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林徽因的《妳是人間四月天》是寫給誰的?

林徽因的《妳是人間四月天》是寫給誰的?

林徽因作為民國知名才女,在世期間留下無數精美的篇章,要說林徽因哪個作品,在後世最為出名?個人認為《妳是人間四月天》當居前三,裏面有很多優美的句子,特別是那壹句,?妳是愛,是暖,是希望,妳是人間的四月天?,可以說是無數文青耳熟能詳的詩句,這首詩將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整首詩朗朗上口,每次吟誦都可以品出不同意境。既然進行文學創作,那麽自然會有對象,那麽這首詩,林徽因究竟是寫給誰的呢?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總***有兩種不同的說法,第壹種是說這是寫給她的兒子梁從誡,整篇詩看下來,無不透露出內心喜悅,而且從表面來看,也是在描寫新生命的誕生,另壹種則是說寫給逝去的徐誌摩。

關於這兩種說法,個人比較傾向於前者,後來梁從誡也公開表示過,這首詩是母親寫給自己的,但我們沒有聽當事人親口說,自然也只是猜測而已,我們先來看壹下當時的背景。林徽因家境不錯,父親林長民早年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學讀書,畢業後回國為北京政府工作,1920年,林長民出差英國倫敦主持事務,林徽因與父同行,並在倫敦的聖瑪麗女子學院就讀,林長民是個政治家,在英國出差時,認識梁啟超的學生徐誌摩,徐誌摩在當時文學界可以說大名鼎鼎,不僅有個好老師,自身也十分優秀,徐誌摩的詩是民國的壹張名片,林長民與徐誌摩的年齡雖說差距有些大,但兩個人話題相近,壹見如故,經過壹番交談就成為好友。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兩人還扮起情侶互相寫情書,林長民扮作已婚的男子,徐誌摩則是已婚女子,兩個人經常以此來通信,可見他們玩性之大。

既然與林長民是好友,自然也有機會接觸到林徽因,很快徐誌摩就被林徽因所吸引,林徽因性子可愛又活潑,思想與時俱進,文采比許多男子還勝壹籌,正是徐誌摩所喜愛的那壹款。於是徐與林的故事開始了,很多人曾認為林徽因沒安好心,已經有梁思成這個未婚夫,壹遍還吊著徐誌摩,其實還真不是,起碼徐誌摩的示好,林徽因沒有表示接受,只能說徐誌摩壹廂情願而已,林徽因對徐誌摩究竟有沒有感情?這個問題費慰梅曾在自己的書裏解釋說,林徽因是被徐誌摩的熱情、性格、以及對她的熱枕所迷惑,那時她只有十六歲,沒有旁人想的那樣知世故,她也只是個女學生而已,徐誌摩的熱烈追求,並沒有打動這個女孩兒的心,徐誌摩的出現,對於林徽因只是壹個波瀾,不至於讓她舍棄家裏給安排好的婚姻。費慰梅是林徽因生前的好朋友,對林徽因的事情知道很多,她眼中的林徽因是以家庭為重,不會為徐誌摩反抗家人。

1921年,林長民結束倫敦之旅,林徽因也跟隨父親壹起回國,徐誌摩開始熱烈追求她,為了追女神,徐誌摩不惜和妻子離婚,老師梁啟超對他離婚曾表示過不滿,徐誌摩卻不為所動,只寫了壹封長信寄給他,信中只字未提林徽因,只說自己要尋找唯壹的靈魂伴侶,只是林徽因沒有接受他。後面的事情,也與徐誌摩無關了,林徽因與未婚夫梁思成去往美國留學,畢業回國之後迅速結婚,任何壹點兒機會也不給徐誌摩,三十世紀左右在北京居住,徐誌摩回國後在大學教書,還結識了已婚婦女陸小曼,兩個人迅速陷入愛河,他們結婚之後,徐誌摩受胡適之邀去北大教授,徐誌摩經常北京上海兩處跑,也沒有個固定的地方,林徽因與梁啟超在北京的家就成了他暫時落腳的地方,不至於居無定所。

徐誌摩與梁思成夫婦的關系不錯,他經常在梁家過夜,夫妻兩個所舉行的舉行,也經常邀請徐誌摩過去,不過這不是林徽因有什麽想法,只是出於朋友的關系而已。1931年11月某日,徐誌摩從上海飛往北京,去參加林徽因主講的壹場關於建築的演講會,結果飛機不幸出事,徐誌摩死在這場事故之中,當時林徽因為迎接徐誌摩,還特地去機場等他,沒想到等來了噩耗,徐誌摩去世以後,林徽因每年都會為其舉辦聚會紀念,很多人認為,徐誌摩之所以英年早逝,林徽因要占主要原因,這實屬無稽之談,只能說徐誌摩運氣不太好,飛機出事的幾率本來就不大,沒想到被他遇上了,雖說是為參加演講會,但林徽因也不知道飛機會出事,不然以她的性格,哪兒會讓徐誌摩過來,所以這件事不應該怪林徽因,只是人們找不到宣泄口,把罪責強加在林徽因身上罷了。

1935年,在徐誌摩去世第四年,林徽因在報紙上還為他發表壹篇悼文。1932年8月,也是徐誌摩去世後的幾個月,梁家迎來了壹個新生兒,林徽因生下壹個男孩兒,取名為梁從誡。而《妳是人間四月天》就是寫給這個孩子的,從詩句中的語調中可以看出,整篇詩的風格是偏向喜悅的,若要寫給徐誌摩的話,應該是充滿沈重、懷念,這首詩壹看就不是悼亡詩。梁從誡在自己的書《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過,父親曾經告訴他,《妳是人間四月天》這首詩,是母親林徽因在孩子出生以後,因感到喜悅而為他作的,但母親沒有把此事告訴他。林徽因是個坦蕩的女人,她也許愛過徐誌摩,但最終選擇家人安排的梁思成,結婚後肯定也不會朝三暮四,在北京關照徐誌摩,僅僅因為他們是朋友,徐誌摩在北京沒有多少熟人罷了。詩歌的靈感,不僅來源於某個人或某件事,在寫作的時候,人的腦子是浮想聯翩的,這首詩真正是寫給哪個人,也只有林徽因心裏清楚,但個人還是傾向於給自己的兒子,這首詩裏面充滿了濃濃的母愛。

還有壹個重要的理由,詩句裏沒有看到悲傷的字眼,並且這篇文章寫在徐誌摩去世後的第三年,此時林徽因的兒子兩歲大,兩歲的孩子,正是茁壯成長的時期,母親也希望他能健康長大,所以符合詩裏所寄托的感情。若是要給徐誌摩寫詩的話,應該在兩人在倫敦的時候,此時他們可以說是接觸最多的,還有壹個適合的時機,就是在徐誌摩剛去世的時候。其實林徽因對徐誌摩也懷有歉意,聽說徐誌摩去世了,她還讓丈夫撿回壹片飛機的殘骸,林徽因把殘骸掛在窗前,當做壹個紀念,值得壹提的是,徐誌摩的遭遇不幸之後,徐家可以說亂成壹鍋粥,遺體還在外地沒能運回來,還是前妻張幼儀出面幫他操辦後事,妻子陸小曼因為悲傷過度,什麽事也做不了,甚至沒有了生活來源,張幼儀也壹直在資助她。

徐誌摩對張幼儀始亂終棄,張幼儀能夠為其料理後事,以及幫他照顧父母,可以說已經仁至義盡。話題再回到那首詩,說了那麽多相信大家也清楚了,詩與徐誌摩無關,硬要扯點關系的話,也許這首給兒子的詩,會讓林徽因想起去世的徐誌摩,畢竟看見孩子,總是容易想起逝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