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學習古詩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些詩人很喜婚呢用典故,而有些典故可以在多個詩中出現,我們稱這種手法叫做?用典?。這種手法是古代詩詞歌賦種常見的壹種表現手法,壹般是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和情緒或者情感,借助壹些歷史人物故事,或者壹些神話傳說,以及壹些寓言故事等。用典的手法好處有很多,可以準確明了的表達詩人的情感,還可以讓故事讀起來比較的優美有內涵,讓古詩的語言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對於作者還有讀者來說都是壹種好的體驗方式。那麽有哪些典故比較出名,被很多詩人借用而更加的景上添花呢?
第壹個是莊周夢蝶的典故。這個故事是莊周夢間自己化身成了壹只蝴蝶,偏偏起飛,甚至沈迷於此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但是夢醒之後,蝴蝶飛走了,自己還是那個自己。最常見的事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非常出名的《錦瑟》:?莊生曉夢bai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其實,後壹句也是出自於壹個典故,只是沒有莊周夢蝶典故為人所知的多。
還有壹個是?爛柯人?。這個故事是晉朝有壹個叫王質的人,上山去砍柴,突然看見有兩個小孩子在下棋,於是就停下砍柴去看了,等到棋局結束之後,他發現自己的斧子已經腐朽了。然後他回到村裏面,和自己同代的人已經都死了,時間已經過去了100年。最有名的詩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表達了自己對舊友的懷念,已經不是當年的光景。
最後壹個赤壁。相信大家對這個很熟悉,講的是赤壁之戰的故事,孫劉二人聯軍擊敗了曹操,後來被很多詩人借用。比如杜甫的《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