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積累了不少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句如下:
壹、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賞析:首句寫遙望壹輪落日向著樓前壹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沈,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次句寫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
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壹的寫法。
二、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賞析:寫詩人並不滿足看嶽而是想登上山頂壹攬盛景的心情。此聯號為絕響,再壹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壹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壹定要”。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
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壹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壹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壹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這兩句詩壹直為人們所傳誦的原因。
三、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賞析:首聯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誇張的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知於遠眺,而不能得之於逼視。所以這壹聯顯然是寫遠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遠,說它“近天都”,當然是藝術誇張。但這是寫遠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誇張寫真實。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至河南陜縣,遠遠未到海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