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清宮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後來還在這裏接見外國使節。
清朝康熙皇帝以前,這裏沿襲明制,清朝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系相當密切,皇帝在這裏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養心殿以後,這裏即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
壹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強。
2、太和殿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3、中和殿
明清兩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參加大型慶典前在此休息準備。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慶典的官員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參與慶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農壇祭典時,皇帝都會先到中和殿閱讀寫有祭文的祝版,查看親耕用的農具。在參與天壇、地壇、社稷壇、太廟的類似活動前,皇帝也會在這裏閱讀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壹次皇家家譜。纂修工作完畢後就會在中和殿上舉行儀式,送呈皇帝審閱。給皇太後上徽號時,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閱讀擬好的奏折。
有時候皇帝也會在這裏召見官員或賜食。
4、文華殿
文華殿在初建時是太子們的正殿,房頂上覆蓋綠瓦。後來由於幾位太子年紀很小,不能處理政事,所以在嘉靖十五年正式改作皇帝便殿,換成黃瓦,著名的經筵典禮在這裏舉行。
明清兩朝皇帝禦“經筵”都是在春分、秋分兩季。皇帝要撰寫禦論,闡發自己學習“四書五經”的心得,清朝皇帝的經筵禦論使用滿語和漢語各講壹遍。文臣們跪在禦前,聆聽皇帝禦論。
清朝的康、雍、乾諸帝文化素養都非常高深,皇帝講得興高采烈,來了情緒,還會指名文臣辯論。然後,皇帝賜給大家清茶壹杯,稍事休息。
最後,作為對有幸參加典禮的文臣們的特殊獎勵,皇帝率大家打開文華殿後門,來到殿後文淵閣,賞賜文臣們翻閱閣中的藏書。
5、慈寧宮
明朝慈寧宮為前代皇貴妃所居。萬歷年間慈聖李太後,泰昌元年(1620年)萬歷帝鄭皇貴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卒,其皇貴妃等人移居此處。
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孝莊文皇後始居慈寧宮,自此成為太皇太後和皇太後的住所,太妃等人隨居。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寧宮的興盛時期,當時的孝莊文皇後、孝聖憲皇後都先後在這裏居住過。順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寧宮經常舉行為太後慶壽的大典。
不過道光之後,隨著清王朝走向沒落,國庫空虛,當時的恭慈皇太後(孝和睿皇後)不得不縮減宮中開支,慈寧宮才逐漸失卻往日的輝煌。
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後舉行重大典禮的殿堂,凡遇皇太後聖壽節、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均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特別是太後壽辰時,皇帝親自率眾行禮,並與近支皇戚壹同彩衣起舞,禮節十分隆重。
百度百科——慈寧宮
百度百科——文華殿
百度百科——中和殿
百度百科——太和殿
百度百科——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