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白愛酒的典故

李白愛酒的典故

李白與酒的不解情緣

"李白鬥酒詩百篇",中國古代的不少詩人都愛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

他們因酒而興致勃發,借美酒澆出絢麗的詩篇!

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有許多篇都寫到了酒。

屈原的辭賦中也同樣歌詠到酒。

歷代詩人莫不與酒結緣。

中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紅樓夢》,寫飲酒的場面最多,也最精彩。

這緣於作者本人也是嗜酒如命,自稱"燕市酒徒"。

酒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恒主題。

建安三曹,無壹不喜歡飲酒作詩,曹丕在《與吳質書》中,就說自巳是"出則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他的《秋胡行》;"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

佳肴不尚,旨酒停杯",表達了他盼望的"佳人"未到,不能舉杯盡歡的急切心情。

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親友從我遊","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的詩句。

到於曹操,作為政治家他主張禁酒,而作為詩人他很喜歡喝酒。

他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表達了他慨嘆人生,寄情於酒、於詩的心境。

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在《五柳先生傳》中自我介紹說:"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

他早年作過祭酒、縣令等小官,後因不堪"心為形役"而辭官歸隱,終生不仕。

他生活壹直很貧困,但即便斷炊,也少不了酒,友人周濟他的錢,也拿去買酒喝,就連他的詩作也"篇篇有酒"。

唐代是中國詩歌繁盛的年代,詩人多,嗜酒者也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賀知章、王之渙、元稹等個個喜歡,且都飲酒而詩興大發,創作出不朽之作。

有人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飲者八百首"。

王安石評李白的詩道:"十句九句婦人、酒耳"。

其實,李白的詩除《樂府詩》外,言婦人的少,言酒的多。

他壹生寫飲酒的就有壹百七十首,著名的酒詩有《將進酒》、《把酒問月》、《月下獨酌》、《對酒》等等。

詩人們的許多優秀作品是靠酒激發出的靈感,在微醉中創作出來的,白居易那首膾炙人口的長詩《琵琶行》就是在醉酒之後,聽了歌伎裴興奴演奏琵琶,訴說她的身世後,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鳴,連夜寫成的。

李白醉後賦詩的佳話就更多了。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壹鬥詩百篇",對詩人創作與酒的關系的理解和高度概括。

酒催詩發,詩助酒興。

酒使人大腦興奮,使人的情緒和思維進入高度活躍狀態。

這是酒的魅力所在。

對詩人來說,酒能產生異常的創作沖動和豐富的聯想,催化出靈感。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李白《將進酒》裏的詩句。

詩仙李白,不但是位詩人,還是壹位酒仙。

酒成就了他的豪放不羈、灑脫樂觀的詩情和張揚自我的浪漫主義情懷,他的飲酒詩歌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中永遠散發著不容忽視的芬芳。

想必,李白當年定是壹襲白衣,於青山綠水間,把酒臨風,於酒酣之際,引出壹首首千古絕唱。

起吟之時必是抑揚頓挫,長髯亦隨清風搖動。

是李白的豪邁給酒增添了幾分魅力,還是酒的清冽越顯了李白的幾分放蕩。

不飲酒的李白,我無法想象。

李白肩負了太多華夏的文明,沒有他,便沒有中國詩歌的全盛。

而沒有酒,便沒有李白。

李白的壹生是矛盾的、也是痛苦的,儒家的用世濟時與道家的神遊求仙,縱橫家的汲汲於功名與俠士的不矜其功,高遠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壹對對矛盾左右著詩人的命運,真是“行路難,難於上青天!”也因此,詩人飲酒當歌、對抗命運,這種激烈的碰撞是驚心動魄的。

詩人可以在酒的世界裏忘記傷痛,得到片刻滿足。

於是我們看到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自得;看到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灑脫;更有“百年三萬六千日,壹日須傾三百杯”的狂放;然而看到的更多的是他“與爾同銷萬古愁”和 “舉杯消愁愁復愁”的壓抑給內心的苦悶。

他知道醉酒之樂是短暫的,於事無補的,可是如果不醉,就連這短暫的快樂也會成奢侈。

詩人就這樣在理想與現實,酒醉與清醒之間徘徊。

現在馬鞍山采石磯風景區內,佇立在江邊的李白雕像的位置傳說正是李白醉酒後入水撈月亮溺水而死的地方,酒把他浪漫的壹生推到了最 *** 。

他那“大鵬飛兮”的情狀仿佛在采摘天上的月亮,又似在“舉杯邀明月”。

詩人是痛苦的,於是他便在醉酒的世界裏,把如月般的理想化為了水中的月亮,他為此付出了生命。

詩人走了,乘著壹葉扁舟,蕩著滿波清流,浩然歸去,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如酒般清醇剛烈的詩歌,還有詩人那浪漫如酒的人生傳奇。

試想,歷史的長空中,詩人是不是還在推杯換盞、邀月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