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關心國家大事”的對聯或詩句有哪些?

描寫“關心國家大事”的對聯或詩句有哪些?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示兒》

[ 宋 ] 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唐 ]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 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唐 ]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評議朝政。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壹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誌。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 。大歷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壹首七言古詩。

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全篇可分為四段,第壹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後壹段是理想的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後壹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了杜詩”沈郁頓挫“的風格。

杜甫(712~770),字子美,甫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沈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