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壹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崇敬荊軻古今壹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壹種激越之情.後兩句寓情於景,景中帶比,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還有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沒有離別的情景也不知所送為誰,純是抒懷詠誌之作,開風氣之先.
2、王勃
《別薛華》
送進多歧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裏道,淒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窮和獨是傳神之筆,迢迢千裏唯失意的心來作伴,第三聯同情勸慰對方,也用以自慰,雙方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說明懷友之誠相思之切,不重惜別之情而寫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擺脫個人哀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別不必傷感,壹洗送別的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間所寫,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間接地表達送走友人後環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留連顧望之狀,淒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紙上,夜色深沈冷寂.融情入景.寒,著此壹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平淡近乎口語,對偶不工極其自然,言淺意深頗有余味.
4、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寫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在滿江風雨中也在離人的心頭.次句意境開闊,孤——襯心境,即景生情,情蘊景中,令人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向,白雲天盡時.
——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讀來卻詞淺情深,含有悠然不盡之意.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不寫餞別,匠心獨運,與他詩不同.把道別作暗場,而寫別後的寂寞之感,悵惘之情,離愁,往往在別後當日的日暮而更濃重、稠密,卻只用掩柴扉來表達.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濃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別,前兩句點明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寫景色調清新,明朗,這是壹場深情的離別,卻不黯然銷魂,相反,倒是輕快而富於情調.三四句是極豐富內涵的壹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