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專題 向青春舉杯
1、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寫作素材: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
角度點撥:①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懷天下的誌向;②青春需要激情;③邁好人生的步伐;④社會是壹所學校
2、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寫作素材:然而迎接妳們的卻不盡是小鳥的悅耳的歌聲/在前進的道路上還常有淒厲的風雨和雷的轟鳴…… (郭小川)
角度點撥:①磨難是人生道路上的風景;②要有迎接挑戰的勇氣;③心態決定人生道路的選擇
3、食指《相信未來》
寫作素材: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食指)
角度點撥:①沒有絕望的人生,只有絕望的心境;②堅定的信念可以戰勝壹切苦難;③面對挫折;④樂觀與悲觀
4、潘洗塵《六月,我們看海去》
寫作素材:我們就是不願停留在生活的坐標軸上 (潘洗塵)
角度點撥:①青年人要有探索精神;②思想只有在風浪中才能成熟
5、揚子《十八歲和其他》
寫作素材:孩子長大了,許多父母都會感到壹些無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悵。因為,孩子長大了,便不再整天粘著妳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動天地;他不再那麽依順,他甚至開始反叛了。但是,對於我,反倒高興有了壹個可以談話的朋友了。有什麽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長大得能夠兼為摯友更令人滿意開懷的啊!人生如有知己,應該以自己的孩子為最。是不?
(揚子)
角度點撥:①什麽是真正的愛;②感恩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品格;③理解是橫跨代溝的橋梁;④尊重,不分輩份與級別
6、張潔《我的四季》
(1)寫作素材:我沒有權利逃避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所給予我的責任……我不應白白地耗費時間,去無盡地感慨生命的艱辛,也不應自艾自憐命運怎麽這樣不濟,偏偏給了我這樣壹塊不毛之地……我決不企望有誰來代替,因為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壹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 (張潔)
角度點撥:①直面艱難困苦是生命賦予的責任;②命運掌握在挑戰者手裏;③腳踏實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④心態決定著人生前程
(2)寫作素材:人要是能夠期待,就能夠奮力以赴。 (張潔)
角度點撥:希望是人生航程不滅的燈盞
(3)寫作素材:厄運只能將弱者淘汰,即使為它擋過這次災難,它也會在另壹個災難裏沈沒。而強者卻會留下,繼續走完自己的路。 (張潔)
角度點撥:①挑戰人生——我們別無選擇;②命運總是親睞堅強的人
(4)寫作素材: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張潔)
角度點撥:①“負責”是最好的人生態度;②人生之路千姿百態,沒有固定的模式;③活出自我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
7、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1)寫作素材:馬克思17歲中學畢業考試時就寫下《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科學而崇高地規劃了自己的人生。
角度點撥:①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②有誌之人立長誌,無誌之人常立誌
(2)寫作素材:如果壹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暇的偉大人物。歷史承認那些為***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有誰敢否定這類教誨呢? (馬克思)
角度點撥:①幸福不只是壹種享受,更是壹種付出;②在“小我”與“大我”間抉擇
8、畢淑敏《我的五樣》
寫作素材:《我的五樣》中畢淑敏通過壹次虛擬的選擇,完成了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我為何而生?她的回答是為了寫作。所以,當面對“空氣、水、陽光、鮮花、筆”這五樣心中熱愛的東西只能留下壹種時,她留下了筆。因為她是作家,離開了筆,就沒有了靈魂,沒有了思考,沒有了批判,就沒有了生存的意義。
角度點撥:①人活著必須有意義;②追求是不竭的動力;③選擇由心而生
第二專題 獲得教養的途徑
9、赫爾曼?黑塞《獲得教養的途徑》
(1)寫作素材:赫爾曼?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不應當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完善”。讀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人們在用心研究經典作品之後,便能發現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
角度點撥:①塑造心靈;②人格;③修養;④讀書;⑤經典的力量
(2)寫作素材:真正的修養壹如真正的體育,同時既是完成又是激勵,隨處都可到達終點卻從來不停歇,永遠都在半道上,都與宇宙***振,生存於永恒之中。 (赫爾曼?黑塞)
角度點撥:①修養沒有極致,而是壹輩子的事;②執著才能永恒
10、荀子《勸學》
(1)寫作素材: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荀子)
角度點撥:借助於外物往往能讓理想早日成為現實
(2)寫作素材: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角度點撥:①持之以恒;②優勢與劣勢
11、韓愈《師說》
(1)寫作素材: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
角度點撥:①做任何事必須有壹個準則;②標準不是傳統經驗的再現,而是遵循規律的必然結果
(2)寫作素材: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
角度點撥:①博采眾長者可成大器;②學識的高下不完全取決於年齡的大小;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④我們要敢於超越前人
12、王梓坤《貴在壹個“新”字》
(1)寫作素材:
A、青年人相信許多假東西,老年人懷疑許多真東西。(德國諺語)
B、當我完成了壹般的學習過程之後,就發現自己被許多疑難和錯誤困住了。從這些疑難和錯誤裏,除了日甚壹日地看清自己的無知外,似乎並沒有得到其他任何收獲。
(少年笛卡兒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後發此感言)
角度點撥:①只有懷疑才能發現真理;②自覺地獨立思考才能少走彎路;③成熟需要時間的洗禮和風浪的歷練
(2)寫作素材:
A、漢代著名批判家王充自幼家貧,買不起書,他就到書店讀書。因為他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得以博覽群書,貫通百家,最終寫成了專門的批判書籍《論衡》,立論有據,言之成理,展示了他很高的獨立思考的才華。
B、愛因斯坦是科學界最善於獨立思考的巨人。不要忘記,青年時代的愛因斯坦就在物理、數學等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而且對壹般的自然科學和哲學,也有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知識。
C、清代詩人袁枚說:“雙眼自將秋水洗,壹生不受古人欺。”(《隨園詩話?補遺》)這秋水,就是知識之水,就是獨立思考的波濤和浪花。
D、魯迅在《讀書雜談》中說:“應做的功課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幹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裏研究的,究竟是怎麽壹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角度點撥:①淵博的知識是獨立思考的前提;②獨立思考是成功者的***同特點
(3)寫作素材:
A、明代哲學家和教育家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壹番覺悟,壹番長進。”
B、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鄭板橋說:“‘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壹條鈍漢爾。”
角度點撥:①善於提出疑問才能快速進步;②學和問二者必須兼顧
(4)寫作素材: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潛書》中說:“心,靈物也;不用則常存,小用之則小成,大用之則大成,變用之則至神。”
角度點撥:要使思維深入必須註意思想方法
(5)寫作素材:有些重大問題,需要長時間的苦戰。艾立希失敗了605次,才制成藥物六○六;居裏夫人從數噸鈾礦殘余物中提煉出只有幾十毫克純鐳的氯化物。可以想象,他們付出了多麽大的勞動。“用誌不分,乃凝於神”(《莊子?達生》),“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前人刻苦鉆研的精神,時刻激勵著我們前進。 (王梓坤)
角度點撥:①長時間的刻苦鉆研是成功之母;②堅強的毅力是取得勝利的保證
第三專題 月是故鄉明
13、柯靈《鄉土情結》
(1)寫作素材:(柯靈)
A、壹個人為自己的壹生定音定調定向定位,要經過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滿未知數,但童年的烙印,卻像春蠶作繭,緊緊地包著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紋,壹輩子附在身上。
B、人壹離開鄉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但鄉土的夢,卻永遠追隨著他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根線的長度,足夠繞地球三匝,隨衛星上天。
角度點撥:①家園是壹輩子的烙印;②思鄉之情不會因為時空的變換而消逝
(2)寫作素材:(柯靈)
A、浪蕩乾坤的結果,多數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黃金、美人、虛名、實惠,都成了竹籃子打水壹場空。有的侘傺無聊,鎩羽而歸。有的春花秋月,流連光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有的倦於奔競,跳出名利場,遠離是非地,“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有的素性恬淡,誤觸塵網,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歸去來兮,種菊東籬,怡然自得。——但要達到這境界,至少得有幾畝薄田,三間茅舍作退步,否則就只好寄人籬下,終老他鄉。
B、比災難、戰爭更使人難以忘懷的,是放逐:有家難歸,有國難奔。屈原、賈誼、張儉、韓愈、柳宗元、蘇東坡,直至康有為、梁啟超,真可以說無代無之。——也許還該提壹提林則徐,這位揭開中國近代史開宗明義第壹章的偉大愛國前賢,為了嚴禁鴉片而獲罪革職,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程的悲涼時刻,口占壹詩,告別家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百年後重讀此詩,還令人寸心如割,百脈沸湧,兩眼發酸,低徊唏噓不已。
角度點撥:①故鄉是人類最後的歸宿;②家園不只是房舍,更是精神棲息的港灣
14、韓少功《我心歸去》
(1)寫作素材:著名作家韓少功暫居在法國聖?納塞爾河雅靜的別墅,面對藍海和綠色公園,他卻沒有幸福感。周圍沒有了祖國的語言,沒有了親人的相伴,他深切地認識到故鄉不是商品,不是旅遊的去處,不是按照壹定價格可以向任何顧客出售的往返車票和周末消遣節目。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多了壹些東西:妳的血、淚,還有汗水。
角度點撥:①月是故鄉明;②故鄉是滋養人生的源泉
(2)寫作素材:故鄉意味著我們的付出——它與出生地不是壹回事。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才真正懂得古人“遊子悲故鄉”的情懷——無論這個故鄉烙印在壹處還是多處,在祖國還是在異邦。 (韓少功)
角度點撥:①付出才能擁有;②不滅的記憶來自傾情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