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鄭風》
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飄落
「長安幻夜」香戀歌(上)
—序章—
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
歡作沈水香,儂作博山爐。
——南朝樂府《楊叛兒》
長安幻夜第四部《金衣公子》(上)
嘉錦筵之珍樹兮,錯眾彩之氛氳。
狀瑤臺之微月,點巫山之朝雲。
青春兮不可逢,況蕙色之增芬。
結芳意而誰賞,怨絕世之無聞。
——陳子昂《彩樹歌》
金衣公子(下)
春景嬌春臺,新露泣新梅。春葉參差吐,新花重疊開。
花影飛鶯去,歌聲度鳥來。倩看飄搖雪,何如舞袖回
——謝偃《踏歌辭》
長安幻夜第五部《牡丹獅子》(上)
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樂,紅艷青旗朱粉樓。
前頭百戲競撩亂,丸劍跳躑霜雪浮。
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
——元稹·《西涼伎》
長安幻夜第五部《牡丹獅子》(下)牡丹獅子(下)
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
因茲彈作雨霖鈴,風雨蕭條鬼神泣。
壹彈既罷又壹彈,珠幢夜靜風珊珊。
低回慢弄關山思,坐對燕然秋月寒。
——元稹·《琵琶歌》
長安幻夜第六部《夕鶴》
匣中取鏡辭竈王,羅衣掩盡明月光.
昔時長著照容色,今夜潛將聽消息。
門前地黑人來稀,無人錯道朝夕歸。
更深弱體冷如鐵,繡帶菱花懷裏熱。
銅片銅片如有靈,
願照得見行人千裏形。
——李廓·《鏡聽詞》
傀儡奇談(下)
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
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舂斷連理枝。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唯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白居易?《潛別離》
白居易年輕時與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靈相愛,但由於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沒能正式結婚。分手時,詩人寫了“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後期”的沈痛詩句。
“不得哭,潛別離”淚眼可以延綿,別離卻是遙遙無期,此時淚眼是詩人“潛離與暗別”的無奈情懷,是對門第觀點的退讓。
“不得語,暗相思”相思相念可蔓延,這種思念只有詩人他自己最清楚明了,卻無言,卻無訴說對象,留給自己唯有相思成災。
“兩心之外無人知”年少無知純粹無暇,兩小無猜情真意切,離別後兩顆無人知曉的心是否依舊相知相愛,莫不是有壹天相見早已物是人非?
“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 暗夜如影,吞噬天日,夜鎖獨棲之鳥,生硬將情愛毒殺,劍斬連理歃血淒然。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河水再渾濁也有還清日,烏黑的頭發終究也有白頭之時,蒼天有眼是否看清從少年到白頭之人情懷,那刻骨銘心的愛戀未改?
“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相思無果默然離開,潛離也好,暗別也罷,壹轉身就是天隔壹方,也就永不再相見
長安幻夜之八·春夜喜雨(上)
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風又起,杏花稀。
玉釵斜簪雲鬟重,裙上金縷鳳。
八行書,千裏夢,雁南飛。
——溫庭筠?《酒泉子》
長安幻夜第八部《春夜喜雨》(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壹開頭就用壹個“好”字贊美“雨”。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接下來進壹步表現雨的“好”,好在“潤物”。春天的雨,壹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壹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壹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壹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壹點,寫了第三聯。在不太陰沈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裏全是黑沈沈的雲,地上也象雲壹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壹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壹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雜花生樹,壹片“紅濕”,壹朵朵紅艷艷、沈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通過以上對詩句的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壹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的,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不錯,對於這珍貴如油的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而當春雨飄然降臨的時候,詩人更是驚喜不已,甚至臥床靜聽,徹底夜難眠,迫切希望它下過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於是輕手輕腳,推門遠眺,靜觀無邊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飄灑的春雨,作者又驚喜地聯想到第二天錦官城滿城春色。
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的藝術功力。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的捕捉、細節的描寫方面,都體現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的過人之處。結合杜甫詩風沈郁頓挫來對比賞讀,我們必將獲得對杜詩另壹種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長安幻夜第九部 《蜃中樓》
香叆雕盤,寒生冰箸,畫堂別是風光。
主人情重,開宴出紅妝。
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
雙歌罷,虛檐轉月,余韻尚悠揚。
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
坐中有狂客,惱亂愁腸。
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筍纖長。
親曾見,全勝宋玉,想像賦高唐。
——蘇軾《滿庭芳》
聞有雍容地,千年無四鄰
園院風煙古,池臺松賈春。
雲疑作賦客,月似聽琴人。
寂寂啼鶯處,空傷遊子神。
——盧照鄰《相如琴臺》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壹朵芙蓉,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長安幻夜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蘇軾《江城子》
此詞為蘇軾於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余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遊西湖時所作。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壹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開頭三句寫山色湖光,只是作為人物的背景畫面。“壹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後,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
從結構上看,這壹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據《墨莊漫錄》,彈箏人三十余歲,“風韻嫻雅,綽有態度”,此處用“壹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她,不僅準確,而且極有情趣。接著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從樂曲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從樂曲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謂“遣誰聽”,是說樂曲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此下再進壹步渲染樂曲的哀傷,謂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最後再總括壹句,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傾訴自己的哀傷。湘靈,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詞寫到這裏,把樂曲的哀傷動人壹步壹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
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曲的壹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後,承“依約”壹句正待寫人,卻又采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山間水際。“”人不見,數峰青“兩句,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結構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壹句,把上下用典結合起來。”數峰青“又回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真可謂言盡而味永。
蕭晨騎馬出皇都,聞說埋冤在路隅。
別我已為泉下土,思君猶似掌中珠。
四弦品柱聲初絕,三尺孤墳草已枯。
蘭質蕙心何所在,焉知過者是狂夫。
——楊虞卿?《傷英英墓》
江東之虎(上)
西山作宮潮滿池,宮鳥曉鳴茱萸枝。
吳姬自唱采蓮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張籍?《烏棲曲》
番外《青蓮姬》
危冠廣袖楚宮妝,
獨步閑庭逐夜涼。
自把玉釵敲砌竹,
清歌壹曲月如霜。
——高適《聽張立本女吟》
好多不常聽說的詩...只有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