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憂草什麽意思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憂草什麽意思

意思:永遠每壹天都做美麗無憂無慮的人,自己的品德還要像百合花壹樣純潔。

這是《生查子》晁補之的詩句“永日向人妍,百合忘憂草”,是對人生看待的樂觀,在這周圍永遠是開心的世界。

《聖經》裏記載著百合花是由夏娃的眼淚所變成,為純潔的禮物,因此世人都認為百合花為純潔清新之意的代表。而在中國的古代,因為百合花開時,常常散發出淡淡幽香,因此它和水仙花、梔子花、梅花、菊花、桂花和茉莉花等合稱七香圖,深深的被大家所喜愛。

擴展資料:

晁補之簡介:

1,早年經歷:

(1)晁補之生性聰敏,有很強的記憶力,剛懂事就會寫文章,王安國壹見到他就感到很驚奇。十七歲那年,父親到杭州做官,他隨同前往,於是薈萃了錢塘山川風景人物的秀麗,寫成《七述》壹書,帶去見杭州的通判蘇軾。

(2)蘇軾原先也想有所感賦,讀了他的書贊嘆說:“我可以擱筆了!”蘇軾又稱贊他的文章寫得博雅雋永瑰偉很有說服力,超過壹般人甚遠,以後壹定會顯名於世,因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補之的名字。

2,進入仕途:

(1)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晁補之考中進士,參加了開封府考試和禮部別院的考試,他都第壹。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後說:“這是深於經術的,可以革除現在的浮藻風氣。”他被調為澶州的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

(2)宋哲宗元祐初年(公元1086年),晁補之任太學正,李清臣推薦並認為他可任館閣,皇帝召他面試,他被升為秘書省正字,又遷校書郎。

(3)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晁補之終因校書郎官奉微薄,不足贍養,乃乞補外官,得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晁補之被召回朝廷後,任著作佐郎。元祐末,紹聖初宋王朝政局大變,用章敦為相、倡紹述之說,新黨復起,乃盡逐元祐相臣,晁補之亦受累離開京師。

3,出知濟州:

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晁補之出知濟州(今山東濟南)。當時有壹群強盜白天搶劫街巷,晁補之暗中記住他們的姓名,並對他們的行裝都記得很清楚。壹天,他設宴請客,傳召賊曹官,並將捕賊的方法教給他,席間依次斟酒還沒有斟完,賊曹官就已經把盜賊全部抓來了,整個府城為此撤除了警戒。

4,連遭貶職:

(1)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晁補之犯修神宗實錄失實之罪,被降職通判應天府和亳州,到貶所不久,又以嶽父杜純弟杜纮知應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為避親嫌,改查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州)。朝廷紛爭傾軋繼續激烈。

(2)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黨訖起,再治元祐舊臣。晁補之亦在籍中,被貶監處、信二州(今浙江麗水)鹽酒稅,?乃匆匆趕赴貶所。不料行到丹陽途中,母楊氏夫人病歿,即奉靈柩還鄉,服喪家居。元符二年(公元1098年)夏服除,改監信州(今江西上饒)鹽酒稅。

5,宦途沈浮:

(1)宋徽宗即位,皇太後聽政,復用元祐黨人。晁補之得遇赦,又召為著作佐郎。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被提升為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並兼史館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之禍起,他為諫官管師仁所彈劾,出知河中府,他在河中府修河橋以便民,老百姓都畫了他的像進行祭拜。?但他又被徙任湖州、密州和果州。

(2)大觀二年(公元1180年),政局漸有緩和,晁補之先是改提西京崇福宮,又改提舉南京鴻慶宮。最後令他回家,他修築了壹座歸來園以自娛,自號歸來子,忘情於仕途,羨慕陶淵明的為人。宋徽宗大觀末年(公元1110年),他才出黨籍,復起用為達州的知州,後改知泗州,不久,便逝世,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