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柑
甌柑,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甌柑是中國地方傳統柑橘品種,宋元明清時均被朝廷列為貢品,其栽培歷史約有二千四百年。古人有“有林皆橘樹,無水不荷花”的詩句。1990年被北京“亞運會”指定為運動員專用水果。
甌柑耐貯藏性優於其他柑橘品種,果實經過貯藏,“越冬抵黃,色味猶新”。早在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溫州太守韓彥直所撰寫的世界首部專著《桔錄》中記述的“海紅”即為現今的甌柑。
2006年12月2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甌柑”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擴展資料
甌柑果形端正,梨形或高扁圓形,果頂部凸出;果皮色澤橙黃色或金黃色,光滑油亮,果蒂鮮綠;果皮與果肉結合緊密,易於剝皮,果肉柔軟多汁,清甜可口,初食時略帶微苦。
1949年,溫州甌柑種植面積0.21萬畝。2012年,全市種植面積5.6萬畝。其中,發展最快是在2002年-2012年,由1.76萬畝擴展到5.6萬畝。
2008年,甌海區甌柑種植面積達1.6萬畝,產量***計約2.5萬噸。
2009年,甌海區種植甌柑1.5萬多畝,產量2萬多噸,產值1億多元。
2010年,溫州市甌柑面積達52134畝,產量52069噸,產值22920.8萬元。
2015年,溫州甌柑種植4.9萬畝,產量6.2萬噸,產值達到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