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奮識遍天下字
作者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全句是“發奮識遍天下字; 立誌讀盡人間書。”
意思是:發奮要認識遍全天下的字,立下誌氣要讀遍人間的書籍。表達了要讀書治學,學無止境的意思。
擴展資料:
主要成就
1、書法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壹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壹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2、繪畫
蘇軾擅長繪畫竹子,繪畫註重神靈。他主張畫外有情感。繪畫應該固定,與形式相對立,與程序的束縛相對立,倡導“詩畫本壹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壹定的理論基礎。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等。
3、文章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首先,蘇軾認為文章的藝術具有獨立的價值,文章並不僅僅是載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現功能便是人類精神活動的壹種高級形態。
其次,蘇軾心目中的“道”不限於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規律。所以蘇軾主張文章應像客觀世界壹樣,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他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反對千篇壹律的統壹文風,認為那樣會造成文壇“彌望皆黃茅白葦”般的荒蕪。
4、詩作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壹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更有價值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不僅限於新政,也不僅限於現在。他抨擊了封建社會長期存在的弊端和壞習慣,反映了更深刻的批判意識。
百度百科-蘇軾
百度百科-讀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