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為鄉,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秋天 , 寫景歸隱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瀟湘的靜夜裏,清風吹拂著秋天的荻花,橘子洲頭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畫。浩渺的煙波中,皎潔的月光下,我收攏釣魚的絲線,搖起小船回家。
綠水就是我的家園,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難勝過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魚蝦。面對盈杯的水酒,望著詩書滿架,我已心滿意足,再不用將名利牽掛。
創作背景 前蜀滅亡後,詞人不仕後蜀,對前蜀懷有故國之思,便向往江湖。李珣從蜀中乘船沿長江東下,在湖南、湖北壹帶過了壹段時期的隱居生活,然後溯湘水而上,後來他在嶺南生活了較長時期。詞人乘船經過湖南、湖北壹帶,創作了大量描寫隱逸生活的詞作,這首《漁歌子》便是其中之壹。 簡析這首詞主要描寫了詞人的隱逸生活。
上片寫景。開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是地處瀟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臨風,美景如畫。“碧煙中”三句,將鏡頭漸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輕柔澄碧,雲煙淡淡,詞中主人公剛剛垂釣完畢,劃著名小艇在水上蕩漾。真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下片寫人事,主要寫詞人的隱逸生活及其樂趣。隱在民間,雲水就是家鄉,蓬舍就是住所,經常吃的是家常的魚羹稻米飯。杯中斟滿美酒,架上擺滿書籍,開懷愜意,其樂陶陶,絕不把名利掛在心上。
李珣(855?-930?),五代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後在世。少有時名,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妹舜弦為王衍昭儀,他嘗以秀才預賓貢。又通醫理,兼賣香藥,可見他還不脫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瓊瑤集,已佚,今存詞五十四首,(見《唐五代詞》)多感慨之音。)李珣
五原秋草綠,胡馬壹何驕。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 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風緊雁行高,無邊落木蕭蕭。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壹庭淒冷。 丹陽郭裏送行舟,壹別心知兩地秋。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壹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眠壹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