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論學問的詩

論學問的詩

到了唐代,詩歌達到了最繁榮的階段,什麽都可以入詩,能寫的題材都寫遍了。聞壹多先生說唐詩的時候總結說:“生活中凡是用詞的地方,都是用詩的形式寫的,到了什麽都可以納入詩的程度。”這太神奇了!看來留給宋代詩人的已經不多了!

但奇怪的是,唐詩優於宋詞,打開了新局面。有人總結為“唐詩精於風韻,宋詩勝於筋骨思”。比如走神就很極端吧?那我們就開始講道理吧!

蘇東坡是最傑出的天才之壹,他把推理詩寫得爐火純青。他的琴詩寫得很好。他的“春日壹瞬值千金,花好月圓陰”千古傳誦,他的“來自澠池的鄉愁”讓人反思人生從何而來,何去何從...

作為宋代哲學大師的朱作為文學家,將哲學與詩歌相結合,從自然萬物中悟出了做人、求學的道理,這種道理體現在詩歌中,使“理”變得非常奇妙。

朱讀書時學過兩首說理詩。壹個是《讀書有感》,壹個是《問渠如此清,有源頭活水》,壹個是《春日》。這兩首詩所蘊含的哲理,老師同學們已經提煉了千百遍,這裏就不贅述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朱的另壹首推理詩《偶成》,也叫“勸導詩”。

詩歌表達的主題並不新穎,仍然是詩歌出現以來就壹直關註的話題:時間。

時間過得很快,壹眨眼的功夫,就從春天到了秋天。然而,如此重要的時間卻是看不見的,毫無意義的。它每時每刻都在悄悄溜走。壹旦妳註意到它的蹤跡,它已經走遠了。而要真正感知它的流逝,只有通過自然物候的變化,才能恍然大悟。

早在七月詩經裏,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的詩句:“五月,我搬了我的股票,六月,我在野外,八月,在屋裏,十月,蟋蟀來到我的床下。”通過記錄小昆蟲的變化,寫出季節的變化。

時間如水,時間如流。如果直接寫,很難寫出震撼的感覺。朱則“借物於”,通過自然物的變化,如池塘裏的春草、葉秋的聲音,傳達認識的道理,避免了刻板的說教,寫出了美好生動的時光流逝之感。

再過幾天,冬天就要開始了,多彩的秋天很快就要過去了。很快,壹年就要結束了。

那麽,妳年輕時的夢想實現了嗎?年初制定的計劃完成了多少?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來的時候不會告訴妳我來了,它走的時候也不會告訴妳我要走了,但是它真的壹直在妳身邊走。

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進入倒計時。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每個階段都有壹定數量。匆匆浪費掉之後,他們真的無法重新開始。

妳看,說這麽多真的抵得上兩句話——

流光輕而易舉地把人甩了,把櫻桃變成紅色,芭蕉變成綠色。

沒等池塘裏長出甜美的春草,臺階前的梧桐葉已經在秋風中沙沙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