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① 李白趙客縵胡纓②,吳鉤霜雪明③。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④。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⑤。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⑥,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⑦。 三杯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⑧。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⑨。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⑩。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 註釋: ①這是壹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壹首。
行,這裏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 ②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
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
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③吳鉤,寶刀名。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壹樣明亮。
④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⑤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壹人,千裏不留行。”
這裏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壹,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朱本是壹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
炙,烤肉。啖,吃。
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⑧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⑨素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
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壹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
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⑩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
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同對付秦國,這就是連橫以抗秦。信陵君是積極主張連橫的。
邯鄲,趙國國都。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
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
信陵君準備親率家丁與秦軍壹拼,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
侯笑著說:“我知道妳會回來的。”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令代晉鄙領軍。
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⑾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書閣下,意即寫入正史。
《太玄經》是揚雄寫的壹部哲學著作。結合全文,這兩句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寫史的人把俠客的功績記下來流傳後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
先祖隋時獲罪徙西域。李白出生於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和國境內)壹個富商家庭。
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淩相如”,且“好劍術”,遍遊蜀中山水名勝,直至二十五歲才“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懷“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壹”的政治抱負,“徧幹諸侯”,“歷抵卿相”,希冀與統治階層的人物接觸,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
然而現實卻給了李白無情的打擊。天寶初,李白已四十二歲,因道士吳筠及賀知章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讒去職。
安史亂起,永王李璘率兵路過九江,邀請李白參加了他的幕府。李璘兵敗被殺,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歸。
兩年後,李光弼率軍討伐史朝義,李白以六十壹歲高齡還決意從軍,終因衰病未能如願,依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便逝世了。 賞析: 李白這壹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壹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
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壹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壹筆。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
朱並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
壹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壹”的政治抱負。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李白這首詩亦當如是。
2. 李白關於刺客的那首是俠客行① 李白趙客縵胡纓②,吳鉤霜雪明③。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④。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⑤。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⑥,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⑦。 三杯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⑧。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⑨。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⑩。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 註釋: ①這是壹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壹首。
行,這裏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 ②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
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
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③吳鉤,寶刀名。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壹樣明亮。
④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⑤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壹人,千裏不留行。”
這裏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壹,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朱本是壹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
炙,烤肉。啖,吃。
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⑧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⑨素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
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壹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
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⑩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
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同對付秦國,這就是連橫以抗秦。信陵君是積極主張連橫的。
邯鄲,趙國國都。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
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
信陵君準備親率家丁與秦軍壹拼,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
侯笑著說:“我知道妳會回來的。”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令代晉鄙領軍。
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⑾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書閣下,意即寫入正史。
《太玄經》是揚雄寫的壹部哲學著作。結合全文,這兩句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寫史的人把俠客的功績記下來流傳後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
先祖隋時獲罪徙西域。李白出生於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和國境內)壹個富商家庭。
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淩相如”,且“好劍術”,遍遊蜀中山水名勝,直至二十五歲才“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懷“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壹”的政治抱負,“徧幹諸侯”,“歷抵卿相”,希冀與統治階層的人物接觸,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
然而現實卻給了李白無情的打擊。天寶初,李白已四十二歲,因道士吳筠及賀知章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讒去職。
安史亂起,永王李璘率兵路過九江,邀請李白參加了他的幕府。李璘兵敗被殺,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歸。
兩年後,李光弼率軍討伐史朝義,李白以六十壹歲高齡還決意從軍,終因衰病未能如願,依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便逝世了。 賞析: 李白這壹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壹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
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壹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壹筆。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
朱並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
壹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壹”的政治抱負。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李白這首詩亦當如是。
3. 描寫刺客的詩詞於易水送人壹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李白的《俠客行》中的四句深得刺客之真髓: (刺客)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詠荊軻 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誌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裏,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4. 求關於形容刺客的古詩句李白的《俠客行》基本上全詩都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5. 有關四大刺客的詩詞歌賦1、《荊軻歌/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白話譯文: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
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壹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
2、《於易水送別》
唐代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白話譯文: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沖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3、《俠客行》
唐代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白話譯文:
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壹樣明亮。
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
他們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壹人,千裏之行,無人可擋。
他們大事做成後,拂袖而去將功勞和美名隱藏起來。
想當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交,與之脫劍橫膝,交相歡飲。
與朱亥壹起大塊吃肉,與侯嬴壹道大碗喝酒。
幾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感動蒼天,可貫長虹。
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
他們縱然死去而俠骨猶香,不愧為壹世英豪。
誰願像揚雄那樣的儒生,白首著書,老死窗下呢?
擴展資料:
古代四大刺客:
1、專諸——魚腹藏劍 專諸,吳國棠邑人,專諸將鋒利的“魚腸”劍暗藏於燒好的魚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吳王僚,力大透過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吳王僚大叫壹聲,立即死亡。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齊出,將吳王僚衛士盡數剿滅。公子姬光既殺吳王僚,便自立為吳王,即名噪歷史的吳王闔閭。
2、聶政——弟忠姐烈 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他遊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之恨,刺殺俠累。聶政仗劍直入韓府,諸多甲士反應不及,聶政以白虹貫日之勢長劍已刺入俠累胸膛,俠累頃刻命喪。頓時府中大亂,甲士們齊上圍攻聶政。聶政仗長劍擊殺數十人後,難逃重圍,遂倒轉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
3、豫讓——舍生忘死 豫讓春秋戰國間晉國人。為晉卿知(通“智”)瑤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韓、魏***滅知氏。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
4、荊軻——圖窮匕見 荊軻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鹹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高漸離與曠修、荊軻二人互為知己,尤其敬重大哥荊軻,送荊軻於易水河畔,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 流傳千古。
百度百科——《俠客行》
百度百科——《渡易水歌》
6. 李白是歷史上著名的刺客還是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7. 描寫刺客的詩詞於易水送人壹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李白的《俠客行》中的四句深得刺客之真髓: (刺客)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詠荊軻 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誌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裏,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