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節氣歌怎樣反映農時季節呢6年級上冊科學知道的加分

節氣歌怎樣反映農時季節呢6年級上冊科學知道的加分

題記:古人經過長期觀察、實踐,逐漸掌握了大自然氣候、物候變化的規律,遂把壹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分為六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又把二十四節氣縮編成歌謠,瑯瑯上口,便於人們熟記,以指導農時稼穡、生活起居。體現了古人把握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來安排生產生活,與大自然相依相存、和諧相處的真知灼見和聰明才智。

《二十四節氣歌》曰: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壹章:春

壹、立春

像壹把鑰匙,開啟了季節的門鎖,壹個大寫的春天站立起來,邁過冬的門檻,在大地上健步行走。

這個時令,寒冬尚未完全退卻,猶在做垂死的掙紮,但春天的腳步已經鏗鏘走來。

東風吹響了向殘冬發起最後總攻的號角。

嚴冬終於未能冰封住生機,生命已經發芽,季節又開始了新的輪回。

立春前後適值春節,俗稱過年,這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壹入臘月門兒,集市上便響起了鞭炮聲,伴著火藥的幽香,年味便飄蕩起來。喝了“臘八”粥,這年味像發酵似地壹天濃似壹天,任憑風雪嚴寒也抵擋不住,在城鄉村寨彌漫開來。“辭竈”的爆竹響過之後,隨著春節壹步壹步地臨近,人們便開始“忙年”,家家戶戶忙著掃房子、蒸餑餑、蒸年糕、殺豬宰雞,年味濃得化都化不開。到了年“除夕”,大紅的春聯壹貼,大紅的燈籠壹掛,張燈結彩,紅紅火火,鞭炮聲炸成壹鍋粥,普天同慶,萬家團圓,辭舊迎新,接福納祥,這大年便到了高潮。然後,初壹拜年,初二走親,初三送年,正月十五鬧“元宵”,壹直到二月二“龍擡頭”,這年才算終於畫上了句號。新的壹年又開始了。

二、雨水

天壹生水。立春過後,東風解凍,冰雪消融,化而為雨。

經過漫漫嚴冬的禁錮,大地幹渴得冒起青煙,田野龜裂,草木枯槁。多麽期盼壹場甘霖呀!

這時,空氣開始濕潤起來,天空飄來了朵朵白雲。雨水,就躲在那些溫柔的雲朵裏,壹不留神,壹陣微風,壹聲鳥啼,她就會投入大地的懷抱,滋潤蕓蕓眾生。

這是上蒼布施的恩澤呀!小草急不可待地從土層下探出腦袋,歡呼起來;迎春花高興地笑了;柳條上的嫩芽鼓起小嘴兒,吹響綠色的哨音。

三、驚蟄

春雷壹聲炸響!驚醒了冬眠的動物。夢中醒來的生靈,吸壹口清新的空氣,揉揉惺忪的睡眼,伸伸懶腰,打個哈欠,舒展壹下筋骨,攢足了精氣神,準備上演壹幕驚天動地的生命大戲。

驚蟄之後“龍擡頭”。蟄伏了壹冬的蒼龍,挾雷裹風壹躍沖天,開始行雲布雨,君臨天下。蛇爬出洞外曬太陽,僵硬的身子變得柔軟靈動,不壹會兒便行走如風。螞蟻成群結隊,忙著搬家。田鼠探頭探腦地蹓到田壟裏,尋覓去秋遺落的莊稼。昆蟲們完成蛻變,破繭而出,走進嶄新的季節,尋找嶄新的生活。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這部鴻篇巨著中最驚心動魄、振聾發聵的壹章!從此,天地間打破冬的死寂,昭告電閃雷鳴、暴風驟雨、萬物競發的高潮即將到來。

四、春分

好壹個“分”字!像壹把剪刀,把時光壹裁為二,壹半為晝,壹半為夜,宇宙晝夜均等,陰陽平衡。

從天文學意義上講,北半球真正的春天開始了!

這時,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楊柳換上了綠色春裝,麥苗的夢已經返青,桃蕾杏蕾羞澀地抿著嘴兒,想唱春天的小曲兒。

農家犁開多情的土地,撒下希望的種子,播種新的夢想。

春天漸漸長大了!

五、清明

清明,好壹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可以說,清明是整個春天最清麗明媚的時光。

這是壹個浪漫多情的時節。妳看:燕子駕著東風,銜著春訊,從南到北,走家串戶,傳遞著春的消息。桃花、杏花笑逐顏開,扮靚春天,為春天喝彩。麥子開始拔節,油菜花笑黃了臉,小草書寫綠色的詩句。江河唱響了春之聲。鳥兒忙著構築愛巢,在這個浪漫的季節,演繹風流韻事。

最是那少男少女,在明媚的春光裏青春結伴去踏青,蕩秋千,放風箏,追逐嬉戲於花間草地,歸來蜂蝶戀戀不舍,只緣花香染春衫……

清明,又是壹個憂傷的節日。杜牧《清明》詩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相傳起源於寒食節。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功成身退的功臣介之推被燒死山西介休綿山而不仕,下令全國禁火三日,皆吃冷食,故名“寒食”。後因寒食節與清明節時間相近,故二節合壹。歷史變遷,滄海桑田,清明節禁火吃冷食的習俗已經湮滅不再,但掃墓、踏青、插柳等風俗卻延續至今。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清明節與春節、端午、中秋壹起,被國家定為法定節日,讓人們掃墓賞春。因此,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壹壹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特殊節令。

六、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後壹個節氣。

這個節令,時至暮春,江南已是“楊花落盡子規啼”,“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北方也已百花盛開,春意闌珊。

雨生百谷。農諺道:“谷雨前後,種瓜種豆”。布谷聲聲催農時,正是播種好時節。農家披蓑戴笠在霏霏細雨中插秧苗,種百谷,播種壹年的好光景,期盼壹年的好收成。

“春雨貴如油”。谷雨過後,老天爺不再吝嗇,雨下得越來越多。綿綿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將莊稼草木滋潤得茁壯成長,繁茂旺盛,大地壹片蔥蘢。

春天就像獨幕短劇,剛剛拉開帷幕,便匆匆謝幕,剛到高潮便戛然而止,令人戀戀不舍。唯其美好而短暫,才彌足珍貴。

季節已向夏天發出了綠色請柬。

第二章:夏

壹、立夏

春天姍姍來遲,尚未來得及與夏天交接,又匆匆歸去,夏季便如期而至。

北方的季節就像川劇變臉,季節之交界限並不分明,仿佛壹夜之間從壹個季節就走進了另壹個季節。

這是壹個“綠肥紅瘦”的時節。落英繽紛,殘紅惜春。而綠已成為這個季節的主宰,山川原野綠浪翻滾,蒼莽蓊郁,彰顯著夏日的奔放激情。

二、小滿

這個節氣,麥類作物開始灌漿,籽粒逐漸飽滿,而尚未成熟,故謂之“小滿”。

歐陽修的“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老翁但喜歲年熟,餉婦安知時節好。野棠梨密啼晚鶯,海石榴紅囀山鳥”和範成大的“綠滿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兩首田園詩,是這個季節景物、農事的生動寫照。

此時,麥子早已長足了個兒,驕傲地將麥穗向上秀得高高,像壹枝枝利箭射向青天。那尖利的芒刺像壹根根銀針,保護著麥子的籽粒免遭侵犯,把饞嘴的姑娘婆姨的手紮得生疼,直吹冷氣兒。

噢!植物也有自我保護的法寶。看來,凡是生命,皆有平等生存的權利!

三、芒種

芒種忙種,忙於夏收夏種。

此時,江南已進入黃梅時節,陰雨連綿,煙嵐迷蒙。

而北方,仲夏滾燙的南風吹熟小麥的夢,原野上湧動著金色的波浪。農家用陽光擦亮鐮刀,忙著收獲成熟的希望,同時又播種金色的夢想。

時值端午節,人們賽龍舟、包粽子、掛菖蒲、插艾蒿,以此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榴花似火,點燃綿綿情思;艾葉碧碧,唯願驅邪祈福!

四、夏至

俗語道:“短到冬至,長到夏至。”這是壹年中白晝最長的時節。

氣溫越來越高,張揚著夏日熾熱的個性。希望的田野上碧波蕩漾,綠浪滾滾。荷塘裏風荷正舉,綻放芬芳的美麗,寫滿繽紛的夏韻詩情。

蟬唱蛙鼓,此起彼伏,激越高揚,為火熱的夏天吶喊助威。

五、小暑

炎炎酷暑,驕陽似火。季節已走進“三伏天”,生命也進入旺盛期,山川原野到處彰顯著生命的蓬勃張力!

“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老天爺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大發雷霆,電閃雷鳴,大雨瓢潑盆傾。暴風驟雨過後又笑逐顏開,在長空架起絢爛的彩虹;或者“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饒有風趣。

六、大暑

這是壹年中最熱的時期,暑氣蒸騰,熱浪襲人,盡顯夏日的火熱激情。

這個時節,雨水充沛,高溫灼人,莊稼像發瘋似地長得飛快,站在田間地頭就能聽見莊稼“哧哧”拔節的聲音。這是農家最愛聽的樂曲,聽得莊稼人心花怒放,如醉如癡。

蟬們似乎也耐不得燥熱,沒完沒了地喊個不停。

晚飯後,人們紛紛到空曠處納涼,搖著蒲扇,拉著張長李短,但聊的最有興趣的話題總是今年的年景如何如何。

火熱的夏天,就在這激越的高潮中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程,甚至來不及向秋天發出邀請。

第三章:秋

壹、立秋

壹陣西風,壹場細雨,炎炎酷暑裏,泛起陣陣涼意。

驕陽似比先前更毒辣,抖著“秋老虎”的威風。但早晨、晚上,壹天天涼爽起來。

蟬聲淒厲,為夏季唱著最後的挽歌。小蟲唧唧,高興地哼起了秋曲。

西風穿林,壹枚黃葉宛若蝴蝶飄然而落。壹葉而知秋,哦,秋天到了!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萬物終成,生命已進入成熟期。

就在這初秋時光,有壹個充滿浪漫詩意的節日“七夕”,演繹的是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淒美愛情故事,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美好姻緣的***同願景,可謂感人至深,是中國版的情人節,比西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早了1000多年。早在《詩經?大東》篇裏便出現了牽牛、織女星名,戰國時已有“楚懷王初置七夕”的記載。東漢詩歌《迢迢牽牛星》寫得更具體形象:“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唐代詩人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生動地描繪了當時“七夕”節的情景。足見我們的祖先極具想象力,絕對不乏“羅曼蒂克”情調。

二、處暑

處暑,瀆署將退伏而潛處,暑氣至此而止矣。

這個時節,三伏酷暑漸次消退。雨水變得慢條斯理,稀疏綿細,略帶傷感的味道。但天氣漸涼,氣溫宜人,正是“秋涼好酣眠”的可人時節。宋代詩人楊萬裏《秋涼晚步》寫得好:“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熬過了炎炎三伏酷暑,人們終於可以盡情地消受這“可人”的秋涼。

三、白露

天漸涼,露漸白,秋意漸濃。

暑熱終於退去。秋風送爽,草木凝煙。

田野上,莊稼已泛出誘人的金黃。農家喜恣恣地忙著收拾農具、場院,準備收割即將成熟的夢。

時值中秋。三五之夜,皓明橫空,丹桂飄香。登高望月,但見山高水遠,風清露白,月色澄明如水,不禁使人頓生悠悠懷鄉思親之情。“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這是對中秋節最精準的概括,更是對天下有情人最完美的祝福!

四、秋分

仲秋時節,陰陽相半,晝夜均而寒暑平。北半球真正的秋天開始了。

天愈來愈高、愈來愈藍。朵朵白雲千姿百態,爭奇鬥巧,或虎躍龍騰,或獅奔馬馳,或雪山綿綿,或羽毛翩翩,或羊群在草原徜徉,或波濤在大海上翻卷……

高粱紅了,谷子黃了,果蔬飄香,天地人寰洋溢著濃郁的豐收氣息。

這是壹個收獲的季節。經過春種、夏長,萬物皆熟,壹個沈甸甸的豐收等待著人們去收獲、珍藏。

這又是壹個播種的季節。秋收後的田野壹片空曠,期待著人們去播種新的希望。

五、寒露

寒露時分,已屆深秋。西風颯颯,天涼露寒。

壹 場秋雨壹場寒。瀟瀟細雨將秋意洗得清涼如水。雨打梧桐的聲音,點點滴滴,透出絲絲沁人心脾的寒意。蟋蟀的歌聲哀婉、冰涼。

哦,天涼好個秋!

時值九九重陽,正是菊黃蟹肥時。自古紅顏傷春,文士悲秋。我卻以為,秋高氣爽,登高望遠,把酒臨風,賞菊品蟹,沈醉於如詩如畫的秋光裏,早已忘卻人生幾何,何悲之有哉!劉禹錫《秋詞》寫得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更況秋天有著深的寓意,在生命成熟、終結的同時,已孕育著新的生機。不信妳看,田野裏剛剛長出的麥苗,正在書寫綠色的詩行。

六、霜降

氣肅風寒,白露為霜,秋天已老矣。

然而,此時,天高雲淡,風清氣爽,秋色如畫。正是“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裏霜”!

丹楓勝火,黃葉賽金,層林盡染,漫山流光溢彩,斑斕繽紛。霜重色愈濃。好壹個“壹夜風霜葉更紅”、“霜葉紅於二月花”!

風颯颯兮木蕭蕭。最後壹場風霜過後,樹木葉落歸根,衰草連天,蘆花飛揚,雁陣聲寒,遊子陡起鄉思。

秋韻如陳年老酒,味道醇厚、剛烈、綿長,耐人回味,需慢慢地品,方能咂出個中滋味。

人生亦如是。如果把春天比作少女,純潔明麗,風華綽約;把夏天比作青年小夥,熱烈奔放,激情四射;把冬天比作老人,曠遠散淡,安寧平靜;那麽,秋天就是中年壯士,深沈冷峻,從容淡定。是的,人到中年,由“不惑”而知“天命”,味盡生活酸甜苦辣,悟透人生真諦,浮華退去,風骨盡顯,老而彌堅!

第四章:冬

壹、立冬

凜凜朔風掀開季節新的壹頁,上面赫然用冰雪雕塑著壹個潔白的“冬”字。季節就這樣忽然壹轉身,從秋天走進了冬天。

初冬時節,風雲變幻,忽陰忽晴,乍寒乍暖,天氣變化無常。此時,“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霜寒氣肅,疏林蕭索,山川寂寥,原野靜穆。而或霜旦雨暮,亂雲飛渡,雁飛衡陽,聲震長空,大自然呈現出壹種蕭寂疏朗的淒美,別有壹番韻味。

二、小雪

朔風勁吹,山寒水瘦,彤雲密布。水寒凝冰,氣寒化雪,天空飄起了細碎的雪花。那晶瑩的雪花不等落地,便在空中悄然溶化,變成星星細雨,潤物無聲。

這是入冬的第壹場雪。期待中的初雪神秘而聖潔!

這場小雪,開啟了冰雪之冬的序幕。雪花飄飄積聚著力量,呼喚大雪紛飛、冰天雪地的嚴冬快快到來。

三、大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飄飄大雪漫天紛飛,如風揚玉屑、天女散花。山川原野銀裝素裹,冰雕玉砌,宛若童話世界。

在這冰天雪地裏,兔棲冰窟,鳥投寒林,天地壹片蒼茫。唯有壹樹紅梅,傲雪怒放,猶如壹團烈焰在冰雪中燃燒,融化了徹骨寒意。

風是壹位天才的雕塑大師,把積雪雕塑成壹座座玉山、壹道道銀嶺,丘壑縱橫,線條曉暢絕美,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然而,技藝再高超的藝術大師也比不上天真爛漫的孩子們。他們在雪地上打滾兒戲鬧,滾雪球、打雪仗、堆雪人兒,在潔白無垠的冰雪世界縱情揮灑童心的純潔無邪。

瑞雪兆豐年。這漫天飛舞的雪花,就是希望的種子,就是春天的使節呀!這就是生命的傳承接力!在這看似生命絕跡的冰雪寒冬,其實已孕育著新的生機、新的希望。雪萊在《西風頌》中說得好: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四、冬至

冬至亦稱冬節,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壹天,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表達人們祈求團圓圓滿、豐衣足食的美好心願。

冬至時分,天文學上規定,北半球真正的冬季到了。是日,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其後,太陽北移,白晝漸長。民諺有“冬至當日回”的說法,說明冬至後陽氣回升,晝長夜短,白晝壹天比壹天長,故冬至又稱“長至”。

冬至交九,氣溫驟降,數九嚴寒開始了。民諺道:“壹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壹九,耕牛遍地走。”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冬至到春分前氣象物候的變化。民間還有“九九消寒圖”之戲,畫壹枝素梅,上有八十壹個花瓣,冬至始每日用筆點染壹瓣,待八十壹瓣點染盡,便是春風送暖、寒氣全消之時。古人詩雲:“三冬勝事概從刊,陽月才過歲未殘。畫壁細粘圖九九,幾人延客說消寒。”正是此種習俗的寫照。

冬至壹陽生。詩聖杜甫有“冬至陽生春又來”的詩句。乾坤陰陽轉換,此消彼長,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這就是大自然之道!

陽春已開始萌芽。

五、小寒

所謂小寒者,言時寒氣猶未至極也。但冰雪嚴寒已成了這個時節的主角,到處飛雪飄飄,寒流滾滾。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在這慘徹凜冽的嚴冬,萬木雕零,獨有松柏傲然挺立於風雪之中,風吹不倒,雪壓不彎,在皚皚冰雪映襯下更加蒼翠蓊郁,張揚著頑強不屈的生命力!陳毅元帥《青松》詩寫得好:“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松柏“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風骨傲岸,卓爾不群,淩寒挺立,氣薄雲天的高風亮節。

此時已進入臘月(陰歷12月)。臘月初八俗稱“臘八”,本為佛教節日。相傳陰歷12月8日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寺院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供佛,名曰“臘八粥”,以資紀念。後遂流行於民間,相沿成俗。是日,家家戶戶熬制“臘八粥”,以驅寒祈福,表達人們祈求溫飽的美好願景。

六、大寒

“小寒大寒,又是壹年。”這是壹年中最後壹個節氣。

大寒時令,正值“三九”,寒氣登峰造極。俗語道:“熱在中伏,冷在三九”,是壹年中最寒冷時期,朔風透骨,滴水成冰,寒氣逼人,

就在這酷寒時節,臘梅花淩寒傲雪,悄然開放,暗香浮動,奪人魂魄,真正是“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妳這報春的信使,在最寒冷的嚴冬,給人以驚喜和希望!

花枝招展、溫婉明麗的春姑娘已向人間姍姍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