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沒有人了解耶律楚材

有沒有人了解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蒙古汗國大臣。字晉卿,號玉泉,法號湛然居士。出身於契丹貴族家庭,生長於燕京(今北京),世居金中都(今北京),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傳統,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年紀輕輕就已“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蔔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著”了。初仕金,為開州同知、左右司員外郎。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軍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遂派人向他詢問治國大計。他早已對腐朽的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對幹戈四起、生靈塗炭的神州大地,他決定以自己的才華輔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十四年,隨成吉思汗西征,常曉以征伐、治國、安民之道,屢立奇功,備受器重。二十壹年,又隨成吉思汗征西夏,諫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發殺戮,使貪暴之風稍斂。 窩闊臺汗即位後,耶律楚材倡立朝儀,勸親王察合臺(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禮,以尊汗權。從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譽為“社稷之臣”。初執掌中原地區賦稅事宜,建議頒行《便宜壹十八事》,設立州郡長官,使軍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對改漢地為牧場;建立賦稅制度,設置燕京等處十路征收課稅所。窩闊臺汗三年(1231),任中書令(宰相)。此後,他積極恢復文治,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和“定制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學校、設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桑、抑遊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的政治主張。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殫精竭慮,創舉頗多。主要有保護農業,實行封建賦稅制度;改革政治體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對屠殺生命,保護百姓生命;禁止掠民為驅,實行編戶制度;反對撲買課稅,禁止以權謀私;主張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經典。使新興的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後的遊牧生活方式,采用漢族以儒教為中心的傳統思想和制度來治理中原。使戰爭不斷的亂世轉為和平的盛世,使先進的中原封建農業文明得以保存和繼續發展,也為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 耶律楚材不僅是壹位傑出的政治家,而且多才多藝,是壹個在文化藝術方面有卓越修養和多種貢獻的人。他是我國提出經度概念的第壹人,編有《西征庚午元歷》,還主持修訂了《大明歷》。他酷愛詩歌,寫過不少詩作,現存於世的有《湛然居士文集》***14卷。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窩闊臺汗兩朝任事近30年,多有襄助之功。後脫列哥那稱制時,因屢彈劾皇後寵信之奧都剌合蠻,漸被排擠。公元1244年5月14日,悲憤而死。“砥柱中流斷,藏舟半夜移”,消息傳出,傾國悲哀,許多蒙古人都哭了,如同喪失了自己的親人。漢族士大夫更是流著眼淚憑吊這位功勛卓著的契丹政治家,他們的良師益友。蒙古國數日內不聞樂聲。正如其同時代人暮之謙在《中書耶律公挽詞》中所言:忽報臺星折,仍結薤露新,斯民感天極,灑淚叫蒼旻。 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遺願,將他的遺骸移葬於故鄉玉泉以東的甕山,即今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卒後追封廣寧王,謚號文正。 他曾隨從成吉思汗和窩闊臺遠征四方,寫下了大量詩歌,其《湛然居士集》收錄了660余首詩。他的詩應酬之作頗多,往往流於率易,缺少錘煉。他曾隨蒙古大軍西征萬裏,熟悉邊疆的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在詩中生動真實地描繪了奇瑰壯麗的西域風光。其西域詩有50余首,其中《西域河中十詠》尤為人稱道,如:“寂寞河中府,連甍及萬家。蒲萄親釀酒,杷欖看開花。飽啖雞舌肉,分餐馬首瓜。人生唯口腹,何礙過流沙。”“寂寞河中府,遐荒僻壹隅。葡萄垂馬乳,杷欖燦牛酥。釀酒無輸課,耕田不納租。西行萬余裏,誰謂乃良圖。”這些詩篇是後人研究西域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耶律楚材尤其擅寫律詩,詩文集中尤多七律。如《庚辰西域清明》:“清明時節過邊城,遠客臨風幾許情。野鳥間關難解語,山花爛熳不知名。蒲萄酒熟愁腸亂,瑪瑙杯寒醉眼明。遙想故園今好在,梨花深院鷓鴣聲。”如《陰山》:“八月陰山雪滿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絕壁噴晴月,擎海層巒吸翠霞。松檜叢中疏畎畝,藤羅深處有人家。橫空千裏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誇。”如《和移刺繼先韻》:“舊山盟約已愆期,壹夢十年盡覺非。瀚海路難人去少,天山雪重雁飛稀。漸驚白發寧辭老,未濟蒼生曷敢歸。去國遲遲情幾許,倚樓空望白雲飛。”他的律詩韻律流暢沈穩,風骨雄健豪放,境界開闊,情調蒼涼。耶律楚材也能填詞,如《鷓鴣天·題七真洞》:“花界傾頹事已遷,浩歌遙望意茫然。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壹年。橫翠嶂,架寒煙。野花平碧怨啼鵑。不知何限人間夢,並觸沈思到酒邊?”詞中化用黃庭堅的詩句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慨。耶律楚材作為契丹後人,十分重視保存遼代文化。現存遼代篇幅最長的契丹語詩篇《醉義歌》就是由耶律楚材譯為漢文七言歌行體長詩並保存於《湛然居士文集》中。即使拋開其政治上的貢獻,僅就其文化上的貢獻而言,耶律楚材也是壹個足以彪炳史冊的巨人。 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統制地域擴大了,統制所面臨的新問題也產生了:應當怎樣改變草原遊牧民族的統治方式來適應中原的農業社會呢?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已經找到了壹個“治天下匠”,名叫耶律楚材,他幫蒙古貴族完成了這壹轉變。耶律楚材是個精通漢族文化的契丹人。他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父親耶律履在金朝做過尚書右丞。他從小博覽群書,天文、地理、歷法、數學、醫學,三教九流,無不精通,他也做過金朝的校官。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攻下中都,聽說耶律楚材很有才能,就下令召見他,讓他在自己身邊做事。 耶律楚才歸附成吉思汗後,跟隨他南征北伐,深得信任。 成吉思汗去世以後,窩闊臺繼位當了大汗。他重用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在改變蒙古國的統治方式的剝削方式方面發揮了更大作用。蒙古國裏雖然有貴賤尊卑之分,但是從來沒有像中原地區封建王朝那樣有嚴格的君臣之別。窩闊臺被選為大汗之後,耶律楚材使察哈臺(窩闊臺之兄)率領其部族向大汗下拜。從此,蒙古國才有了尊汗的下拜禮。 蒙古建國之初,實行軍政合壹制度,只有萬戶、千戶、百戶等統帥軍隊的長官,,沒有治理政事的長官,攻下城鎮後不派兵鎮守。耶律楚材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出建議:“地方上應設置官吏統制老百姓,另設萬戶總管軍隊,使軍政相互遏制,防止獨斷獨行。”窩闊臺采納了。窩闊臺還根據他的建議,在中央設立了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任命耶律楚材為中書令。 蒙古軍隊侵略亞歐各國和征服國內各民族的時候,曾執行殘酷的屠城政策。在耶律楚材的勸說下,屠城的事漸漸少了。成吉思汗並沒有制定完整的法律,“劄撒黑”只是壹種適用於草原的習慣法。蒙古統制範圍擴大到中原以後,刑事案件大大增加了,情況也復雜得多了,耶律楚材提出《便宜十八事》作為臨時法律,嚴禁地方官吏擅自濫殺老百姓,不準商人財主貪汙公物,打擊地痞流氓殺人盜竊,禁止地主富豪奪取農民田地,這樣,社會秩序就漸漸安定了下來。 此外,在耶律楚材的建議下,窩闊臺改變了過去“裂土分區”的分封制,在各地設立十路征收課稅使,並定下“五個絲”制(5個人繳納1斤絲),把征稅的權力收歸中央,耶律楚材還主張用孔孟之道作為治國之民的原則,還用儒士來擔任各級官吏。耶律楚才不愧為“治天下匠”,為蒙古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促進蒙古貴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第壹人。人們為了紀念耶律楚材的功勞,專門為他修建了祭祠,至今還保存在北京頤和園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