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情》
唐·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裏佳期壹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譯註
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期待已久的壹次與戀人的約會,在這個晚上破滅了。從今以後再也無心欣賞那良辰美景了,管他明月下不下西樓。
賞析
李益與霍小玉的壹段愛情故事,最終落入了癡情女負心漢的俗套。《霍小玉傳》中說,李益早歲入長安應試時與知書達理的霍小玉相愛,立下結為終身伴侶的誓言。後來,李益回鄉探望母親,不料其母已給他和表妹盧氏訂婚。迫於封建禮教,他不敢違拗,只有選擇精神上的逃避。霍小玉從別人口中得知李益的近況,強支起憔悴不堪的病體,來到李益面前,兩人相顧無言,小玉發了壹通詛咒後,氣絕而終。
這首七絕以《寫情》為題,大概與以上故事有關。詩寫男子躺在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緒萬千,“千裏佳期壹夕休”因為在壹次期盼已久的約會上被放了鴿子。對方突然之間變了心,他沒有壹點準備,這樣的壹個夜晚,註定難眠。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他失落了,消沈了,覺得從此再也不能去愛了,甚至對那風清月朗的夜晚都提不起任何興致了,管他明月起起落落,壹切都與他無關。這種失戀的痛苦,凡是經歷過愛情之人都能深切地體會到。曾經認定那個人是自己的壹切,突然分離了,世間萬物都沒有了存在的意義,“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襯哀情,“水紋珍簟”、“良夜”、“明月”都是極美的意象,然而作者的情感始終都是消沈的,美景只會加重哀情。另壹特點是用虛擬的手法,來加強語氣,後兩句表達決絕之心,帶有任性、賭氣意味,不僅表現出痛苦之深,更凸顯出人物性格的特點。
擴展閱讀:李益簡介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鄭州,唐代詩人。
大歷四年(769年),李益中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壹帶漫遊。元和初,憲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北遊河朔,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節度使劉濟從事。嘗與濟詩,有怨望語。十六年南遊揚州等地,寫了壹些描繪江南風光的佳作。元和後入朝,歷秘書少監、集賢殿學士、孟門參軍、左散騎常侍等職。自負才地,多所淩忽,為眾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憲宗時俄復用為秘書監,遷太子賓客、集賢學士,判院事,轉右散騎常侍。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擴展閱讀:李益的詩風
李益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送遼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時廣為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夜上西城》、《從軍北征》、《受降》、《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
益長於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壹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的代表作為《江南詞》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壹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後悔:“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後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壹夜征人盡望鄉”,蘆管悠揚激起鄉思悠長,讀來令人同情感傷。集壹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