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銀錠因為銀店可以自己鑄造,所以銀錠的成色因為各個銀店的工藝和手藝不同,差別很大。按照世界上現存的銀錠來看,成色接近99%,而色差只有90%左右。檢查銀錠的成色,然後換算確定其實際價值,非常不方便。
到了明代,隨著與海外貿易的增加,傳統的銀錠逐漸流入中國。最初銀錠叫扇餅,是外國的,餅的意思是它的形狀。由於銀元的大小、重量、顏色都是固定的,而且比傳統的銀錠使用起來更方便,所以很受歡迎。後來就叫洋錢,根據它的圖案有各種別名。和最早流入中國的銀元壹樣,是萬歷年間西班牙在殖民墨西哥鑄造的西班牙銀元,當時俗稱本洋。此外,還有壹種西班牙銀元有兩個柱子,俗稱燭臺洋或雙燭洋,而荷蘭銀元馬背上有劍的人像叫馬建洋,墨西哥獨立後鑄造的鷹洋。
清朝的銀元,也叫楊龍銀元,因為有龍的圖案,使用起來比銀錠更方便,所以清朝後來鑄造了自己的銀元,因為上面有龍的圖案,所以叫楊龍。除了銀元,還有銀角作為信物。最早廣東鑄造了四種銀角,分別是五角、二角、65438+零角、五角,各省也有發行。因為銀角比銀元小,所以習慣上稱銀元為大洋,銀角則稱為毫洋或小洋。
銀角,俗稱小陽或毫陽。