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愛蓮說七年級語文教案

愛蓮說七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壹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麽寫才好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愛蓮說七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愛蓮說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1

 壹、導入新課(略)。

 二、解題。

 “蓮”即荷花,“說”是古代的壹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與現代的雜文相似。

 三、簡介作者。

 周敦頤(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他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辟—四十余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為“愛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誌。

 四、誦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或放錄音),提示學生讀準下列字音。

 甚蕃(fān)淤(yū)泥濯(zhuó)清漣(lián)不蔓(màn)不枝

 褻(xiè)噫(yì)鮮(xiǎn)有聞

 2、學生齊讀。

 五、串析課文。(圍繞下列問題逐壹展開討論,涉及到的較難的文言詞句順便作些解釋。)

 1、找出課文中直接寫“蓮”的句子,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歌頌“蓮”的?

 理解:直接寫蓮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後壹個分句。作者是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三個方面來歌頌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從生長環境的角度歌頌蓮花的高潔、質樸、莊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從體態方面突出蓮花的正直、剛直不珂、威武不屈,“香遠益清”是從香氣方面歌頌蓮花芳名遠揚;而“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則是從風度方面,寫蓮花的端莊、清高。

 2、從作者對蓮花的描寫和歌頌中,可以看出他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誌”是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課文對蓮花的描寫和歌頌緊扣與君子氣質相似之處著墨,借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裏如壹、行為端正、不阿諛諂媚的品德,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觀,以及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慨嘆和鄙棄。

 3、文章題目是“愛蓮說”,按道理只要寫蓮花就行了,而本文卻還寫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襯托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另壹個突出特點。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先用眾多可愛的花作壹般的映襯,再以菊和牡丹作重點映襯。菊,從正面映襯;牡丹,從反面映襯。描寫蓮時,濃墨重彩,工筆細刻,卓然超群的“蓮”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襯下,在畫面上凸現出來,使人心馳神往。另外,本文還用隱逸者、富貴者映襯君子;用菊之愛、牡丹之愛映襯蓮之愛,以此表明作者與眾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本文除襯托手法外,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對偶(如“蓮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④反問(如第⑧句)。

 5、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麽特點?

 理解:散句和駢句交錯運用,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六、背誦全文。

 七、布置課外作業。

 1、找出課文中的“之”字,並分別指出它們的意義或用法。

 2、以某種植物為題材,寫壹篇托物言誌的短文。

愛蓮說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2

 通文意,把握難詞難句和關鍵詞浯,學習托物言誌的寫法,誦讀、背誦課文,是短文兩篇的教學重點。理解學習類比手法的運用是《陋室銘》的教學難點,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襯手法是《愛蓮說》的教學難點。

 短文兩篇應以誦讀(包括背誦)為主,以講為輔、達到當堂成誦。用抓“文脈”的方法快速記誦,背誦課文。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不必多作發揮。點到為止。

 教學安排兩課時。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壹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壹、導人新課。

 古代名士文人常愛以物詠情言誌,我們今天要學的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就是托物言誌中的名篇。作者借陋室、蓮花抒發自己怎樣的心誌的呢?讓我們壹起來品讀吧。

 彩屏顯示:彩圖及課題《陋室銘》。

 二、檢查預習。

 彩屏顯示:

 正確朗讀下列句子並解釋加點的字。

 惟吾德馨談笑有鴻儒無案牘之勞形西蜀子雲亭

 可愛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不蔓不枝

 不可褻玩焉花之隱逸者陶後鮮有聞宜乎眾矣

 三、錄音範讀課文《陋室銘》。

 要求:在聽的過程中,劃出疑難之處,並結合課文註釋,理解文意。

 四、學生質疑,教師答題(基本掃除文字障礙)

 五、指導朗讀。駢文的節奏按意義劃分。駢句要讀出節奏(四字句的節奏壹般是二二,五字句的節奏多為二壹二),上下句節奏壹致,韻腳要讀出延長音,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須有較長的停頓。排比句要註意節奏鮮明,重點突出。齊讀《陋室銘》。

 六、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問題,教師只作點撥。

 1、釋題。

 課題中的“陋室”是所托之物,“銘”指的什麽?引導學生看註釋①。

 2、文中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為什麽?

 討論後,明確:“惟吾德馨”這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因為第四句是比喻;也是類比,是以虛襯實。作者所要說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中間八句寫室中生活情狀,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現。最後壹層隱含“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

 3、作者是怎樣描寫陋室環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

 明確:“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描寫了陋室幽雅動人的景色,以景色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寫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是從陋室主人交往的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陋室中人的活動(“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兩方面來描寫的,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4、作者以陋室比古賢的居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趣和節操?

 明確:引古賢之名室類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誌趣和抱負,在更高的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

 5、為什麽結尾說“何陋之有”?

 明確:引用孔子的話,隱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之人居之,則陋室不陋”,與本文開頭的“惟吾德馨”壹句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子過來,達到最完美的思考境界,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6、本文采用托物言誌的寫法,借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明確;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

 7、熟讀並當堂背誦全文。

 8、默寫全文。

 第二課時

 壹、導入課文。

 同學們知道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嗎?它是以哪種花來構成的?生答:蓮花。澳門同胞為什麽要以蓮的形象作為自己的區徽呢?不僅因為澳門蓮多、蓮美,更是因為蓮花象征了澳門人渴望回歸祖國大家庭的純潔、高尚的心。宋代哲學家周敦頤也特別喜愛蓮花,也寫了《愛蓮說》。為什麽周敦頤獨愛蓮花?他是怎樣描寫蓮花,抒發自己的心誌的呢?

 讓我們壹起來學習他的《愛蓮說》。

 彩屏顯示:課題及彩圖。

 二、檢查預習。

 1、完成課後練習二。

 2、指名口譯本文大意。教師訂正誤處。

 彩屏顯示譯文。

 3、全班齊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教師只作點撥。

 1、討/lw/Index。html>論文體。

 《愛蓮說》是壹種怎樣的文體?

 討論後明確:是古代—種以議論為主的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本文就是壹篇借物詠誌諷世的散文。

 2、討論重點段落的理解。

 作者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可愛,為什麽作者獨獨只愛蓮花呢?

 討論後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這段話中7個短語分別描述了蓮花的哪壹方面特點?請壹位同學結合這幅蓮花圖來談談。

 彩屏顯示:蓮花圖。

 明確;“淤泥”和“清漣”是蓮花的生長環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寫蓮花的體態;“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凈植”指蓮花的整個形體姿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說的,寫她清高風度。正因為蓮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貴的氣質,才會讓人肅然起敬。前六個短語是從蓮花自身而言,最後壹個短語則是從觀者的感受來說的。

 齊讀第壹段。

 3、引導學習托物言誌的寫法。

 作者愛蓮,不僅因為喜愛它的外形,更是因為它是壹種人的化身,聯系第二段看,是哪種人的化身?

 明確:從“蓮,花之君子”中可看出是君子的化身。

 蓮與君子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汙(高潔、質樸);“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誌潔行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清高)。彩屏顯示:蓮花圖。

 作者借連花的形象來言君子之誌,這是壹種什麽樣的表現手法?抒發了自己怎樣的心誌?

 明確:是托物言誌的寫法,借蓮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齊讀第壹段並當堂背誦。

愛蓮說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重點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大意。

 2、反復誦讀,在誦讀中品味語言,並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學習“托物言誌”的手法。

 3、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引導學生保持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學重點:

 探究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托物言誌的手法,襯托的寫法。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看插圖,談感受

 (請同學們將書翻到插圖第壹頁,這是什麽?看到這幅圖妳有何感受?請同學來談壹談。

 那麽宋代著名哲學家周敦頤看到了盛開的荷花又會有何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周敦頤賞荷有感而發寫成的絕世佳作《愛蓮說》。)

 二、文學常識

 1、“說”如何理解?(劃下註釋壹,齊讀)

 2、作者簡介(齊讀)

 3、30秒識記常識。

 三、誦讀課文

 1、欣賞錄音朗讀。註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節奏、語速、語氣。

 2、跟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準確。

 3、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和感情。

 4、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註意朗讀的語調語氣。

 四、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結合書下註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逐句翻譯課文。

 2、不懂的詞句可以作上記號,小組討論交流。

 3、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

 4、自主讀譯課文,鞏固重點文言詞。

 5、齊讀課文(要求:口讀心譯)

 五、研讀探究

 1、文章題目是《愛蓮說》,作者為什麽愛蓮呢?(用原文回答)

 2、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蓮具有哪些品質特點值得作者喜愛?

 (自己思考寫壹寫,然後小組討論補充)

 3、由此看來,作者寫蓮,已經賦予了蓮花人的品質,作者不僅僅是寫蓮,實質是寫人,做人也應當做壹個潔身自好,通達正直,高潔端莊的人啊!作者愛蓮,寫蓮,不正是表達自己這種誌向嗎?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麽?(托物言誌)

 4、請同學們帶著贊美之情誦讀這幾句。

 5、文章寫的是蓮,文中卻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這是為什麽?有何用意?(正襯,反襯)

 6、作者對愛菊和愛牡丹的人各持什麽態度?(惋惜,鄙視)最後三句應該怎樣來讀?

 明確:“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壹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7、請同學們自讀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

 8、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三句。

 六、教師小結

 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壹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他誌在保持正直的操守,做壹名君子。我們也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壹樣正直的人。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周敦頤高潔傲岸的人格,學到了托物言誌的寫作手法,更應該學會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詩意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壹切,因為只有這樣,我們寫出的.文章才會方香四溢。

愛蓮說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2、掌握“蕃”“染”“植”“鮮”的意義,辨識“之”的不同用法。

 3、學習蓮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四字真言:

 讀——讀背課文;

 解——解讀生澀字詞;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學——學習蓮,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教學難點

 托物言誌和襯托手法的運用。

 課時

 壹課時

 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

 教學步驟

 壹、導入新課

 今天,我將帶大家壹起去賞花!(展示圖片)

 從古至今,蓮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建築物上、雕刻和繪畫作品中;許多詩人、學者都寫過詠蓮的篇章,賦予蓮以各種美好的品質。不只剛才所展示的詩句,我們今天還將學習到壹篇名文——《愛蓮說》。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據說他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壹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二、解題

 有題目可明確三個方面的內容:

 1、文章主要內容是關於“蓮”;

 2、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愛”;

 3、題目最後壹個“說”是古代壹種文體——“說”是壹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說文。

 《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1、讀——先聽後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②邊聽朗讀,邊給自己不懂的字詞註音(找疑難字詞)。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點寫什麽?

 2、解——解讀生澀字詞。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褻(xiè) 鮮(xiǎn)

 四、深入研讀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第壹段分析(提問引導為主):

 提問1:作者重點寫蓮花,在他看來,蓮花有什麽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提問2:這壹長句,分別突出了蓮花哪些特點呢?

 引導: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誌向和情操時,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為喻,寫得比較含蓄,這叫做“托物言誌”。作者筆下的蓮美是美,但究竟是什麽特點可以代人言誌呢?依句引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汙濁的世風同流合汙,高潔、質樸。

 明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為方正。

 “香遠益清”: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誌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

 賞析完後帶著贊美與欽佩的感情重新朗讀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討論為主):

 探究1:蓮的象征意義(托物言誌,立意高遠)。

 引導:,作者的情感態度決定對物的愛憎,由初壹學過的《紫藤蘿瀑布》VS白居易《紫藤》(白居易說紫藤“下如蛇屈盤,上若繩縈紆。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並比作“諛佞徒”“妖婦人”)。

 明確:原文“蓮,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愛蓮贊蓮,卻不通篇寫蓮,反而加入了對菊和牡丹的描寫,用意何在?(正襯與反襯)

 引導: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紅花”這裏指蓮花,“綠葉”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們分別代表了什麽人,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呢?各抒己見。

 明確:菊 隱逸者 逃避現實 正襯

 牡丹 富貴者 庸俗逐利 反襯

 作者借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潔,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所以文中分別賦予了蓮、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義(究竟它們分別代表什麽呢),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現實、庸俗逐利),以襯托手法突出表現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壹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從“蓮,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將“蓮”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見“蓮”與君子在神采氣度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那麽,在同學們心目中,什麽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學習蓮)

 引導:從《論語》入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出淤泥而不染”V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後引到課文“蓮,花之君子者也”上。得出本課學習第四字真言——學,學習蓮高潔的品質。

 五、回顧小結

 1、托物言誌

 2、襯托手法

 3、辨識“之”字的用法

 六、布置作業

 1、翻開課本184頁,“蓮文化的魅力”,大家盡量去搜集有關蓮的知識或小故事,這周綜合性練習我們壹起討論。

 2、課後小作文“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