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袁枚關於雪的詩詞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沈沈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壹天雪。
這首詩寫於乾隆42年(公元1777年),袁枚61歲。
壹年最後壹個十五月圓夜,明月當空,白雪灑滿地,月雪相互映照,寧靜的黑夜變得通明如白晝。
此時,詩人袁枚吹滅了油燈,準備睡覺,卻又臨窗賞雪賞月,感覺獨特,於是寫了這首賞雪小詩。
整首詩清新簡潔,意境唯美,短短四個詩句,就寫出了獨特的雪夜美景。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渲染了壹個夜深人靜的環境氣氛。
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更鼓聲。忙碌了壹天了,人們漸漸入睡了。市井的喧鬧聲慢慢平息了,安靜了下來。這是壹個多麽寧靜與安詳的夜晚啊!
此處,借助了“沈沈”、“漸漸”兩個疊詞,把“更鼓”、“人聲”,用壹“急”壹“絕”連接起來,形成了對照,形象地傳達了更深人靜的過程,讓人感覺就像是夜神的腳步聲,漸漸靠近深夜。
後兩句詩既寫了實景,又傳出真情,描寫了詩人月下賞雪景的感受,描繪了壹幅月照雪映的美圖,意境唯美。
夜已很深了,詩人準備上床睡覺了,便吹滅了油燈,卻發現房間裏比之前更明亮了。
他走到窗前,往外望去。夜空中,明月高懸,大地處處是白雪,明亮的圓月和潔白的雪相映,大地如白晝壹般。
壹年最後壹個“十五夜”了,明月當空,白雪灑滿大地。在白雪的映襯下,月光更加的皎潔。雪月相映下,景色太美了。
如此的良辰美景,詩人沈醉在其中,已無心睡眠,倚靠在窗前欣賞這絕美的月光雪景。
全詩只有四句,僅20個字,寫得有聲有色,特別有畫面感。把更鼓聲聲,吹燈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清幽夜景寫得形象生動,向我們呈現了壹幅清幽雪月美景,簡直美出了天際。
細細品讀,美好的雪月夜景躍然在腦海之中,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