 在碭山縣趙屯鄉。

毛程鋪石橋 在碭山縣趙樓鄉。靈璧縣垓下 在靈璧縣東南古沱河北岸。

又稱古垓下聚。楚漢戰爭最後決戰於此。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率諸侯兵30萬,追擊西楚霸王項羽,兵分三路,圍攻垓下。韓信十面設伏,張良又令各營夜奏楚樂,楚兵聞之,軍心渙散,項羽與美人虞姬對飲帳中,悲歌慷慨。

虞姬自殺,相傳項羽跨上烏騅攜虞姬首級突圍而去。虞姬墓 在靈璧縣城東7.5公裏、宿(州)泗(縣)公路旁。

墓前壹石碑,橫額刻“巾國千秋”,兩旁刻“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今建有墓園,有方毅手書門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