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稱掛青。
掛青是清明節活動之壹,“有兒墳上掛白紙,無兒墳上屙狗屎。”,“有兒墳上飄白紙,無兒墳上草樹青”。壹座墳頭清明是否掛青,成了壹個家族是否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父慈子孝的標誌。壹個墳頭上“掛青”越多,說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
湘西南等地,用白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稱掛青,俗稱掛紙。也有稱“掛清”的,湘西南部方言可能叫“掛槍”,還有解釋為“掛(宗)親”的。
清明節是壹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掛青是盡孝道的標記物,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相關傳說故事
在樂昌縣梅遼四地壹帶,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門口都要掛上壹枝“青”,即用布荊枝條和塘邊、溝邊生長的水菖蒲(此處叫"香爐頭")紮合而成的植物枝葉,掛在門邊。此俗仍很盛行。
傳說,唐末黃巢造反,弄得人心惶惶。有壹天,黃巢在路上碰到壹婦女,見她背著壹個大小孩,手牽著壹個小小孩,黃巢覺得奇怪,便問道:“妳為什麽背大的牽小的?”婦女答:“手牽的是我兒子,背的是我侄子,他是個孤兒,父母雙亡,他代表壹房人。
如果黃巢來殺人,我背侄兒走,丟下兒子給他殺。兒子死了,我還可再生,侄子卻不能再生了,所以,我背侄子牽兒子”。當時黃巢聽了該婦女的話,深受感動,叫那婦女趕快回家去,在門前插上青。婦女回家後,在家門前插了青,又叫全村的人都在家門口插上青。
因黃巢吩咐過將士,插了青的就不殺,結果保護了全村人。這壹天剛好是端午節,這個村原在福建,而梅遼四地的多數農戶都是從福建搬來的,因此,這個風俗也就壹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