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揚州瘦西湖名字的來歷

揚州瘦西湖名字的來歷

由書中記載可見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為其水道彎曲狹長,並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稱為“瘦西湖”。

乾隆元年(1736),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裏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壹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詩中描述了瘦西湖壹帶的景致與繁華,在詩人眼中,揚州和杭州壹樣,市井繁榮,故稱“銷金鍋子”,並通過與杭州西湖的對比,認為瘦西湖之名確實形象而貼切。

擴展資料:

瘦西湖的故事

揚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相傳在清乾隆年間,揚州的鹽業興盛,瘦西湖由於年長日久,湖心淤塞,鹽商便出資疏浚,並在東西岸興建起許多亭臺樓閣,這壹來,湖上的風景便顯得格外優美秀麗了。

當時,鹽商中首富有三家,他們附庸風雅,經常到湖上遊玩、宴客。這年春二月,三個鹽商來到湖上鳧莊小宴,他們壹面飲酒,壹面欣賞湖面景色。大鹽商年齡最長,閱歷多,以長兄自居,他喝了幾杯酒,

就說:“我們這個保障湖,風景多好啊,壹點也不比杭州的西湖差,可是卻叫保障湖未免有點不相配。”二鹽商慣於見風使舵,見大鹽商發這通議論,立刻湊趣說:“高見,高見。我們揚州文人雖多,但卻沒有壹個人關心這件事,實在叫人遺憾。”

三鹽商是壹個自以為是的人,他接著說:“起個名字,還要文人?我看未免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來,我們三人思量思量,不信就想不出壹個好名字來。”

三個人酒不喝了,都在低頭沈思,過了好壹會兒,大鹽商先開口,他說:“我們的保障湖在揚州城之西,不如也叫它‘西湖’,二位以為如何?”二鹽商馬上附和說:“妙,妙,把保障湖改為西湖,那太好了,太好了。”

三鹽商看了二鹽商壹眼,不以為然地說:“妳們二位都到過杭州,杭州的西湖多大啊!我們這個湖怎配稱西湖呢?依小弟之見,叫‘小西湖’還差不多。”

大鹽商搖搖頭,心裏有話:這個“小”字就比人家矮了大半截,不妥,不妥,但他又想不出壹個好名字來,就說:“‘小西湖’還要斟酌斟酌。我看‘西湖’是可以用的,只要在它前面加壹個合適的字來。”

就為這壹個字,三個人又在苦苦思索了,過了好壹會,二鹽商開口了,他說:“我們這個西湖,雖不及杭州的西湖大,但也有它的特點,就是湖身迂回曲折,有二十多裏長,我看不如叫它‘長西湖’。

大、三鹽商都搖頭,不同意。他們於是又想出壹大堆名字來,什麽“金西湖”、“銀西湖”、“綠西湖”、“藍西湖”、“美西湖”等等,可沒有壹個中意的。這壹來,他們才感覺到替湖起壹個名字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恰巧,鄰座有位書生,壹直頗有興趣地聽他們爭論,只是笑而不語,大鹽商見了,就說:“那看著我們笑的是個讀書人,我們何不請他來起壹個名字。”

這位書生並沒有過來,他站起來劈口說到:“三位的議論我都聽到了,我看揚州的這個湖是可以與杭州的西湖相媲美,但清瘦過之,依我之見,稱‘瘦西湖’可也。”

“瘦西湖”三個字壹出口,三個鹽商就佩服得五體投地,壹再邀請這個書生入座飲酒,可是,那個書生卻飄然而去。從此,“瘦西湖”的名聲就傳開了。

百度百科-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