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湖光水色的詩句 1.描寫湖光水色的詩
《吳江垂虹亭作》: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嶽外史,人稱米南宮。
世居太原,遷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以太常博士出知無為軍,召為書畫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精鑒別,善書畫,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壹。
有《寶晉英光集》等。 《吳江垂虹亭作》 斷雲壹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
好作新詩寄桑苧,垂虹秋色滿江南。 破鱸(lú)魚:如同說“鱸魚破玉”。
鱸魚,壹種淡水魚,又名銀鱸、玉花鱸,主產於吳江壹帶,吳江有“鱸魚鄉”之稱。玉破鱸魚,形容切好的鱸魚肉瑩潔如玉。
金破柑:形容剖開的柑橘燦若黃金。洞庭東西山盛產柑橘,品質較優。
“金破柑”,《宋文鑒》作“霜破柑”。 《吳江垂虹亭作》是兩首山水詩。
第壹首描寫了太湖邊的美好景色,是寫實;第二首則由水天壹色的湖光水色聯想起織女架起了織布機、嫦娥奔月等神話傳說,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垂虹橋,素以“江南第壹長橋”而名聞遐邇,自宋始建之日起,即被譽為三吳絕景。
改建為連拱石橋後,“環如半月,長若垂虹”,“三起三伏,蜿蜒似龍”,其壯麗秀美,更是獨步江南。歷史上有百余名名人為此吟詩作畫,贊嘆不絕。
其中宋蘇舜欽“雲頭艷艷開金餅,水面沈沈臥彩虹”,宋楊傑“八十丈虹晴臥影,壹千傾玉碧無暇”,以及宋鄭懈“插天蟲帶蟲東玉腰闊,跨海鯨鯢金背高”,世稱吳江長橋三名聯。 斷雲壹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霜破柑, 好作新詩寄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
這是北宋詩人米芾吟詠吳江垂虹橋的壹首詩。它以富有畫意的筆觸形象地描繪了這座水波連天、長虹飛渡的古代名橋的宏偉景象。
垂虹橋位於吳江松陵鎮東門外,橫臥於古吳淞江正源之上(古吳淞江又名淞江或吳江),原名“利往橋”,俗稱“吳江長橋”,因橋上建有垂虹亭,故又稱“垂虹橋”。 垂虹橋建於北宋年間,它的建造與古代吳江的地理形勢有著密切的關系。
自古吳江就是壹個水鄉澤國,縣城松陵鎮位於古吳淞江之濱,鎮南即為煙波浩渺的太湖。吳淞江在松陵東南接納太湖水東流入海,正如舊誌所稱:“吳江以南,壹望無際,皆太湖之委,松江之始也。”
唐宋以前,這裏江面寬闊,水深流急,風高浪大。古運河在此又借道吳淞江,如遇上天氣驟變,則常常翻船溺人,官府漕運屢遭損失,當地居民往來也極為不便。
北宋慶歷二年(1042年),官府召集民眾在江湖之間修築了吳江長堤,堤東為江,堤西則湖,為了讓湖水東泄,就在縣城東南留有壹大缺口,運河以西、長堤以外仍然風大浪急,日夜無休。為了保證漕運的通暢以及居民往來方便,修建壹座長橋把縣城與吳江長堤連接起來已勢在必行。
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當時吳江知縣李問和縣尉王庭堅募錢百萬興建長橋,次年6月橋成通行。當時橋長1300多尺,西北-東南走向,磚木混合結構,橋面鋪砌青磚,雙邊縈以修欄,用木萬計,橋中心比較寬闊,建亭名垂虹,橋下85孔互相聯綴。
垂虹橋上臨波濤萬頃的太湖,遠遠望去,猶如中流砥柱,屹立於洪濤之中。波光橋影,遠山近蘆,蒼茫如畫,成為絕景。
橋成以後,舟楫免於風波之險,徒行者晨往暮歸,皆為坦道,十分方便。宋元時期,太湖之水從橋下浩蕩東流,垂虹橋便成為吳淞江的咽喉,為數眾多的橋孔又在壹定程度上緩和了吳淞江浪濤之險,所以宋代曾有“松江未過不愁,過了垂虹百不憂”的詩句。
垂虹橋建成以後,便成了文人雅士們的遊覽勝地,歷代文人途經垂虹橋無不吟詩作賦。不少詩人登臨橋上,南望波濤洶湧、水天壹色的太湖,觸景生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垂虹橋也隨之名聞天下。
北宋詩人張先曾為吳江縣令,有詩雲:“橋南水漲垂虹影,清夜澄光合太湖。”南宋著名文學家姜夔途經垂虹橋時,留下了“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蕭。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的佳句。王安石、蘇軾、米芾、楊萬裏等宋代名家都以登臨垂虹橋,面對萬頃太湖,遠眺洞庭諸山,品嘗鱸膾為樂事。
垂虹明月,松江鱸魚,釣雪晴沙,足使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忘返。 由於木橋易腐,加之常遇兵燹,長橋屢遭毀壞,因此垂虹橋自建成後,幾乎每年都要維修,橋孔也時增時減,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竟多達99孔。
到了泰定二年(1325年),吳江州判官張顯祖以石易木,下開62孔,橋孔為弧形聯拱式結構,並在東西兩橋堍各立巨大石獅壹座。到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吳江監州那海又重修垂虹橋,並親書隸體“垂虹”兩大字懸匾於亭。
此後世皆稱垂虹橋而不稱利往橋。明永樂二年(1404年),吳江知縣蔣奎又用石砌面,雙邊冀以雙層石欄,欄桿上雕刻有狻猊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邑人包鹹等人出資重修垂虹橋。由於城市閭井變遷,淤灘封占障塞,到了民國四年(1915年)夏,官民又積資重修此橋,但此時橋孔之數僅存四十又四了,不過它壹頭連接東門城墻,壹頭直通郊野,水波連天,仍然壯觀。
解放後垂虹橋尚可見37孔。 垂虹橋在歷史上已顯示出它的作用。
然而,由於河道淤塞,改道頻繁,特別是在明清之際,東太湖淤淺迅速,吳淞江正源北移,垂虹橋下已不是太湖東泄的主要通道,橋孔逐漸被。
2.描寫湖光山色的詩詞
山青水秀 山窮水盡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風起水湧 木本水源 鏡花水月 高山水長 金沙水拍
錦繡河山 高聳入雲 水天壹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練騰空 煙波浩渺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3.描寫湖山水色的詩句
蔔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鑼。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壹片日邊來。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4.描寫湖光山色的古詩有哪些
1、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2、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
3、多麽靜的洞庭湖啊,靜得像壹面鏡子;多麽綠的洞庭湖啊,綠得像壹片草坪。
4、遠遠望去,洞庭湖的山水是多麽美麗,如同白玉盤裏放著壹顆小巧玲瓏的青螺,令人遐想。
5、啊!洞庭湖的君山是多麽雄偉壯觀啊!就像壹個忠誠的衛士守衛著洞庭湖,好讓洞庭湖不受風雨的侵擾。
6、冬天,到處冰天雪地,唯獨浩瀚的洞庭湖從不上凍。寬闊的湖水依舊波光閃爍,顯出無比的活力和生機。
7、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駕浪沈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軒樂詎曾過。唯有君山下,狂風萬古多。
8、周極八百裏,凝眸望則勞。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賈客停非久,漁翁轉幾遭。颯然風起處,又是鼓波濤。
5.描寫水色的詩句
古詩如下: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王維 漢江臨泛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 使至塞上 星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 旅夜書懷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賈島 憶江上吳處士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關山月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杜甫 閣夜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 浪淘沙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趙嘏 江樓感舊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憶江南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王灣 次北固山下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宿建德江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李白 聽蜀僧浚小說彈琴 山螟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李白 渡荊門送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 將進酒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 涼州詞 郁郁層巒夾岸青,青山綠水去無聲。朱熹 水口行舟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蘇軾 永遇樂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王禹偁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壹道月分明。
黃庭堅 登快閣 壹輪紅日倚青山,只見湖光數裏間。
6.關於山光水色的古詩
1、《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秋詞》
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4、《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5、《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7.四句關於描寫“湖光山色”的古詩
1、宋·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宋·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3、唐·劉禹錫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4、唐·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5、唐·王維 《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劉禹錫 《望洞庭》
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壹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
參考資料
周篤文 高誌忠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